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经方法!


《道德经》解经方法!

文|白云先生

对《道德经》的解读,打个比方,《道德经》是一间密室,每一章,又都是上了锁的藏宝箱。而且,只有打开上一个藏宝箱,才有可能拿到钥匙,打开下一个藏宝箱。解读《道德经》,需要过两层机关,一个是密室之门,还有一个是拿到钥匙打开每一个藏宝箱。

只有完全破解了这两重机关的人,把藏宝箱里面的宝贝都取出来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解读了《道德经》。

第一档:得宝者

进入密室,打开了所有的箱子。老子之后,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庄子。庄子不仅进入了密室,打开了所有的藏宝箱,自己觉得好像一点也不难嘛。然后留了个纸条,上面写,在我之后,万世也未必能有第二个人做到这样。写罢这个纸条,庄子好寂寞,好无聊啊,他就拔地而起,从密室的天花板上穿身而出,冲向了云霄。为什么庄子,那么看不起别人,喜欢蔑视和讽刺别人,他有这样做的资格。行遍天涯不见人,那种孤独感,很容易让人变得不友好。

对于庄子来说,那个密室,根本就没有门。所有的箱子,也都没上锁。他进去打开,就如同是打开自己亲手设好的密室和箱子一样。

第二档:传宝人

进入了密室。打开了一部分箱子。但是意识不到,所有的箱子都是连贯一体的,上一个箱子就是下一个箱子的钥匙。只能碰运气,偶尔的打开几个。不能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所以只能尽自己的最大能为,将自己在密室里面看到的那些宝贝,传给世人。

关尹子,进入了密室,只打开了一部分箱子,但是他没有庄子那么通透淋漓。而且,他带有自己的一些个人色彩和思想。庄子是那种径自推门而入,然后稀里哗啦全打开,哈哈大笑,拔地而起,冲天而去的那种风格。关尹子呢,更像是一个继承者,他对箱子里面的那些东西,缺乏强烈的开锁欲望。只想着,不开锁的传给后面的人。关尹子,文始派,传了很多代人。他是连着箱子传的,不是直接传宝贝。

韩非,进入了密室。只打开了一部分藏宝箱,但是没有打开所有的藏宝箱。他深谙帝王之术,一进密室,就两眼放光,以为自己得道了,随手抓了几把感觉就够用了。对打开所有的箱子,他也不是很上心。韩非子,把王霸之术,传给了后世。

孔子,进入了密室。打开了德经部分的一些箱子。从箱子里面取了他需要的东西之后,他又从密室里面出去了,然后用从密室里面的得到的东西,辅助自己匡扶天下的事业。他对和老子神交,可能想过,但是做不到。他是靠勤力和意志,强行的破门而入才进的密室。孔子传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外王,其实就是《道德经》里面的精神和思想。如果没有内圣外王,徒有仁义说教,儒家是没有灵魂的。

第三档:门外汉

根本就没有进入密室,在门口逡巡,窃窃私语。杨朱,王弼,河上公,张道陵,黄元吉,谷神子,葛玄,李道纯,王夫之,严复,冯友兰。

这一档,虽然说没有进入密室,但是已经摸到了密室之门,只是不得其门而入。他们也只好,在门口站着,心里面自己琢磨着,这密室里面的宝藏到底长什么样呢。

一直猜啊猜。又不好说自己啥也没看到,不然怪丢人的。所以就只能把自己琢磨出来的里面宝藏的样子,比划了出来。然后告诉世人,里面藏的就是这些东西。其实呢,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并不是自己在密室里面看到的。

这一档,其实已经很高明了。他们虽然也降格来解读了《道德经》,但是因为自身的格局也不是太低,所以反映的也就是自己的那个高度。虽然看不到密室的宝藏,但是能看到这些人本身的闪光点。

到了唐宋之后,一大波的内丹士,开始以丹解老。这真的不是一个好现象。黄元吉,算是以丹解老派里面,比较像样子一点的,所以勉强凑到第三档吧。

虽然没有进入密室,打开藏宝箱,但是已经摸到门口了,也不容易。都可以算作高人。

第四档:票友党

不仅没有进入密室,更没有打开藏宝箱。甚至,连门口都不知道在哪里。说是门外汉,也起码得摸到门外才有资格称门外吧。这一档,不知道密室在哪,不知道门在哪,只听说有这么个宝藏。连个藏宝图都没有的情况下,就瞎合计,这宝藏里面,有啥有啥的。

人云亦云,大家都在议论这些事。很多东西,就都说的跟真的一样了。

这一众路人,各执一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穿凿附会。这个字解不通,就换个自己能解通的通假字。这一句解不通,就移到另一章。整本《道德经》读下来,完全没法通透,最后就开始怪起来了版本问题。认为是版本出入太多,自己才没解好。实际上呢,任何一个版本,他们都解不好。跟版本一点关系都没有。

任继愈,胡适,钱穆,林语堂,梁启超,任法融,等等。差不多都属于这一档。

人虽然浅,但是也不是特别的妄。所以,也不能算是太差劲。

第五档:学院派

没有进入过密室,没有打开过箱子。不知道门在哪里,连看热闹都不知道怎么看。纯粹的当做一个研究课题在解读。把理解《道德经》,当成了工作。很多学者,身份都是哲学系的教授。受西方文化影响太深,已经和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化与思维,彻底割裂。所以根本就无法链接成功。

这是一种脱机解读。单机版的玩法。有些人,不可谓没有道心,没有热忱,也很聪明。

但是,奈何拨号连接不上。自己玩个单机版,也能玩的不亦乐乎。挺难得的。

杰出的代表,陈鼓应。糟糕的代表,李中华,李零等人。

第六裆:流俗派

这一派解读《道德经》,降格的很低很低。把《道德经》,当成心灵鸡汤,人生感悟,世故人情,鸡血励志,阴谋诡诈,商业管理,等等。把《道德经》,降格到了善书,弟子规一样的下滥货的层次。但是,这一档,影响很大很大。也对《道德经》遭受普遍的误读曲解,负有极大的责任。

名为解读《道德经》,其实都是借着解读《道德经》这个由头,从自己过低的格调里面,分泌出来一大堆的大毒草,妖书。

浅薄本身没有错。因为浅人虽然误人,但是没有故意的害人之心。但是这些人不同,他们是故意的存心要害人,他们不仅浅薄,更是一群佞妄之徒。

第七档:妖异派

比佞妄之人更可怕的,是妖异。毕竟,再坏的人,也还是人,还没有和人产生物种分界。但是妖就不同了,妖不是人。是迥异于人类的另一个低级物种。

妖异派的代表,是憨山,南怀瑾,奥修,空海等人。这些人的共同点,都是用愚昧落后民族的猿猴文化,来解读通灵神秀的华夏文化。这相当于,动物园一群不是人的动物,拿着人类的图纸,试图造一艘宇宙飞船搞载人航天。

但是这一派,影响不管大小,都是最恶劣的。读了他们的书,会把人变成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