有人说王冬龄的书法是空前的,但是也会绝后的,大家觉得会绝后吗?

千千千里马


王冬龄的书法并不空前,他玩过的古人已经玩过。他并没有原创。他写的是汉字,只不过写在人体上,竹子上,玻璃上,字还是汉字,只是重叠了看不清楚,他自己大概也看不清楚,你不要觉得书写载体变了就是创新,也不要以为裸体上写字也是创新,其实都是形式上的小变化,不是原创。他跟徐冰也没法比,徐冰写的你以为是汉字,其实人家不是汉字,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发明了英语书法,这个是原创。跟魏晋南北朝的那些人比,也不是对手,人家他玩得更疯狂,阮咸可以跟猪共饮酒,用手指蘸着酒或者墨写字,也是创新。汉字发明初期,人家都不是光着身子吗写吗?原始部落用矿物质作画,写字(大概是符号)都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写便怎么写,我看人家更自由。



壹-书法家必须有功夫

今天我特别想说“书法家的功夫就是书法家的人格底线”!

我曾经写过文章论述,可惜文字太长配图不好并没有多少人来阅读,但我今天还是要搬一些内容过来再次重申我的观点:

书法家的人格总评是经过历史的长河筛选的。有的书法家人已仙逝,字还活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有的书法家人还活着,字已经死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活过。



所谓功夫,第一层意思就是按传统套路练习、临摹、研习。选帖是下功夫之前的第一要务。原则就是选最好的,最好的帖即使练不好,也不致于练坏。练坏比不练更要命!因为恶札临的功夫越深,积习越难改。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诗歌如此,书法亦然。选对帖了,临帖的功夫要专、狠、精。因为专所以有深度,虽然会失之于全面,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必要的也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狠就是要加大练习强度,每天至少六七个小时,这样的强度对想要脱胎换骨的书法练习者来说不啻于灵丹妙药。当然不要刻板理解天天六七小时像小和尚撞钟一样,你得方法正确,全身心都投入才会有好的效果。一专一狠是精的必要条件,这个逻辑类似于孙过庭《书谱》中感叹的“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 功夫一词在历代书论中并不鲜见。南朝宋王僧虔在《论书》中云:“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南朝梁庾肩吾在其《书品》中说:“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 事实上,古今书法大家,只要史册中记载他的临摹功夫是如何了得,往往会让人心生崇敬。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赢得王羲之称赞与羡慕,并说要是他自己耽之若此,书法未必不如张芝的好。隋唐时智永和尚,曾住在永欣寺楼上,刻苦学书三十年。他身边备有一个大竹篓,将写秃的笔扔进竹篓里,整整装满了五篓,后来将秃笔取来埋在一起,称为“退笔冢”。经他亲手临写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别散在江南各寺庙里。唐代的大书法家怀素和尚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宋代书法家米芾临帖很下功夫,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明清时期王铎,临帖能更是惊人,能把《淳化阁帖》中的字,背临的不差毫厘。 所以,功夫是一个书法家作品传世、受人尊敬的最低要求。名人书法另当别论。 功夫的第二层意思是广泛读帖、意临、研究笔法、推敲字法、探索章法。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层面来要求自己。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形而下的纯技艺练习转向形而上的书法之道的探究。 读帖读得多了,对笔法和结字的认识就会加深。就不会被油腔滑调的二流书法家的字所迷惑,更不会拿自己还不成熟的作品卖弄玄虚、沾沾自喜,从而避免了井蛙之讥。字写好了,功底深厚了,就要不断琢磨成功之处与不满意之处。学无止境,书法一辈子没有练完的时候,学问也没有做完的时候,终身学习和探究,是一个书法家应有的角色品格。 在这个专业化探究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对比碑帖、读相关的历史、理论著作。古人认为才气乃是天生而来,现代学者们认为,才气除了先天的遗传还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并且很多人认为:读专业书可以培养才气;读哲学书可以培养大气;读休闲书,可以培养灵气。因此,不可不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专业书籍的阅读,这是一个蓄养才气的必由之路。在不断砥砺、不断淬火后才会在书法的创作中渐入佳境。很多人刚入了点门道就懈怠了锤炼;刚出了点小名就忙着应酬;刚换了点头面就忘乎所以,结果靠着吃老本混日子,时间久了才气也会钝消殆尽。当今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贰-书法家要出神入化

一味模仿古人,也会引起视觉疲劳。所以在临习研究之后也要有创作,有突破。有突破就是要有变化区别于古人,这就要求书法家必须有“学、才、识”,三者缺一则不能成大师。书法家欲脱凡胎除了积淀写字专业上的功夫,首先需要培养和砥砺才气,下字外功夫。古训云“功夫在字外”,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也。再搬一段:

那为什么要下字外功夫呢?因为书法是一种载道的文化。一幅书法作品中“道” 无处不在,笔法、章法、墨法、结字、印章、载体、书写工具、书写内容等等凡所涉及皆有“道”的存在。因此日本人称之为“书道”,而我们国家称为书法。对此,许多书法家心耿耿于书法之名格局小于书道之名。其实没必要,书法里有道,能写出道来,讲出道来才是名至实归,否则,名字叫得再响也没有用。 道是自然的道,是社会之道,是个体的人之道,发之于情,形之于书皆是人内心的反映。正因为此,所以它与诗、画都是姊妹艺术。书法风格是人格特性的迹化,没有字外功夫焉得高雅情趣?近年来许多书法展逐渐提倡把自创诗词作为书写内容,考验书法家的字外功夫。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书法家需要守正出新:守正需要功力、勤奋;出新需要字外功夫——才识。勤奋可以熟练业务、激发灵感,但勤奋未必能补出天分。勤能补拙在艺术追求上缺乏验证,勤是一个书法家乃至其他什么家最基本的角色要求。勤奋的人历代都多极了,但没有成功的还在多数。出新最重要的就是才和识,一个书法家没那个天分,一辈子把铁砚磨穿也不会跻身一流的书法家。 识见,在古代有器识一词意思颇近之。孔子说: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宋代的刘挚曾告诫晚辈:“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命为文人,无足观矣。”清华老校歌有词云:“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李叔同也倡导“先器识而后文艺”。可见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化育人才,以器识为先”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何为器识呢?器识就是器量与见识。笔者认为现在的识见之意是人生阅历加上品行修养,钱谷融先生说:“在学、识、才三者中,才是天生的,学是可以积累的,而唯有识是极难得的。”这个意义上说,识见差不多等于 “学”和“才”的综合。器识或识见,说到底就是讲一个成功者要有宽大的胸怀,要有远见和辨别力,要有格局感。这就要求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更具体地说:“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好一个人。” 这就要在广度上师法古人,师其为人、处事、胸怀、气节、情趣、好恶等等,凡所应学,无所不学,师古而不泥古,要有自己的东西,逐步到达化境,不能“食古而不化”。这才能谈得上所谓的书法创新,创新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别开生面。这个要求很难,惟其难所以更显可贵。这就要求因性以练才,也就是根据自家的性情选择好帖,也即适合自己的好帖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显然,能准确反观自己的性情选择恰当的书法模范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就需要识见。 没有识见,练书法只能是修身养性的爱好;但是想要有所建树,对得起书法家这个名号就如盲人摸象了!



叁-祛邪避俗的办法

一个创新不知害了多少人!王冬龄就是走火入魔的受害人。他们丑书四狂个个都会拿两把刷子不是跳就是蹦,横涂竖抹名为释放压力,实为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残羹冷炙。不只他们,全国各地有很多学习书法的往往都想一步登天,一不怕丢人二不怕挨骂,整天想创新的事,结果在形式上、结构上、行为上、执笔上闭门造车!殊不知这些只是书法的一个方面,你没有在本体精神上吃透,一心想着创新,就有哗众取宠、欺世盗名之嫌。

字外功夫首先是做人之道。清代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书法家傅山《作字示儿孙》中说得最为透彻直接:“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傅山先生认为尊崇儒家的纲常才会有高尚的人格,才会写出不俗气的字。做人就要做真诚之人,不真不诚,不能动人。真诚之人故能出真情笔墨,性情所致,笔墨随之。明代散文家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笔者以为书法家可以狂、可以野、可以痴迷、可以有点癖好、可以放浪形骸,但就是不能不真诚。因为不真诚,故多矫揉造作之态;故多谄媚巴结之姿;故多附庸风雅之好;故多唯利是图之心;故多攀龙附凤之意;故多自我标榜之能;故多急功近利之举。文人书家一旦如此,则俗不可耐了。下笔用力,全是俗气。宋代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让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士大夫高雅脱俗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摆脱俗气,靠的不是故作姿态,故弄玄虚,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关乎性情。俗气在东坡先生看来乃为绝症,我以为不妨试试真诚这味良药。



肆-结语

王冬龄的书法既不空前,也不会绝后,因为疯狂的人每个时代都有,当代人疯的比较重,狂的没文化含量没水平。恶俗者遍地,附和喝彩的看客大都是人云亦云没有头脑的猪脑子,时代之悲哀啊!古人疯狂会很自然,王羲之人家东床袒腹成了郗家快婿,刘伶醉酒裸在家中,人家是把天地当成家了,胸怀实属广大。张旭喝醉酒把头发解开蘸了墨就成了绝佳作品了,人家法度严谨,性情上放飞自我而已。傅山先生写的太原府,据说是先写了大原府,最后拿弓搭上箭射出去完成的一点。不知道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但这个写法肯定比王冬龄要高明的多。



即使老王也写个什么大师或什么的,再用枪打个点变成太师,也不过是模仿,也不是原创。原创------你以为原创就那么简单吗?


情棋书画


王冬龄的书法,是空前的但不会绝后。

关键是从哪方面来看。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王冬龄

王东玲(1945.12-),别署冬令,悟斋,江苏省如东马塘人。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进修学院副院长、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客座教授。



从以上资料来看,王冬龄在中国目前书法界中是有很大影响力的。而引起人们最大争议的是他的现在的“怪书”,“丑书”,“人体书”

尤其是“人体书”,在一个赤身奔跑的女子照片周边,写下白居易的《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在一张趴在沙漠上的女子上下,洋洋洒洒地挥写着《心经》的全文: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密多时……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王东龄的出格与大胆可以说颠覆了世人的眼球,极尽哗众取宠之能,让整个书法界为而轰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冬林龄的书法绝对是空前的。王东龄以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美术学院的身份开创此风,在整个社会的影响不可为不大,纵观中华两千年的书法史,绝无此例,说他的书法是空前的,确实名副其实。

但是他的书法是绝后的吗?

不,王东龄的丑书,怪书,人体书,在目前的中国书法界,事实上正在茁壮成长。

从主流官方大型书画展来看,现代书法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书法,众所周知,现代的书法“兰亭奖”,历届全国书法展,正如网友所言,即使王羲之,赵孟頫在世,他们的作品也不能入展,那么数以千万的书法爱好者想要通过学习古人而参展获奖,基本上就更无可能了。


现代书法靠奇,丑,怪,邪来夺人眼球,靠名人,金钱,团体操作开道早已经是无人不知了。至于书法水平到底高还是低,争争吵吵,莫衷一是,多年争论也没个结果。

也正因如此,像王东龄这样的书法,这样的作派大行其道早已习惯成自然了。“从来如此,便对吗”?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所说的话,在今天依旧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当代书法,类似于王东龄书法之风在江湖上,在各类展览中,人们触目皆是,尤其是一些为了博人眼球,把各种能用的手段用到了极致,比如,有把美女倒立用其头发写字的,有用针管在墙上写字的,有用大拖把写字的,有看也不看直接在美女裸露处糊涂乱写的,有在奔跑中大声呼喊状如疯子般写字的……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所以说,王东龄式的书法绝不会绝后,尤其是目前的社会。


那么将来呢?

时间会给人们最后的答案。

有些东西,是被人们刻进石头里的,是被后人刻进生命里的,比如历代公认的大书法家们,他们的作品经过大浪淘沙,在今天愈发珍贵。而那些靠各种营销手段,唬人手法,迷人心魄的丑怪恶俗的东西,无非是沙漠里画画一样,一阵大风过去,上面没有一丝痕迹。


素心明月


对于王冬龄的书法以前还是比较了解的,他是大学书法专业的教授,也是中国最早的科班出身的一批研究生之一,早年在书法教育以及书法理论方面在全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记的前几年库克中国行的时候,专门向他请教中国书法,他的大字书法作品还被刻在苹果的旗舰店。

  但是最近看他又出名了,因为他创造了一种新的书写方式“乱书”,这应该是网友给他的这种书写起的名字,原因是他的字看上去乱成了一团,有的网友直接拿刷过的钢丝球来比喻,感觉这样的比喻很有意思,也很形象。

  王冬龄在北美的人气很旺。大有将中国书法普及到美利坚合众国的阵势。曾任明尼苏达大学和加州大学中国书法教授。在北美期间,哈弗,伯克莱等二十多所名校举办过书法展和书法讲座。

  从北美回国后,凭借着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等人弟子的身份,在书法界风生水起。同样的一堆乱麻绳,在九十年代以及本世纪初始,人们对这堆乱麻绳大加赞叹。

  上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书法界的人也不甘落后,对传统书法进行大胆的创新。涌现出一大批现代书风的弄潮儿。王冬龄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以其乱绳成为招牌,扬名立万。

  随着现在媒体平台的开放,话语权不再是专家评委、协会组织的专利。大家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我觉得空前算不上,中华文化数千年,像他如此的必定不再少数,同样,他也不会是绝后的。


刘明亮


所谓空前不见得,在孩提时学书法,因不喜欢而胡涂乱画者有之,所以空前谈不上。那么是否绝后呢?也很难说。有些狂人对书法只想所谓的创新,开山立宗,就去掉汉字书法之法度,而乱涂鸦也会有步其后尘的。人怕出名,猪怕壮。有点名气,飘飘然然。不知所以,失之晚节。








一叶小舟82704


关于王冬龄,本人很少听说过,今天看了网友介绍,原来王冬龄是一个大书法家呀,怪不得我孤陋寡闻了。既然是大书法家,应该有大家的高度风范,所以我又怀着对书法艺术的好奇在网上搜寻了相关资料。

当我看了王冬龄书法家的作品后,感觉很是愧疚,没想到自己酷爱书法多年,竞然对他的书法艺术一点也看不懂,而且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但我也不敢多加评说。

关于王冬龄的书法能否绝后,我认为是不会绝后的,因为作为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必定会有许多跟随的弟子,我相信他们会传承下去的。

书法,作为艺术的反映,并且有它的不同风格存在,更是反映了作者的人格风采,这恰恰是艺术的千秋所在,也正符合毛主席所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观点。








天山冰川爱好书法


我不懂书法。但书法肯定让人欣赏,有美感,符合书写法度。基本的文字功能不能丢。拙见[祈祷]



安然157188239


这上图是书法家的字吗?叫他每个字分别读以出来,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


顺其自然za


什么空前绝后?!狗屁不通。杂草丛生,乱柴堆积,枯枝败叶,一群乌鸦。如果你说我无知,不识货,小儿,没水平欣赏,我认了,难道这也叫“艺术?”


莫阙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当他到达一定高度时便开始了创新的尝试!只可惜能闯出来的了了无几。在书法艺术领域里更是少之又少。历史上有几个闯出来的?没有一个!中华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前贤之高,后人无法超越!既然没有超越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剑走偏锋!

王冬龄先生书法功力了得,狂草更是非同凡响!

我认为先生的狂草叠字只是把书法的元素揉进了绘画里。所以王冬龄先生的狂草叠字作品只能看做先生的个人行为艺术。让多数人不能读懂!不能接受的一原因就是不在一个层面上!

王冬龄先生的叠字书法艺术就狂草书法而言,看似也不是,是也不似,不似也是!所以,肯定前无古人!因为他是一种行为艺术!但是不一定今后无来者!因为现代进行时在继续!

顺便侃一句,您知到欧阳锋吗?


楚天愚人1


赖汉割麦子,扑腾一地,来了一阵旋风,把满地的麦子吹得乱七八糟。一个书法教授看到后灵机一动,随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法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