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县扶贫办董玉新:甘做一名“纸上谈兵”的党员“新兵”

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关键时期,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上的无数党员干部、医护人员与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众志成城,共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攻坚战中,一个个主动请缨、冲锋一线、英勇奋战,攻克了一个又个“战斗堡垒”。

在确山县扶贫办,就有这样一位常用一台电脑、一部手机“敲出”无数篇鼓舞攻坚士气、弘扬正大能量、摈弃虚假谣言相关宣传报道的普通党员干部,他就是董玉新。

确山县扶贫办董玉新:甘做一名“纸上谈兵”的党员“新兵”

组织的信任,让他扛起担当

“虽然董玉新同志主动报名参加了我们单位组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但是根据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工作需要,你的主要工作还是呆在办公室里,做好相关方面的信息收集和宣传报道工作,任何时期的信息宣传报道也不可或缺,当然,也可以统筹兼顾党员志愿服务工作。”2月4日,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李艳同志在春节期间的第一次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视频会议上精心地安排部署着,她把机关每一位同志在不同阶段的工作职责与纪律要求均细化到人。

“组织这样安排,还是想让我继续做一个‘纸上谈兵’的攻坚战士,在组织面前只能服从!”他本想一心一意地,坚守小区“疫”线卡点,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工作,虽有些“不乐意”,但这个“念头”还是打消了。

在确山县脱贫攻坚这块“信息宣传阵地”,他还像往常一样,习惯性的坚持每天第一时间打开电脑,查看一下邮箱里面的信息,翻开手机关注一下《中国扶贫》、《河南扶贫》、《驻马店扶贫》、《红色确山》等微信公众号,浏览学习每一个时期关于脱贫攻坚方面的时政新闻,搜索一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各类媒体上的宣传报道,挖掘撰写了一批又一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先进个人。

父亲的教诲,使他初心不改

董玉新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父亲、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11岁时母亲就因病撒手人寰,当时弟弟才8岁,是父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撑起了整个家。1999年,他在大伯大娘全家人的全力资助下,才完成了中专学业。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基层一个镇政府一干就是17年。在他担任劳动保障所所长的七、八年里,每天到所里办事的群众非常多,时间久了,为群众服务的热情不高了,懈怠思想也产生了。有一次,他趁休息日回到家里,向父亲诉苦。“作为一个党员干部,竟说出这样不负责人的话,群众来办事,你只当你爹来啦,不信你办不好事!”父亲沉甸甸的一句话,说的他惭愧极了,一直影响至今。

2016年底,他以优异的遴选成绩顺利考入确山县扶贫办,成为一名真正的“扶贫人”。他始终认为脱贫攻坚是一个“大课题”,在个“大课题”面前,自己时刻都是“学生”身份,作为“学生”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工作、创新中历练才能够逐渐成长进步。到了新的岗位、新的环境,他在工作之余时刻不忘“充电”,决不能做脱贫攻坚工作的“门外汉”,经常加班加点学习业务知识,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一些扶贫政策与基本知识。

由于他勤于学习、主动工作,在2017年初,被组织选派到一个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最基层、最前沿地方驻村帮扶,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胆识、谋略和勇气的,更需要带着感情、亲情与温情才能沉下心、扎下根的。一年多的驻村历练,使他亲切感受到了农村、农民的朴实、厚道与渴望,也看到了农村基础设施和精神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始终没有忘记党对自己多年的培养、父亲在耳边的谆谆教诲,更没有忘记勤劳朴实的农民群众渴盼的眼神。看到他们的日子红火了、笑容灿烂了,他自己那颗一直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确山县扶贫办董玉新:甘做一名“纸上谈兵”的党员“新兵”

党的培养,让他茁壮成长

脱贫攻坚是一个“大课题”,疫情防控更是一个“大考题”。2019年初,根据县扶贫办党组的研究意见,由董玉新同志协助分管领导,负责机关单位内宣和全县脱贫攻坚外宣等方面的工作。接到组织这样的工作安排,他沉默了。感觉自己电脑操作缓慢、文字功底较差、视野思路较窄,不付出百倍的努力,恐怕胜任不了这项工作。“‘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大道理,不懂吗?”县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谭锋常常这样安慰他、鼓励他。

组织的信任与领导的关爱,是他刻苦努力、攻坚克难的最大动力。工作的同时,他虚心请教多位领导和一起战斗的同事们,勤于总结揣摩公文写作方面的经验教训,一篇稿子不尽满意,改了一次又一次,甚至更改返工几十次,也是常有的事,白天干不完的、夜里加班加点干,正常工作日干不完的,放弃节假日也要完成。他从一开始的“胆战心惊”、“门外汉”、“一指禅”逐渐变成了一个“脸不红心不跳”、勇于担当、敢于挑战的战疫战贫“新兵”。

确山县扶贫办董玉新:甘做一名“纸上谈兵”的党员“新兵”

2019年短暂的一年里,在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以及全县各镇(街道)、各部门领导和脱贫攻坚战线同志们的鼎力支持下,共组织刊发《确山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55期,在《红色确山》、《驻马店扶贫》、《河南扶贫》等微信平台累计发表脱贫攻坚相关宣传信息320余篇,向《东方今报》、《驻马店网》等网络媒体收集、撰写、发表脱贫攻坚类宣传信息700余篇。2019年4月,确山县“把孝善文化植入脱贫攻坚”做法被《中国扶贫杂志》、《人民网》、《光明日报》等报道,被评为全国第二届优秀扶贫案例,为全国扶贫事业提供了“确山经验”。

确山县扶贫办董玉新:甘做一名“纸上谈兵”的党员“新兵”

2020年春节疫情防控期间30多天里,他仍每天坚持“笔耕不辍”,时常自己一个人加班至深夜,多年前留下的“颈椎病”日趋加重,但他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一声累。辛勤的努力,结出“累累硕果”,在《东方今报》、《驻马店网》等网络媒体发表有关战疫战贫类宣传报道100多篇,为进一步鼓舞“疫线”战士攻坚士气、弘扬社会正能量做着应有的努力。坚守“宣传阵地”的同时,他还不忘抽空到所在的龙山居民小区疫情防控卡点协助值守,灵活开展一些党员志愿服务工作,与小区物业人员结下了“深厚友谊”。2月8日,他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捐出了300元现金,表示对坚守“疫”线卡点的同志慰问和鼓励。

疫情面前彰显担当。岁月的洗礼,使他胸怀的是初心、践行的是使命,始终不改一个最为普通的党员干部本色,这名战疫战贫“新兵”的信心更足、信念更坚定、脚步更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