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男子被饿死家中:父母的“过度保护”,才是给孩子最毒的爱

每个孩子的在小的时候探索欲望都比较强烈,任何可能发生危险的物品,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件新奇的事物。

23岁男子被饿死家中:父母的“过度保护”,才是给孩子最毒的爱

因此每个家长都会尽其所能的去保护孩子不受伤害,而当家长被带入“保护者”的角色过于深刻以后,她们会将保护孩子视为自己唯一的使命,但是教育孩子只是单纯的不让他们受到伤害就万事大吉了吗?

23岁男子被饿死家中:父母的“过度保护”,才是给孩子最毒的爱

近日看到网络上的一则新闻,河南省某县城一个村子里的一个23岁小伙子杨锁,在没有任何精神和身体方面疾病的情况下,竟然活活在家里饿死了。

据相关媒体的走访调查,当地村民都纷纷表示,杨锁就是活活懒死的。杨锁小的时候长得既聪明又可爱,再加上是家里的独子,所以杨锁的父母从来不舍得让他干活,就这样杨锁长到了18岁,在这18年的时间里,杨锁从没干过一点活,即便是父亲过世以后,他也从来没想过扛起家庭的重担。

23岁男子被饿死家中:父母的“过度保护”,才是给孩子最毒的爱

然而就在杨锁18岁的时候,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为母亲的去世戛然而止了,没有了母亲的照顾,再加上没有一技之长,杨锁就开始宅在家里。

开始的时候,一些村民看着他可怜还会给他送饭,可是渐渐的大家看到懒惰的杨锁没有任何谋生的想法,也就没有人给他送饭了,就这样杨锁终于在第五个年头的时候,生命彻底定格在了23岁。

很多人在看到这则新闻之后,都将杨锁的悲剧归咎于他父母的过分宠爱,但是爱真的有这么大的杀伤力么?

23岁男子被饿死家中:父母的“过度保护”,才是给孩子最毒的爱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位父亲教育儿子的经过,由于儿子的成绩一直不好,总是考零分,然而有一次孩子竟然考了7分,这位父亲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教训孩子,也没有对孩子冷嘲热讽,相反的他买了一串鞭炮,特地跟孩子一起,庆祝孩子终于有了进步。

很多家长都劝这位父亲,这样过分的宠爱孩子,会让孩子失去进步的动力,可是事实却正好相反,再又一次的考试中,这个孩子竟然考了57分。

看完这个例子我们还能认为过分宠爱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么?

在《弗洛伊德的使命》终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无可置疑的深受父母宠爱的人,会终身保持胜利者的感觉,而这种成功的信念,会导致他这一生都不断的获得成功。

23岁男子被饿死家中:父母的“过度保护”,才是给孩子最毒的爱

那么到底是谁杀死了杨锁呢?通过去了解杨锁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杨锁之所以一事无成,与他父母的“恐惧”有脱不开的关系。

父母“害怕”他辛苦,就不让他干活。

“即便是杨锁想要帮助父母去承担一些生活的重担,仍然被父母婉拒,这种限制孩子成长的行为,根本就不能被称为爱只能被称为过度保护。

很多家长不禁会感到疑惑,为什么保护孩子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个很流行的词“直升机父母“。

这种父母指的是:以保护孩子的名义介入孩子的生活,即便是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但他们仍然会像直升机一样始终在孩子头顶盘旋,当孩子遇到危险时,他们会紧急降落,替孩子规避掉所有的风险

然而做的结果就会让被过度保护的孩子一点苦也吃不了,当他们独立面对世界的时候,他们只能够感受到世界带给他们的痛苦。

23岁男子被饿死家中:父母的“过度保护”,才是给孩子最毒的爱

明朝的文学家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讲述过一则寓言故事:

有一种鸟为了能够躲避被人擒住的灾祸,他们通常会把巢筑的特别高。但是当他们孵出小鸟以后,他们担心小鸟会掉下去摔坏,就会把巢放低一些,当小鸟长出羽毛以后,开始准备学习飞翔了,他们又会把巢放得更低。

然而这种保护小鸟的行为,不仅让鸟父母忘记了曾经把巢筑高的初衷,还让自己的孩子暴露在了危险当中。

所以说,不管是小鸟还是小孩子,当他们长时间生活在父母为他们打造出来的一个无菌环境中的时候,他们距离废物也不远了。

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系主任于丹女士曾经说过: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拥有独立的生活,能够以他们的方式找到幸福,那么我们就要尽早的尝试着让孩子从我们的生命当中分离出去。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首先,创造机会增加信心,是孩子独立的前提

23岁男子被饿死家中:父母的“过度保护”,才是给孩子最毒的爱

根据儿童发展的特性和规律来看,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就会剥夺孩子的自立能力。

在家里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慢慢引导孩子从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小事上做起。

比如让孩子自己擦嘴或者洗手,这些小事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却能够让孩子在轻易完成之后树立很强大的自信心,这会让孩子的心里产生一种存在价值被肯定的愉悦感。

第二,有计划的锻炼孩子,能让孩子获得独立的能力

23岁男子被饿死家中:父母的“过度保护”,才是给孩子最毒的爱

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不要总是嫌早。

根据相关研究证实,当孩子进行劳动的时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肌肉发育,对孩子的协调能力,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甚至孩子从事的劳动种类越多,手部肌肉也会被锻炼的更加充分,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最后,学会面对挫折,是让孩子独立的重中之重。

很多专家学者都表示,现在我们的孩子之所以心理素质越来越差,就是因为在过去的生活当中太过一帆风顺了,家长的包办不仅会助长孩子的依赖,也会使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立刻就会打退堂鼓。

高晓松育有一女,名叫Zoe,在陪伴女儿的成长中,他分享了很多做父亲的感悟。

他说,“最实用的教育是让孩子长大后懂得平衡生活、调整心态,有能力面对有挫折有挑战、并不美满的生活。”

23岁男子被饿死家中:父母的“过度保护”,才是给孩子最毒的爱

所以身为父母一定要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尝试着如何自己去选择和处理问题,让他们从失败中获取经验和教训,然后再从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当中迅速的成长起来。

过去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家长像做雕塑一样把孩子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对象应该是环境,家长应该做的是创造环境,让孩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

世上没有引导不好的孩子,世上只有不会引导的家长。

有些事情家长不要处处都帮着孩子,他也许会做得更好,更独立更有主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