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疫情日记丨“坏消息”也应有一席之地(3月10日)

老俞疫情日记丨“坏消息”也应有一席之地(3月10日)


  今天疫情数据继续向好。确诊新增28例,疑似新增36例,比昨天又下降了一半。新增中,武汉占了17例,其他地区,香港5例,台湾2例,上海2例,北京1例,广东1例。今天下午,武汉最后一家方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宣布休舱,至此,武汉所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抗疫胜利的希望就在眼前了。


老俞疫情日记丨“坏消息”也应有一席之地(3月10日)


  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不乐观,确诊总数增加到了34836例。意大利排位到了第一,9220例;伊朗8042例,韩国7513例。看上去韩国新增不多,好像控制住了。法国、德国、西班牙也不乐观,美国增加到了755例。据报道,意大利陆军参谋长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意大利总理孔特9日晚宣布,从10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实行封城禁令,学校停课时间延长至4月3日。


  特朗普对于新冠肺炎在美国病例的增长非常恼怒,他还和感染者有过近距离接触。当记者问及他是否接受过新冠病毒检测,他闭口不言直接离开现场。随后白宫发言证实,特朗普没做过病毒检测。由于世界疫情泛滥,很多华人希望回流到中国避难。回国机票一票难求,甚至有机票单程价格达到10万元以上,几乎达到了电影《2012》中船票的价格。


  大家可能还记得2月初的时候,媒体报道过一位90岁的老奶奶在医院照顾60多岁儿子的故事。今天看到一篇文字,说老奶奶的儿子并没有被挽救过来,最终还是去世了。因为担心老奶奶受不了打击,儿子去世的消息被隐瞒了很长时间。


  最近,武汉协和医院儿科医生林鸣发了一个微博说:“对不起,我撒了个谎。”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2月3日林医生坐诊时,遇到老奶奶徐美武。她在发热门诊陪患上新冠肺炎的64岁儿子五天四夜,才帮儿子等来一个床位。她说:“只要儿子能康复,她这点苦又算什么。” 老奶奶儿子其实2月4日就在协和医院ICU去世。直到昨天,家人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老人家现在处于极度悲伤中。


老俞疫情日记丨“坏消息”也应有一席之地(3月10日)


  当时老人为了鼓励儿子,还向护士借笔给写了封信。从笔迹上可以看出,老人家应该是个文化人。老人家之所以出面照顾儿子,是因为儿媳妇出国去照顾生孩子的孙女了。不管儿子多大,在妈妈眼里永远都是个孩子。我妈妈今年也是90岁,尽管有阿尔茨海默病,但看我的眼神,和她年轻时看我的眼神一模一样,只不过眼里多了很多平和和慈祥。


  今天网上流传了一篇文字,是武汉ZX医院的一位急诊科女医生A的自述。详细回顾了她是如何接触到最早的新冠肺炎病人,并转告了LWL等其他医生,然后就受到了医院内部相关领导的约谈和训斥,说她目无组织纪律,造谣生非。这篇文字发出来后,很快就被秒删。但读到的人,大概都明白了那段时间在武汉ZX医院所发生的事情。


  医院不让谈不让说的结果是:ZX医院已经去世四位医生。重症名单中,还有几位ZX医院的医生,在医院因病躺下的有两百多名医护人员。更加严重的是,因为耽误了疫情的警报,直接导致了这次新冠肺炎的武汉悲剧和全国蔓延,各方面损失无法估量。


  FF在她的日记中提出:出现这样的情况,ZX医院的院长和书记是否还配领导这家医院?中国好像缺乏谢罪文化,很少有人会因为错误或者内疚辞职谢罪的,宁可等着被撤职或者处罚。


  先不说书记和院长是否应该辞职,我在想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书记和院长,还有医院的其他领导,应该都是医疗专家,不管他们是不是呼吸专业的,但基本的医学常识应该是有的。当病人出现、医生都已经在谈论和互相警告之后,这些领导依然闭眼无视现实,甚至不进行基本的调研,一味要求不许谈论这件事情,这应该完全违背了他们所接受过的医学训练的常识吧。


  如果一个人违反自己的常识做决定,要不就是来自某种他们自己不可控的力量,要不就是按照常识去做(比如公布疫情)会给他们自身带来权力和利益的巨大损失。我们都知道,专业的事情应该由专家来决策,但有些人认为行政高于一切,导致行政的力量大于专业的力量。即使这两种力量集中于一个人身上(比如医院院长),关键时刻也是以行政决策为先,因为这样做保护自己的可能性更大。在常识、真实和真理面前挺身而出的人,毕竟少数。这少数人,就成为了英雄。


  这位女医生的文字发出后,很多网友在为她的命运担忧。说真话、摆事实、问责任,本来应该是解决问题最正常的路径。如果说的不是真相,那可以把真正的真相拿出来;如果说的是真相,那就要按照真相解决问题。如果对说出真相的人打压,一定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会让事情往更糟糕的方向走。在未来的许多年里,我们确实要持续关注这位女医生的命运。她能够把这些话说出来,没给自己留什么余地,这是极大的勇气,是悲愤后积聚了很久的勇猛。这样的勇敢者,我们需要一起来保护她。


  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要勇于让“坏消息”暴露出来。“坏消息”出来了,信息透明了,大家的决策就会往好的方向走,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往往因为信息一致,力量会往一个方向使,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次新冠肺炎的事情,如果允许民间及早触达信息,也许老百姓自己就会行动起来保护好自己,就不会出现“万人宴”会这样荒谬的场面。


  “坏消息”听上去可能不太悦耳,但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好的。喜欢听好消息和好话,是人的本能。有人说好话自然开心,有人批评指责,自然不舒服。但中国古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因此,善于听“丑话”,才是社会进步的力量。如果到处都是 “花剌子模信使”,只有好消息,表面一切波澜不惊,岁月静好。一旦遭遇严重问题,就可能引发严重危机。


  今天的我,继续到公司上班。除了处理琐碎的工作,还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接受了新浪访谈节目《至少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采访,和主持人新浪高级副总裁邓庆旭天南海北聊了很多东西,被他挖了不少坑。希望播出的时候他能够手下留情,不要把我那些不靠谱的话播出来。


老俞疫情日记丨“坏消息”也应有一席之地(3月10日)


  利用昨晚加今天的一点时间,我看了电影《银河补习班》。最近有时间看各种电影,表明我的工作还不是太忙。我甚至有点爱上在家里比较悠闲地工作和学习的节奏了。一种没有匆忙感的自我安排,很符合我喜欢独处的个性。


  《银河补习班》一直是我想看的一部电影,一是因为有补习班三个字(我做了30年补习班),二是因为邓超主演。邓超在《中国合伙人》里面,是三个主演之一,自此之后我就对他多了一份关注。当初这部电影在院线我就想去看,但我确实很少有时间上电影院。整部电影是讲父子关系的,也是讲中国教育问题的。这两个主题都是我喜欢的。


  我身为父亲,很在乎我和儿子到底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相处。非常庆幸我放飞式的养育让儿子健康阳光。而中国教育的问题,一直是我工作和事业的主题。电影中的教导主任和母亲,其实也是中国教育系统中的领导、老师和家长的缩影。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和高考,不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不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创造力、想象力和孩子独特的爱好和发展,是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令人悲哀的是,这一现象,在中国教育中还要走很久。我们这些成年人合在一起,不知不觉在扼杀一批批年轻孩子本来应该灿烂多彩的生命。


老俞疫情日记丨“坏消息”也应有一席之地(3月10日)


  今天阅读了半本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这是朋友推荐的,我原来没有读过。这本书是陈丹青有关鲁迅的七次讲座内容的合集。作为知青的一代,又很喜欢读书,陈丹青对于鲁迅的熟悉不在意外。毕竟在那些岁月,中国青年能够明目张胆读的书,除了马恩列斯毛,就是鲁迅。可惜我那个时候太小,还读不懂鲁迅。等到进了大学,尼采、叔本华等人的著作扑面而来,也就没有时间读鲁迅了。陈丹青在这七场讲座中,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论鲁迅,让你读完会对鲁迅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你再去读鲁迅的著作,也许会理解更深。今天就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吧。


老俞疫情日记丨“坏消息”也应有一席之地(3月10日)


  今天晚上,洪泰基金的合伙人泰哥,到我家里来吃晚饭聊天。确认了他在家里已经待够了14天后,我对他的来到表示了欢迎。泰哥带了两瓶好红酒,我们在书房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在40多天已经没有人在一起喝酒吹牛之后,我终于很好地体会了一把朋友之间交流的畅快和愉悦。


  饭后送走泰哥,一个人出去散步,皓月当空,万里银辉。世间何处无人,何地无月,但缺酒后月中散步欣然自得之人矣。人生不用太纠结,世间万物,倏忽即逝,一切皆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有的时候,人生需要一醉方休。


  下面还是广告时间。新东方编辑了不少英语学习和各类考试的好书,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下图的二维码进去看看。新东方大咖直播,11号晚上8点,是北大的周煦之老师,来讲《八大行星的故事》,家长和孩子感兴趣的,都可以扫进去看看。


老俞疫情日记丨“坏消息”也应有一席之地(3月10日)

老俞疫情日记丨“坏消息”也应有一席之地(3月10日)

老俞疫情日记丨“坏消息”也应有一席之地(3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