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年味#

2020年的春節就快到了,跟往年一樣,勤勞客家的人每家每戶都在忙碌的準備置辦年貨,現在就讓我帶大家來看看客家人的年貨都有哪些吧!

小時候生活的在農村的家裡,大家都住著平房,過年最標誌的象徵就是每家每戶房門口的竹竿上都掛了各種各樣的臘味,也就預示著年就要來了,情景如下:


我家的#年味#

臘腸


媽媽做的臘腸是用六分瘦四分肥的前甲豬肉製作,調料有:醬油、鹽、高度白酒少量、胡椒粉,研製已經切片的豬肉,然後將一片片豬肉罐進洗乾淨的豬粉腸裡面,中間需要用針扎孔給臘腸排氣,然後用繩子綁成一節一節晾曬在竹竿上。

我家的#年味#

臘肉

媽媽做的臘肉味道是香香鹹鹹的,選用上好的五花肉,研製的配料是:鹽、胡椒粉、醬油。研製2-3天,入味之後將五花肉上頭扎個洞,穿上繩子掛在竹竿上晾乾。


我家的#年味#

臘豬肝

記憶裡媽媽做的臘豬肝味道是鹹香中帶點點豬肝的苦味,每個家庭一般是買一整副豬肝回來,然後切成一條條,醃製的配料有:鹽、胡椒粉、山茶油,醃製2-3天入味後在豬肝上頭扎個孔穿繩子掛竹竿上晾乾,中途要隔天就刷一次山茶油,讓山茶油充分滋潤豬肝,這樣在晾曬過程中才不會乾裂。

我家的#年味#

臘鴨腎

臘鴨腎一直是媽媽的最愛,從我懂事起老媽就每年從不間斷的都會做,買新鮮的鴨腎回來清洗乾淨,放鹽、醬油、胡椒粉、少量高度白酒,醃製2-3天入味,在每個鴨腎上面扎洞穿繩子掛起晾乾。小時候中午在學校吃飯要自己帶米和菜,老媽每天給我蒸一個鴨腎,然後切成薄薄的片片,一個鴨腎就夠下一餐米飯了,這是記憶中無法忘懷的味道,也是媽媽的味道。


我家的#年味#

年糕 客家話(炸粄子)

記憶裡媽媽的炸粄子總是很甜,她喜歡吃甜。用農家自己種的糯米碾成粉,然後加白糖或者紅糖和在裡面,搓成長條切成片狀下油鍋炸至金黃,用花生油炸出來最香,小時候剛炸出來的粄子泡在紅糖水裡面,粄子吸收了紅糖水的湯汁,吃起來真是過癮,最主要的老人說這樣吃不熱氣。


我家的#年味#

拉卡子

記憶裡媽媽做的拉卡子有甜的也有鹹的,我更喜歡吃鹹的,同樣是用糯米粉加白糖或者鹹的蔥花,然後切成3條一組,用手捏成上圖的形狀,然後上油鍋炸至金黃。小時候家裡做拉卡子小夥伴們都是你幫我我幫你來完成製作拉卡的工序。

以上是我家的年味,有沒有一款是你喜歡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