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對女人偏見厭惡憎恨歧視——亞瑟.叔本華。

在《論女人》一文裡,開篇就說:“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她們輕佻瑣碎、缺乏遠見。”

他一生對女人偏見厭惡憎恨歧視——亞瑟.叔本華。

叔本華(1788年—1860年享年72歲),德國偉大、著名哲學家。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

但是,叔本華十分厭惡女人這一點聞名於世。

他的《論女人》,把女人批駁得一無是處,令無數才女佳人們恨之入骨咬牙切齒。

在這個毒舌男眼中,女性存在諸多先天性缺陷,諸如幼稚膚淺、勢力現實、虛偽狡黠和愚蠢無能等。看不起女性和極端地誤解女性,對女性有執著的偏見。他甚至認為女性“只是冀求恬靜,平穩地度其一生。”“既愚蠢又淺顯——一言以蔽之,她們的思想是介於成人和小孩之間”“不理性”互相仇視”“總事事陷入主觀”。

女性是男性的一半,婦女能頂半邊天,優點有很多…,無數帝王將相、文人雅士、英雄好漢為她們傾倒,甚至折腰,有道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為什麼一個大哲學家叔本華非挑女人的毛病呢?這是有深刻原因的。

在他生活中出現過三個女人,傷透了他的心,讓他吃盡了苦頭。

他一生對女人偏見厭惡憎恨歧視——亞瑟.叔本華。

1、叔本華父親是銀行家,成功商人絕對的大佬,人母親約翰娜當時是一位有名氣的女作家,有很高的文藝天賦,是德國第一個用真名出版了26卷文學遊記、小說、雜想的女強人,文學大腕非常出名。當時格林童話的格林兄弟、施萊格爾兄弟、連赫赫有名的歌德都是叔本華母親舉辦的沙龍的座上賓。

約翰娜一天到晚忙於交際應酬,根本無暇不顧丈夫和孩子,即使在叔本華父親重病時,仍一如既往地赴宴交際,尋歡作樂。1805年,他父親去世,是因為家族疾病經常發作痛苦而自殺。叔本華認為是母親輕浮的生活方式害死了父親,從此對母親更加缺乏尊重和喜愛,母子二人積蓄了很多矛盾,最後二人決裂,一生都沒有和解。從叔本華離家就讀大學,直到母親過世,二十多年間兩人再也沒有見面。


然而他對父親的評價是這樣的:高貴的靈魂,我這個人,我的成就,一切都得感謝你, 當你把我帶到世上來的時候,你就已經安排好了, 你已經想到這一點,或許我不適合在這個世上奮鬥打拼 .你這位驕傲的父親,你知道你的兒子學不會卑躬屈膝像那些平庸之輩溜鬚拍馬也不會為了麵包看任何人的臉色 我知道如果沒有海因裡希·叔本華 ,那麼亞瑟·叔本華早就垮掉一百次了。

2、第二個女人是與他住在同一所公寓的老太太瑪露杜克裁縫師。由於瑪露杜克和她朋友大聲說笑影響了叔本華安靜的生活,他怒氣衝衝地把瑪露杜克推下樓梯,造成右手骨折。這件事鬧到法庭後,法庭判決叔本華供養這位無親無故的寡婦直至終老離世。叔本華因此足足負擔了這位寡婦20年的生活費,每年要給她60塔拉作為補償。這對守財奴叔本華來說,簡直就是剜肉之痛。寡婦死後,他在日記裡寫道:“老婦死,重負釋。”

3、令叔本華終身難忘的女人是當時宮廷劇院中名氣最大的女演員卡諾苓葉格曼,叔本華被她的風情萬種、美麗動人迷住了,對她展開瘋狂追求。叔本華其貌不揚,還有點性格怪異,此時卡諾苓葉格曼根本看不上他,雖然他是爹有錢的富二代。叔本華情場失意,“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天涯何處無芳草,氣急敗壞之下自我安慰,悻悻地說,“只有那種被性衝動衝昏了頭腦的人才會把矮小、窄肩、寬臀、短腿的人稱作女性”。

單戀的失敗加上學術上長期不被認可,讓哲學家痛不欲生,他寫下了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詩:

他一生對女人偏見厭惡憎恨歧視——亞瑟.叔本華。

在卡洛琳娜•雅格曼,

合唱隊走進小巷,

我站在你家門前;

我內心的悲傷將會變成喜悅,

如果你從窗口看著我。

合唱的聲音夾著雨雪響徹小巷:

裹著藍色的斗篷,

我抬頭看向你的窗口。

太陽被雲所遮蔽,

而你的眼睛的光芒,

在寒冷的早晨流出

給我注入天堂般的溫暖。

你的窗口被帷幔掩蓋:

你在絲枕上做夢,

從未來戀情的喜悅中,

你是否意識到了遊戲的命運?

合唱隊走進小巷:

我的目光徒勞地四處探望;

窗簾擋住了陽光:

我的命運黯淡無光。

“我的命運黯淡無光”,但他又說:“人間不值得…但是,我都不死你死啥?”

直到晚年,歷盡滄桑的叔本華對女人的看法完全變了。隨著黑格爾在瘟疫中死去,叔本華的哲學逐漸被人賞識,書籍熱銷,他終於以傑出思想家哲學家,人類精神導師的身份受到推崇。

他一生對女人偏見厭惡憎恨歧視——亞瑟.叔本華。

女人慕名而來,一位女雕塑家來為他塑像。叔本華寫道,“現在每天那位女雕塑家都會在上午來為我塑像,在這期間,我們會聊一些我寫過的那些話。她出身名門,長得很美麗,很有教養,也很博學。每次塑像的時間都會持續兩個小時,然後我們會沏一杯咖啡,坐在同一張沙發上聊天,我感覺好像結婚了一樣。

需要一提的是:中國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對於叔本華,有著完全不同的評介。

王國維年輕時代醉心於叔本華的哲學,1904年寫出《紅樓夢評論》,被認為是叔本華悲劇理論在中國的最早實踐。同一年,王國維寫了《叔本華之哲學及其教育學說》,全面介紹叔本華的思想,談到叔本華的生平,王國維有這麼一段:

“更有可注意者,叔氏一生之生活是也。彼生於富豪之家,雖中更衰落,尚得維持其素居之生活。彼送其一生於哲學之考察,雖一為大學講師,然未幾即罷,又非以著述為生活者也。故其著書之數,於近世哲學家中為最少,然書之價值之貴重,有如彼者乎!彼等日日為講義,日日作雜誌之論文(殊如希哀林、海額爾等),其為哲學上真正之考察之時殆希也。獨叔氏送其一生於宇宙人生上之考察,與審美上之眼想。其妨此考察者,獨彼之強烈之意志之苦痛耳。而此意志上之苦痛,又還為哲學上之材料,故彼之學說與行為,雖往往自相矛盾、然其所謂“為哲學而生,而非以哲學為生”者,則誠夫子之自道也。”

獨特的遺囑


他一生對女人偏見厭惡憎恨歧視——亞瑟.叔本華。


他一生對女人偏見厭惡憎恨歧視——亞瑟.叔本華。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