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代昆:忆恩师——蓝菊荪先生

邓代昆:忆恩师——蓝菊荪先生

夫我巴蜀,山川雄秀,人杰地灵,才人奇士,波覆浪迭,层出不穷,人文风流,由来远矣。江津,居重庆西南,处长江要津,偎山傍水,风光旖丽,实乃育才之腹地,孕奇之摇篮也。仅近世以来所出之佼佼拔类者便有:聂荣臻、漆树芬、吴芳吉、钟云舫、任应秋、李初黎、李亚农、王利器、陈方洁、周开庆、樊弘、刁斐然……诸人。蓝菊荪先生治文艺列居其中。

邓代昆:忆恩师——蓝菊荪先生

蓝菊荪先生者,世之奇才子也,1925年生于江津。家微而慧,与文艺有夙缘。早遭母丧,育于外祖,呀呀能语,外祖即教以古文韵语。甫七岁即由外祖携谒拜于白屋诗人吴芳吉先生门下,继后复拜于文林巨子郭沫若先生门下。先生殷殷好学,不数年间,学之成矣,遂怀志出山,负笈远游,由江津而重庆、而哈尔滨、而北京……,以布衣啸咏于硕儒公卿间。一时所从游者,略计有周建侯、税西恒、吴宓、何鲁、夏仲实、梁潄溟、谢无量、李伯申、张默僧、颜实甫、汤道耕、赖以庄、陈东原、钟稚君、顾颉刚、邢端、游国恩、章士钊诸先生,颇得时贤名达青眼拂拭。先生诞山水怀抱之江津,受其化育,故能心性豪宕,智慧聪绝,以一僻地贫家子而教员、而校长、而教授……。中间荣辱枯滢,穷达升沉,交递如轮,可不谓奇而奇者乎。

邓代昆:忆恩师——蓝菊荪先生

先生虽身不跻高等学府聆诲,却能脚践其讲台谕教。平生学问所猎,文史哲艺,中外古今,所著所述,等身齐体,且风标独具,刷新旧识,可不谓才之又才者乎。先生治学之暇,又耽嗜于翰墨铁笔,声闻早着。先生于书,根抵两汉,落础魏晋南北,延乎唐后名迹,以迄近贤佳制,均能兼收并蓄,酿而为己物。篆刻受汉魏封泥造像最深,迨乎西冷而下诸大家,皆能悉心研求。故其所制,能于新奇中不失古雅,老密中逾见空灵,刚健中复寓婀娜……。先生于二艺之树帜久而高矣,尚在俊彦,则已游展大江南北,使海内达识惊讶正目。延至解放以后,以中国美协会员身份,跻身于新中国早期88名书法大家之列,作品赴日参加首届中日文化交流大展。五十年代间,又由陈云诰、梁启勋、溥雪斋、顾颉刚、谢无量等二十一位硕儒名宿,发起举办了先生之书法篆刻及著作手稿展,一时之盛,有文在焉。先生道德文章,高标风流,游踪遭际,咨嗟传奇。奈何天公妒嫉,罹以不测,遂使璧埋珠沈,息光廿载,春不能艳,秋不见实,廿寒廿暑,寂寞堪悲,79年始重反旧垒。先生谦谦君子也,爱才劝读,奖掖后学,栉风沐雨,为不遇良才奔走呼号,其为国所举所推之才,何啻百千,成大器大材者,中间又何啻十而有一焉,而先生于自于己则早忘矣。

邓代昆:忆恩师——蓝菊荪先生

我与罗家宽氏几乎同时列于菊荪先生门墙,故得先生所爱护、所施予实则同等。所别者,家宽得先生道德文章者深,余则浮且薄矣。家宽怀利器,游四方,树建既丰,年来载荣归乡。日前,忽来叩我,相视而笑,皆乃须鬓斑驳,真可谓少小离家,老大相期也。谈昔忆往。言及先生,犹觉先生音容宛然,蔼蔼谆谆。坐之久,家宽忽言:“先生告戒我辈立身处世,进则从政施教,退则着书立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今不揣薄陋,捡选我平生所搜求众师长遗泽,结集付梓,著为一书,名曰《师道》,呼为纪念,其根本则在传承,亦即意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家宽嘱余为书中菊荪先生部分序语。家宽此举,实为文林之胜事,艺林之美谈。余闻之欣然,拈毫以记,草草记毕,已了不知目滋于字句间矣。

己亥岁秋月耕石门人:邓代昆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