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刀十分轻便,而且杀伤力很强,为什么宋朝没人愿意用?

历史一书生


我是历史淘沙,这个问题由我来答。

历史上所说的唐刀有四种,今天我们说到唐刀一般指的就是横刀,最近大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就有一把缩短的横刀。横刀是唐朝军队的制式装备,锋利无比,这么好的武器到了宋代却几乎不见了踪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到了宋代对横刀没有需求了,因为市场决定商品。为什么到了宋代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要结合横刀自身因素和历史环境来说了。



1.横刀制造工艺复杂,费用昂贵

横刀的制造工艺并不是像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武器打造场景:把铁烧红,然后反复锻打,最后冷水降温,砂石打磨完活。对横刀而言这只是第一部,制造刀芯。接下来还要使用冶炼的熟铁包裹在刀芯外面,这样还不能算完,刀的斜口处因为经常破甲,需要更加锋利,所以在这部分还要局部淬火。这样的横刀有韧性还不会弯曲变形,斜口处锋利无比砍刺破甲易如反掌。

由此可以看出横刀的工艺相当复杂,一个熟练的横刀制造者,一年能煅出一把横刀就已经算是快的了。工艺复杂,工期长,费用自然就高了,据史料记载一把横刀的造价在二十万两左右。这么高昂的造价再加上数量稀少,唐玄宗就曾多次下旨:横刀要代代相传,严禁陪葬。这也导致现在几乎就没有横刀出土,真实长什么样现在也不能准确得知。

但是这个原因,并不足以让宋朝用不起横刀,因为据现在考察发现,宋朝要比唐朝还要富有。工艺丢失的说法也不足信,因为有需求就能制造,即使之前的工艺丢失,也会发明其他的工艺。我反而觉得是因为横刀被时代淘汰之后,才导致的工艺丢失。

2.宋朝时,横刀被时代淘汰

唐朝及以前的重骑兵相对于轻骑兵而言,主要指的是骑兵的装甲更加厚实,武器份量也有所加重。但是这些变化都是指兵,马匹的防护却并没有增加。而唐朝时开疆拓土只要是进行骑兵之间的决战,在射贼先射马的战术指导下,马匹成了首要攻击目标,锋利的横刀攻击马匹太容易了。即使攻击骑兵的装甲,利用速度优势破甲也不困难,骑兵进入混战之后锋利又轻便的横刀是武器的首选。

反观宋朝,因为丢失燕云十六州和西夏的原因,导致终宋一朝,骑兵的力量一直很弱,跟西夏和契丹直接爆发骑兵冲突的机会很少。多数的时候是以步兵抗击骑兵,再加上这一时期的骑兵,无论是马匹还是士兵装甲都更厚了,锋利的横刀已经没有能力破甲了。所以宋朝的武器多以钝器为主,什么流星锤一类的,份量要比唐刀重得多,对于重装甲的伤害巨大。


3.战争形式发生改变

唐朝的战争主要是千里奔袭,消灭敌人,战场主要是在广阔的草原,与敌人展开野战的机会多。这种战场是骑兵的天下,锋利的横刀加上疾风般的速度是绝配。

在宋朝的时候这种大规模的野战几乎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城堡攻坚战。两军之间直接交手的机会变少了,所以短兵器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即使敌军攻上城墙,使用锤击武器直接爆锤下去,跟使用横刀击伤或者击毙效果相差无几,再加上工艺和成本的因素,使用横刀就不划算了。

由此可以看出,宋代不使用横刀的主要原因是横刀在宋代相比其他武器优势不明显,再加上工艺和成本因素使用的就更少了。所以看到的唐朝是开疆拓土昂扬向上;而宋代骑兵不发达,守城固土有余野战拓疆能力不足。

历史问题看似不可思议,细究之下发现又是理所当然,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历史淘沙


唐刀的没落,除了因为成本过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铠甲的进步。宋时,随着冷锻技术的发展,铠甲防御性能提升。不利于以劈砍为主的唐刀。至于陌刀,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价格。除了陌刀本身的价格,还有武士的重装铠甲。据传一个陌刀兵的整套价值,相当于一个县令17年的收入。另外,唐对于陌刀管控严格,不准随葬。所以现在一把真陌刀都没有。第一:唐刀并不轻便!刀脊较日本刀要厚!第二:唐刀非大规模制式武器,就是在唐朝也不是谁都用得起的!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唐刀是在汉环首刀的基础上进行的各种优化升级,而宋制兵器撇开大规模制造因素,实际上较唐刀的实用性要强很多!

说说我的看法吧。 1,宋时期,外邦已经来说有了马登,马登出现,让马上肉搏更有冲击力。马的使用,更多就是驱赶敌方,耗尽对方力气,轻松收割。如果结阵,那么就拼损伤去冲阵,杀敌次要,破坏阵行,让其逃跑,再行屠杀。因为此时铁浮屠主要是披甲的马和披甲的人,进行冲击肉搏。这明显不是为了陷阵战斗的。不然会死的很惨。 2,宋失去养马地,没有马,就没有骑兵,即使凑起来一只,一仗打完,没有补给马,也是无用。反而不如利用技术优势发展步兵。 3,宋的守城技术很强,如果不出城进攻,基本没听过有败仗的。而且,宋的守城利器很多,比如神臂弩。 4,骑射兴于蒙古,不在金和辽。 5,江南太舒服了,什么都有。气候也舒服,物产也丰富。不管放权者还是下面人,大部分人就不想收回北地。一个是北地收回概率不大,还劳民伤财,而且收回来也没大用处,还不如让北地人自相残杀,自己过好自己小日子。这是非常错误的战略思路。

宋朝经济不差呀,唐朝因为国土面积大各色人种多,商旅多,取材料制作唐刀不是难事,宋朝虽发达,首先国土面积就跟唐朝没法比,汉民族居多跟外界联系少,正直游牧民族崛起的黄金期,有经济没能力施展不开。宋朝是一个很纠结的国家,没有万里疆土。也没能四方来朝,所以给人感觉宋朝很弱。但是宋朝在经济方面是历朝之最,军事也是胜多败少。而且频繁打仗还能保持人口经济增长。武器比前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宋朝打仗频繁武器消耗大唐陌刀这种武器跟不上了。而且冷兵器一寸长一寸强,所以宋朝都是长刀这些了,宋朝的弓箭是射的最远的。由于没有燕云十六州没有产马地,就没有骑兵所以宋朝打仗很痛苦的,打不赢时跑不掉,打赢了人家要跑又追不上。而且宋朝的北方游牧民族已经不只是游牧民族了基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了,宋朝能跟他们硬抗300多年很了不起的。看看唐朝和汉朝打击北方游牧民族建立骑兵用了多少年,多大的代价。

宋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冶炼水平,装备水平已经与宋朝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同时加上北方游牧民族当时占据着燕云十六州,进可攻退可守,重骑兵也多,宋朝只能以防御为主,不需要远程奔袭,所以多为重刀,重锤,重斧,用以对抗敌军的重甲骑兵。陌刀应该算唐刀的代表了(指有杀伤力的,制式准备的)制作比较昂贵。并且唐朝不允许武器作为陪葬。传下来的少,宋是重文轻武的。陌刀也不是轻巧的,日本刀就是陌刀的后代,是需要双手持刀的。

宋朝一个进军士兵全身装备相当于唐朝边军(唐朝保障最优厚的部队是边军)装备价值的3.5倍,宋朝别的也许不行,但是土豪程度绝对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说宋朝没钱打刀纯粹就是个笑话。唐朝时期,军队面临的主要是奴隶制少数民族国家,以皮甲为主,所以唐刀突刺的优势被充分的发挥,但宋朝面临的基本上都是封建制少数民族国家,以铁甲为主,甚至还有铁浮屠这种重甲部队,唐刀在铁甲面前完全没有大的用处。攻击距离不如矛,穿刺能力不如枪,劈砍能力不如朴刀,如果还人手一把唐刀的装备,那跟伊拉克军队有什么区别?还要补充一点,因为宋朝迟迟没有解决亚麻地的问题,所以缺少弃兵,像陌刀那种重甲步兵部队根本就无法在实战中活下来,宋朝军备以弩为主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最后说一句,作者的军事知识和历史知识该加强了。

唐刀是窄刃刀,因为细所以精致美观,但如果要达到同等的强度及硬度,在古代非常难得,所以不会大规模使用或装备于军队。到了宋代也有的,宋朝重文抑武,不喜欢打仗搞这么多好刀也没什么用。唐刀中真正建功立业的是陌刀,陌刀成本高而且数量少,使用陌刀的人也有条件,开疆陌刀兵最有名的是安西陌刀兵,后来安史之乱后进京平叛,陌刀兵是克制骑兵而生,并且陌刀兵要和骑兵,步兵配合使用,到了宋代,因为宋代没有大规模骑兵,陌刀也就被替代了,替代成了长柄大刀[灵光一闪],效果也差不多,而且造价更低,宋军主要是没有大规模骑兵部队,开战前期打赢了又追不上逃跑的敌人,开战后如果被敌人打败了自己没马又跑不掉。

大唐的很多制作都是有世界各地工匠参与的!比如金器等,所以唐刀的制作工艺和程序有着多少秘密,都已经被尘封在了历史中!你们可以去了解一下,旦罗斯之战后阿拉伯帝国还有没有向东的意图!就知道当时的唐军装备战力在别人眼中是何等恐怖!唐刀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唐陌刀对付骑兵厉害的很,只是对使用人要求高,史书记载陌刀将李嗣业带领的2千陌刀兵真的是天下无敌骑兵克星,刀锋所致人马俱碎。主要是后人不重视了也没有李嗣业这样的人陌刀兵没落了。

唐朝的敌人大多是游牧部落着甲率不高,所以唐刀的杀伤力惊人,而宋朝面对的是游牧帝国,军队的着甲率提高且多是重甲,例如金国的铁浮屠,西夏的铁鹞子等,所以破甲是第一位的。在重甲面前显然昂贵的唐刀并不占优势,导致宋朝进队普遍采用斧钺、骨朵、长枪、重型弓弩等配合使用,已达到破甲的效果,久之唐刀就被淘汰了。

宋军步兵极强,是世界历史上都少有的能硬抗骑兵冲锋的步兵,至于有多强,从宋朝步兵单兵武备就能看的出来,为了抵抗北方骑兵,宋朝步兵盔甲就有30公斤,重步兵甚至达到了50公斤以上。这是难以想象的重量,所以宋步兵有极强的硬刚能力,但机动性极差。也就导致宋朝和北方骑兵打仗很被动,刚赢了吧,追不上,刚输了吧,逃不掉,而且难以深入敌方主动作战,只能被动防御。还好宋朝那时期外战胜率很高,不然早就被灭了!


历史深度揭秘


后世为何不用唐刀?我告诉你一个现实里活生生的例子,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造访瓦良格号航母的诞生地黑海造船厂,并尊敬的询问老厂长是否能够再造航母?老厂长坚定的摇摇头:不可能了。为什么?~梅问,因为造航母时那个伟大的祖国已经不在了,现在没有条件了。

唐刀之所以在那个时代被奉若神器,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唐朝国力经济所能提供的资源种类数量,远远超越唐朝的领土范围,唐朝经济上的强大当然有能力去供给军队超过奢侈级别的装备,也使得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军队首屈一指,地位和影响力跟今天美军有得一比!随后旦罗丝之战后紧接着的安史之乱,丝绸之路这条经济动脉随之凋零,唐刀的制作无论从经济还是效益角度国力来看都已经不再具备条件,随着战乱这种东西的制作者渐渐流逝,而制作方法却是受到皇家严格管制对外严格保密的,随着制作唐刀的条件和必要性逐渐丧失,最终拥有者可能的选择就是随葬或是秘藏封存,不可能让这种极易威胁统治的事物流传于世的!所以真正是那个时代所产唐刀,后世也必是他人觊觎抢夺之物能够正常传世只会是极少数!


头名大咖


任何事物被时代所抛弃都不是偶然的,即便这个事物在某一段时间内是极为强悍的,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依旧还是会被抛弃,当然,很多时候,抛弃并不是全然抛弃,而是有所摒弃、有所继承、有所创新,在此基础上会出来新的事物取而代之。

历史上威名赫赫的唐刀也是如此,唐朝时期的兵器其实也不少,比如弓、弩、箭、刀、枪等,而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唐刀了。《唐六典》有这样的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唐刀一般指的就是这四种唐朝时期的刀具,不过他们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四种刀具,仪刀,顾名思义,主要讲究的是一个“仪”字,多是皇帝禁卫军和大型仪仗队的标配,刀柄有龙凤环,这是皇家的象征,其刀本身的攻击防御作用并不如它的象征意义强悍。仪刀就是更早时候的班剑,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有御刀和长刀的称呼,到了隋朝时期正式成为仪刀。唐承隋制,自然也称其为仪刀,当然就刀本身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上来说,自然每个朝代甚至同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是有不同的。

唐朝时期的仪刀,其特点就是“装以金银,羽仪所执。”刀身很长,在很多壁画中都能看到仪刀的身影,士兵配备仪刀后的样子,我们可以简单想象一下,就如同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当官府审案的时候,两边会有衙役口中喊出“威武”,而他们手中则握着一个棒子,看起来非常的威严。当然我们看到的这个棒子是倾斜的,而仪刀则是笔直的竖立着。

鄣刀应该是一种宽刃刀,关于它的记载少之又少,也没有任何出土的壁画或者实物来作证。

横刀是一种佩刀,为士兵所佩,多见于府兵上京宿卫时的兵器,衙役、捕快、守城士兵以及巡逻兵等多佩戴横刀。

陌刀也是唐刀中比较神秘的一个,很多观点认为陌刀就是锋利的长刀,也只能从史料中去探知部分真相,因为并不能作为陪葬品,所以并没有实物让我们一睹它的风采,不过陌刀的特点是,它是唐朝步兵的作战兵器,其攻击的主要敌人是骑兵。

陌刀的巅峰期是在唐玄宗时期,那个时期有不少将领对陌刀的操控非常厉害,它在战争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不过到了唐朝中晚期,陌刀似乎就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惋惜于为何唐刀没有在宋朝时期继续被使用,毕竟在唐朝时期也是威风凛凛的存在,这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并不是说唐刀厉害,它就能一直存在下去,我们举个夸张的例子来看,就比如近代的战争,在枪炮甚至核武器都已经很强悍的时代,唐刀能在战场上起多大的作用?要是一个部队只是配备了唐刀,那结果会如何,几乎是不用去思考的。

唐朝虽然和宋朝隔得很近,但是战争形势以及大环境都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唐刀推出历史舞台并不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而且唐朝自安史之乱后一直到宋初有近二百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时期,战争发生了很多的改变,新式武器已经出现,而战场上的刀制兵器已经发生了改变。

当然,我们都知道,唐玄宗时期是唐朝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是一种全面的鼎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等,军事上来说,唐朝的锻造冶炼技术更加的成熟,唐刀自然更加的引人注目,只是唐刀再锋利、再强悍也只能是在那一时期发挥巨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分析为什么唐刀再宋朝时期不再被使用,需要考虑的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在向上发展的,刀也不例外,唐刀有唐刀的好,是唐朝根据自己战场的需要在原有的刀制的基础上设计打造的。而到了宋朝,宋朝自然也需要根据已有的战场在唐刀的基础上再做一些改变、再添加一些元素,然后打造属于宋朝的刀。

那么宋朝的局势又是怎样的呢?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虽不至于四分五裂,但是也是存在这中原政权和地方政权,而北方的契丹趁势发展起来,干涉中原的政治,导致燕云十六州成了契丹的地盘,而宋朝建立之后,这一块土地始终不曾收回,北方有了很大的缺口,而宋朝远没有唐朝时期的那种优良的牧马区,这是宋朝时期的一个特点,即战马少,战马少自然无法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

而与宋朝对抗的辽、西夏、金、蒙古人等,早已经因为占有了大片土地,经济飞速发展,而冶铁锻造技术也飞速发展,其结果就是他们的军事装备力量已经很强,这是唐朝时期的游牧民族所不具备的。要知道唐朝时期的游牧民族并没有重甲装备,顶多弄点轻甲装备,这样用于近身攻击的刀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而宋朝时期,宋军面对的是重甲骑兵。

当时游牧民族重甲军有这么几个在历史上威名赫赫:辽朝的铁林军、西夏的铁鹞子、金朝的铁浮屠、蒙古的重甲铁骑等。这几支部队从铠甲到兵器都是相当的精良,在战场上更是所向披靡,面对这样的敌人,唐刀根本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

所以宋军不可能用刀在战场上与这样的重甲骑兵对抗,而只能选择较远距离进攻的兵器,这才是唐刀在宋朝时期不能得到使用的重要原因。当然并不是说宋军就不用刀了,刀在宋朝仍旧是兵器之一,但是宋朝的刀是在继承唐刀的基础上改良、创新了的刀。

  


尚宫女史


宋朝都是用大刀,有史可查,有图为证。[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SeSe3


看了几个人的回答,说实话,不是主观臆测就是人云亦云,更懒得就是粘贴复制。可叹啊!

现在所说的“唐刀”,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一些卖龙泉刀剑的人生造的一个概念。我记得2003年前后,网上开始出现一些这样的帖子,配合当时民族复兴的舆论氛围,一些人试图通过在古典的传说和史料中寻找我们这个民族曾经强大的佐证,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我们这个国家本来就辉煌过,这确实是令人骄傲得一点。

但是,有些人却走了歧途。近年来网上十分盛行的“网吹”三宝就是实例。“网吹古代有三宝,环首马槊陌刀好!”这三种只存在于史料的只言片语中的武器,被一些人无限的夸大了。这种夸大一方面满足了刀剑厂商的商业利益,一方面也满足了一些热血青年的虚荣心。

这三种武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现存的实物,在一些汉墓和隋唐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些锈迹斑斑的刀剑残品,这些残品别说验证其锋利程度和体验其精良的做工,其锈蚀之严重基本上已经到了一碰既碎的程度,我就想问,你咋就知道这东西异常锋利?咋就知道切割盔甲如同切纸一样?

现在一些人常常引用的《唐六典武库令刀之制》不过是一个文章截取段落而已。这一小节主要是讲的是武库这个机构的职责和人员架构,比如武库这个机构一把手就是武库令,他的属员就是库丞和监事,然后顺带说了一下当时军中最常用的一些军械,比如:鼓,金(类似锣),弓,弩,箭,刀,枪,盔甲,彭排(类似拒马),旗帜,战袍,号角,大纛,铁蒺藜,斧钺,钩,棒,铁盂(铁锅)。这些都是当时军队中最常用的物资,也就是制式装备,是大规模装备军队的。

又怎么可能会是某些人吹嘘的那样,唐刀就是战场上出奇制胜的利器呢。还有人一直说“唐刀”造价极其昂贵,制作工艺极其繁难,那不是胡扯吗?任何大规模装备军队的武器怎么可能会造价极其昂贵又制造工艺繁难呢?不可能的!而且,持这种观点的人十有八九是自己臆测的。不信让他拿出证据来,在哪里看到的这句话?那本史籍上有记载?他未必说得出。

再说说武库令里说的刀之制。原文说,【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今之仪刀盖古班剑之类,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鄣刀盖用鄣身以御敌。 横刀,兵士所佩之刀, 名亦起于隋。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根据一些出图的壁画,浮雕等,仪刀、横刀的大体样式基本能确定,当然了也不是百分之百。鄣刀不好说,陌刀更不好说,因为目前连壁画都没见过。但是陌刀的样式,可以推测一下,首先这刀是步兵使用的长刀,从宋朝的《武经总要》上来看,最像所谓斩马剑(陌刀)的兵器非掉刀莫属,但是唐代的可能刀刃要更长,因为唐代这个兵器是步兵用的,用来抗衡骑兵。所以应该更接近《师父》中的那把兵器。

电影《师父》中的兵器,和陌刀应该接近。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所谓的唐刀并不是什么贵重的刀(仪刀除外,因为是仪仗器具,装潢很贵),都是当时军队大规模装备的制式武器。刀枪剑戟这种兵器比不上弓弩,更不用说枪炮这种热兵器,它们的威力并不完全来自于它们本身。这些刀剑,它们的威力主要来自于人的使用能力。使用者的勇气、格斗技术、战斗素养,才是刀剑所谓威力的本源。

至于说宋朝为什么不再使用唐制的刀,应该说是因为使用环境发生了变化。唐朝和宋朝虽然间隔了几十年,但是人文血脉并没有断,一直是根据周遭的环境变化而变化。到宋朝的时候,由于几十年的战乱,战争形态和战争装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广泛地农业化,他们掌握的冶铁锻造技术日臻成熟,辽金西夏有能力组建大规模的重装骑兵和重装步兵。唐时士兵(步兵居多)在阵前短兵相接时挥舞的窄刃长刀面对彪悍又装备厚甲的北方士兵,越来越难以发挥效力。

短暂的五代十国时期,刀形就逐渐在演化,士兵单手刀开始加重刀头,刀刃加宽,越来越注重劈砍的效能。当然了,刀这种兵器在当时的战场上主要是给弓弩手配置,为的是防止对方奇兵突进而导致的弓弩手出现重大伤亡情况。

顺便问个好玩的问题,假如对方的奇兵突进到眼前,弓弩手如何处置?答:弓弩手会按照事先演练多次的预案来操作——将弓弩扔到身后,抽出随身携带的腰刀或者铁棒,将进犯者给打回去。扔到地上的弓弩则有专门的小组负责捡拾保管。看到没,打仗是门系统的工程。

所以说,宋不再用窄刃长刀,主要原因还是敌方防护能力普遍加强所致。

最后说一句,古代之所以能把匈奴突厥之类打地东逃西窜,并不是因为什么环首刀、马槊和陌刀,而是汉兵真正的大杀器——弩!正所谓【弩者,中国之劲兵,四夷所畏服也】


冬眠要趁早


说起“唐横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它是隋唐时期虽具代表性的近战格斗类短兵器,它在继承汉晋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域风格,其形制正臻于完备,工艺达到巅峰,对后世朝代及东亚邻国刀类的发展影响重大而深远。

那么,这唐横刀究竟有何特点呢?还有就是为何在宋朝的时候没人愿意使用呢?我们本文一起来看一下!

“横刀”名称来源

关于“横刀”最早的记载,出自《唐六典·卫尉宗正寺》,卫尉寺分管两京库,库中储藏着大量的兵仗器械,其中就有“横刀”。根据记载,唐刀一共可分为四种,其三为横刀。此外,根据其注解:“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横刀是士兵的佩刀,最早起源于隋朝时期。

“横刀”的规格

横刀一般全长七十到八十厘米左右,刃长在五十到六十厘米之间,其厚度大约在六到八毫米,其宽度比实战的汉刀小一些,一般来说在三到四厘米之间。长度为一米的横刀成为“大横刀”或者是“唐大刀”。

唐横刀的刀柄两端稍宽,且中部稍细,便于单手持握。相比于汉刀来说,唐横刀的护手更加实用,且多为铁制,外形还有椭圆型和木瓜型。刀刃锋利,杀伤力强,使用起来的话也比较轻便。

这种横刀在唐朝主要是作为兵士的佩刀,一般来说皇宫士兵,衙役等人用得比较多。当然了,其主要是作为佩刀用,因此它作为主战刀的话,其威力欠佳,不如大横刀威猛。

“横刀”为何在宋朝没人愿意用?

按理来说,唐横刀锋利轻便,杀伤力强,应该会受到历朝历代的青睐和广泛使用才对,可为何在宋朝的时候就没有愿意使用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解释,在笔者看来,最大原因便是“唐横刀不适合实战(并非指小战)”。为何呢?

其实不仅是宋代,在唐代的时候,就没有关于横刀上战场的记载,因为横刀本身就是作为兵士佩刀用的,只能应对一些小战事,在真正的战斗中,并没有西汉时期发明的环首刀威力大。虽然在后来横刀有过佩带法、装具等的改进,但刀的本质并未改变。毕竟不是出在科技最前沿的装备,对战争的成败还是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

当然了,横刀觉不适合单独出现在大规模正面冲杀的战场上,因为它总是与长柄兵器、远射兵器、护体兵器等相互配合,通过协同作战的方式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的威力。

但在宋代,宋朝所面临的最大敌人便是金人,就短兵器来说,金人的弯刀,其威力很大,所以靠这种实战能力不强的横刀是不能适应战场环境的。

此外,制作横刀的价格也比较昂贵。根据《唐天宝二年交河郡市估案,大谷三零八四文书》记载:

镔铁横刀一口2500文、一口2100文、一口1800文;钢横刀一口900文、一口800文、一口700文。

这些价格是啥概念呢?根据《新唐书·食货志》中的记载,在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一斗米的价格不过就十五文。天宝初年则是十三文一斗。按一斗米十二斤来计算的话,一把普通的横刀,就能换420斤大米。所以可见其成本之高!

虽然宋朝市场经济发达,但是每年需要交给大辽那么多的岁币,其想要打造如此高成本的横刀,自然还是有点困难的。当然了,从宋朝的兵役制度来看的话,也基本上不会使用这种横刀!

所以综上所述,唐横刀虽然锋利轻便,杀伤力也比较强,也深受日本武士们的喜爱,但是其并不适合在战争中使用,因为其威力相对于汉代的环首刀或者是金人的弯刀来说,其威力还是小了一些。再加上其成本高昂的原因,因此宋朝人才不愿意使用!

当然了,以上内容均为笔者个人看法,寥寥数笔,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新唐书》、《唐六典·卫尉宗正寺》;

以上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方圆文史


唐刀管的很严,跟绣春刀类似。清代估计就没几个人见过绣春刀,现代也没有绣春刀存世,要看绣春刀只能在影视剧中惊鸿一瞥。在比较早的关于锦衣卫的影视剧中,各路豪杰被锦衣卫的绣春刀收拾的服服帖帖,但没几个人能描述出绣春刀真正长啥样(杀伤力太大,近距离看到过得基本死球了)。甄子丹版的锦衣卫中,绣春刀甚至是有机关可以换刀片的刀。可见没有真物流传,仅靠记忆是很难还原神兵利器的。

唐刀也类似,陌刀的成本可能跟绣春刀差不多,不准随葬,没有真品现世。仪刀可以随葬,真品有一些,跟环首刀差不多。鄣刀短小,肉搏战效果估计还没有剑好。横刀的成本也很高。而宋朝的战斗基本都是在宋朝本土,且没有燕云十六州,马匹匮乏。所以不管是马战还是步战,对武器的轻便性要求不高,基本都要求破甲效果好,枪是首选,青龙偃月刀、双鞭、金瓜锤、狼牙棒、大斧等等都很受欢迎。而步军要对抗北方骑兵,钩镰枪、朴刀、麻扎刀也更常用。。。貌似梁山好汉最著名用刀的就是武松所用的双刀,他的镔铁刀为了破甲,也比较厚重。

总之面对对手的装备特点不同,对兵器的要求也不用。


站烽


到了宋朝,唐刀不好用,其实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唐刀比较轻短。战场对决不利因素较多。对比之下,长长的朴刀更有优势。

第二 唐刀的造价比较昂贵,工艺比较复杂,也就说是说良品率太差了

第三 宋朝的重文抑武,武将不值钱,兵器自然也不在话下,三品的文臣都可以骑在一品武将的头上。

第四 宋朝的主要敌人是北方游牧民族,短小的唐刀,不利于战场上的搏斗。而是一种叫做朴刀,兵器很流行。这点可以参考一下,《水浒传》的各路英雄好汉。基本上都会用到这个朴刀

第五 兵器是归国家所有,民间不得私藏,久而久之,国家层面不再使用,这种复杂工艺也就很难流传下来。

总之。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不仅仅是一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各种原因穿插其中,形成一个复杂的结合体。唐刀,到了宋朝没有流传下来,也是基于此。

好了,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有什么不同意见的,也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一起讨论哦





历史滚轮


所谓唐刀到了宋代没人愿意用,本身就是伪命题!不存在的事情

所谓唐刀,其实本质就是隋唐时代的直刃刀,有环首或无环首。

下面就是一把典型的唐代环首刀。

其全长98.5cm,全重645g,平磨无镐线。刀尖切先大约为135°,根部刃宽25.2mm,刀尖刃宽20.2mm.根部厚8.9mm,刀尖厚3.1mm;刀茎宽23.4mm,最厚处7.3mm,最薄处4.5mm,最窄处11.6mm宽,刀环扁圆,焊接在刀茎上,全刀重心在握把前20cm。


下面是宋代的一把直刃环首刀。

其全长78cm(图上的总长度标错了),刃长55cm,柄长18cm。刀根宽33.6mm,5.8mm厚;刀尖22.2mm宽,3.3mm厚;刀茎宽23.8mm,刀茎最窄处13.8mm,最厚处6.7mm,最薄处4.8mm.刀环59.2mm宽,48.1mm长,重心在把前17cm,全重560g。

很显然,这两把刀除了长短不同外,没啥本质区别,特别两把刀的重心都在把前20CM左右处,这体现了一种一脉相承的继承概念。


所以说什么唐刀到了宋代就没人用了,纯是扯淡。

当然,就算是直刃环首刀,宋代的跟唐代的也有一些不同。比如宋代的环首刀的环首更大了。还有唐代环首刀刃与其余刀身之间界限明显,刀身接近刀刃处会有起脊,(即“切刃造”);宋代环首刀刀刃与其余刀身之间无明显界限(即“平造”)。当然这个不绝对。

甚至连辽国契丹人的刀都是直刃的,可以说是深受唐刀的影响。


不过在宋代以及同期的辽金,以及元代之后,中国主流军用刀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个变化主要有两点:

第一,变弯了。

这个是受中亚影响,弯刀适合挥砍。因为当时甲胄越来越重装,刀已经放弃了破甲能力,所以专注于对付无防护目标进行挥砍,这是个发展趋势。

第二个是佩戴方式变了。

中国传统的叫“璏式佩剑(刀)法 ”,就是将刀固定在卡扣里,再把固定住刀身的卡扣连接在腰带上。

中亚传来的是“双耳悬挂法”,刀的外鞘上都有两个有孔的耳朵,用来穿上绳子,挂在腰带上。

这两种变化之后,刀的外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些人以为,宋代就没有唐样的环首刀了。但其实两种刀共存了很长时间,最后弯刀才取代了直刃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