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跌了22%对整个市场的未来会造成什么影响?

twinsing


疫情影响恐慌性抛盘是其一,其他看不到的还是供求关系在左右。原油期货下跌,预期有关的,燃油期货,pta,沥青,乙醇这些石油为原料的产品会一起下跌。原油是大的进出口商品,是工业血液。它会影响进出口贸易,比如美元结算,原料进口,成品出口,对外汇市场也有影响。我国一些铁矿,大豆,白糖之类的进口原料商品会影响,进而扩展到豆粕,豆油,螺纹等产品。原油影响美元,美元影响外贸,美元影响外汇,影响原料和产品价格,人们选择黄金保值。所以会联动到大多数大宗商品。


乌拉的女孩


受疫情冲击,国际原油年后连续下跌,OPEC+开会商讨减产来支撑油价,结果沙特和俄罗斯谈崩了,沙特周末报复性下调价格价格以抢占市场,国际原油市场大跌一度跌破三十美元,受到恐慌情绪冲击欧美股市暴跌,美股更是触发熔断上,上次还要追溯到08年金融危机,大宗商品也是受到波及大面积暴跌,能化更是跌停开盘,美债长期收益率大跌预示衰退,美股进入技术性熊市,整个金融市场损失惨重,欧美经济面临巨大的衰退风险,这是暴跌时的全球反馈。

这次事件对全球经济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经济层面上,美国经济由于收到巨大冲击,美联储议息会议再次降息的概率升到60%以上,以对冲经济衰退,从此美国将步入0利率时代甚至是负利率,全球央行也要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因中国疫情控制得当,中美利差扩大也会吸引外资进场抄底中国优质资产。但是美国的货币空间有限,如果依然无法阻止衰退,恐怕要重启QE了。

其次,地缘政治层面,由于各国竞相杀价抢占市场,有些成本价高的石油资源国家恐怕难以为继,经济将出现崩盘甚至社会动荡,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纷争甚至会导致局部战争,各主要国家的话语权也会由此改变。








姜山奇


本次3月9日油价暴跌至30美元/桶,直接原因是沙特为首的欧佩克与俄罗斯商讨如何分配市场份额,但分配不均而产生的一次“暴力”事件!不需要过分夸大或担忧这件事情的影响。

世界原油的需求量在一定时间内是基本不变的,产油国就这么多,如何分配市场份额就是一件大事。通常来说,硬实力越强的国家可以分到更多,其中道理不必细说,相信你能看懂。

这一次,是因为沙特分到的份额太少了。造成了其非常不满。但国家实力又不比俄罗斯,不能“拍桌子”,怎么办?

来一招“两败俱伤”,(暴力增产,短时间内拉爆油价,让你也没有钱赚。马上,大家又可以坐下来重新分配了)逼其妥协!

所以,这次油价暴跌只是意外事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影响。毕竟产油国都是靠石油吃饭的,犯不着跟钱过不去!用不了多久,可能也就半个月,油价会再次回到45美元/桶的位置!之后,相安无事。等待下一次的会议到来。

这是我对这次事件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冒险家陈先森


我只分析一下对各个国家的影响吧。

对美国而言是非常惨痛的。美国在2014年以后,页岩油生产技术不断创新,页岩油生产成本由每桶70美元以上,逐渐降低到40美元附近,油价一旦跌破40美元,则美国国内绝大多数页岩油生产商停产,美国原油出口量大打折扣。美国在2016年的欧佩克+减产协议之后,随着国际油价的逐渐反弹攀升,页岩油生产商恢复生产,特朗普当选总统,以支持重工业和能源产业为主的共和党保守派上台执政,美国原油出口量成为并列沙特、俄罗斯的全球前三的国家(有的月份是全球第一)。

对欧佩克除了沙特以外和非欧佩克除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原油出口国,特别是高成本采油原油出口国,都是非常惨的影响。由于俄罗斯、沙特的原油生产成本极低,沙特最低3-5美元一桶,俄罗斯最低5-8美元一桶,原油即使卖到15美元,这俩国家也是赚钱的!但其他原油出口国,绝大多数的生产成本和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生产成本差不多,当初2016年2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到26美元,尼日利亚、利比亚等等欧佩克国家都撑不住了,由于其国家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原油出口,但生产成本在40美元左右(最高的在45美元以上),从而导致了之后的沙特和俄罗斯在中国杭州G20峰会上公布了从2016年至今,也就是上周五(2020.3.6)谈崩了的欧佩克+减产协议,用来支撑国际油价,别让这些高成本原油的原油出口国破产。

对以中国为首的原油进口国来说,是利弊都有,原油价格低了,能源成本降低,但能源加工业,比如以原油生产的化工产品的价格也会降低,整个行业的利润也会降低。而且本国的原油生产商,也没有利润了,我国的中石油中石化的原油生产成本在40-60美元每桶(油井地区不同生产成本不同)。

对沙特和俄罗斯来说也是利弊都有,同理,原油价格下来了,市场份额上去了,但整个行业的利润都下来了。


化繁为简一刀制敌


本次原油价格暴跌原因十分罕见。
疫情恐慌是一方面,沙特和俄罗斯谈崩是另一方面。这都不是“黑天鹅”了。人民大学施展教授戏称其为“黑恐龙”。
另外,沙特现王储手段多余狠辣,一旦继位,很可能造成中东伊斯兰世界现有的:

以逊尼派为主导的OPEC格局发生变迁。
而什叶派大国除了一地鸡毛的伊拉克,只剩伊朗了。

结合前些时美国炸死伊朗苏莱曼尼之后,双方的一系列诡异操作大胆推断:

美国在协助伊朗总统鲁哈尼收拾宗教界、整理军队,以期政权再度世俗化。

这个话题我写过2篇文章详细论述,阁下如有兴趣,咱们再聊。


老管侃汇


准确来说是最低跌了33个点。直接原因是疫情影响和欧佩克+会议谈崩了,根本原因是美国没有加入减产,因为欧佩克+的减产被美国的原油的增产抵消了。对原油格局会产生啥影响呢?我认为,欧佩克和其战略伙伴都是希望拖美国一起协商减产的,但是直接提肯定没效果,把价格打底是唯一的方法。大家说会把美国很多页岩油搞破产,我觉得不会破产,没人会破产。美国总统或者原油协会会先找沙特,沙特会做推脱是俄罗斯人不肯减产。最终结果是三方能坐下来谈,并且美国和俄罗斯都会欺负沙特,让他减产最多!以后就看不到六十美元以下的原油了


鸡蛋面里没鸡蛋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很多投资人纷纷讨论本次原油暴跌及美股熔断引发的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与这次新冠疫情的关系,以及后续的发展对我们投资的指引。毕竟除了专业的投资人直接参与到原油期货投资,参与全球商品市场,还有很多普通投资人也通过原油的FOF型基金产品和指数型基金产品等多种形式,间接参与到原油的投资和境外资本市场。 原油市场方面,本次的下跌由48美金经过前期的缓慢下探后于3月7日出现了闪崩跳水,最低跌破30美金,跌幅达令人乍舌的30%,目前石油价格稍作回升在32美金左右徘徊,那么这次暴跌到底受何影响因素最为密切?我们一起做一个分析探讨,将跌幅的30%进行归因,以帮助我们梳理接下来的投资思路。 本次原油暴跌事件的直接引火线始于3月6日OPEC+会议上,沙特发出信号,表明由于新冠病毒可能会成为大流行病并拖慢全球经济,从而打算进一步遏制产量。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周日坚称,会合作以平衡石油市场,但目前的价格对该国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对减产始终没有表态。谈判意外破裂,不仅未能按计划额外减产150万/桶日,原有210万桶/日减产计划也将在3月底到期。从事件始末来看,我总结本次原油的大幅波动与三个主要原因密切相关,他们分别是:供需因素;金融因素;多国间博弈因素。而疫情的走势又与这三个关键因素息息相关。请容我慢慢分析: 第一个影响因素看供需因素:供需影响因素分为短期影响因素和长期影响因素。

短期因素:主要看新冠疫情的发展和控制情况带给全球经济的影响,从目前的进展来看,疫情在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有了发病案例,尤其有些国家由于前期重视度不够,导致目前事态趋于紧张。 在事实上,疫情导致了人流的自由流动受限,贸易物流的周转效率急速下降,这种情况势必在需求端直接导致原油需求量的下滑,而需求的下跌在短期内会打破供需平衡,在价格上有所体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下跌的幅度也取决于人们对疫情的发展和控制的预期。如果全球蔓延的局势得不到遏止,悲观情绪会占主导,后续的持续震荡概率较大,而假如很快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局限和控制,那么疫情只是原油短期波动的一个影响因子,后续价格回升是必然。我认为疫情带来的供需变化,尤其是今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需求骤降,可以解释原油下跌的10%的原因。 长期因素:主要看新能源影响。新能源的普及以及成本的普遍下降,会长期影响原油价格,例如光伏的平价上网,电动车的市场接受度和产量均在逐步提高,风电成本的下降,替代能源的大范围应用在长期会导致原油需求下降,供给富余从而影响原油的价格。但仅目前看,新能源的发展之路还有很长,短期内不会对石油价格产生重大的影响,长期的预期也较难在短期的价格上反应,新能源因素不足以成为本次下跌的原因。

第二个因素是金融因素:金融因素包含两个方面,主要因素是外汇因素,也就是美元的强弱。次要因素是整体金融环境因素,疫情会不会引起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

外汇因素:一方面,美元走势直接影响原油价格。自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金融体系解体之后,美元虽然与黄金脱钩,却绑住了石油,成为世界原油结算货币,原油交易可以说是世界贸易的头号交易,全球各国都需要储备美元,正是由此奠定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元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的货币进行贬值的方式,把美国经济的危机对外输出。甚至美国一个前财政部高级官员也说过:美元是世界的难题。另一方面,产油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对于美元对产油国货币的走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元是外汇储备的计价货币,产油国的外汇储备量关系到美元兑产油资源国的货币走势,美元兑产油资源国的货币走势又影响原油价格,根据这样的逻辑,去分析美元兑俄罗斯卢布及沙特币走势,进行初步对比判断可以发现,美元兑卢布两周之内走强,升幅近20%,而美元对沙特币波动较小。所以从外汇因素上进行归因,本次美元兑俄罗斯卢布的走强至少可以解释原油下跌的10%。 第三个因素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产油国与非产油国之间的复杂博弈因素。主要博弈因素包括三大产油国的产能及成本、外汇储备、地缘局势、甚至包括美国大选。

主要产油国之间的博弈因素,俄罗斯是传统原油出口国,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占该国出口收入的70%。沙特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也是OPEC当中最有影响力的成员。美国自页岩油的繁荣后改变了世界石油供给格局,美国从原油消费国逐渐向原油出口国的身份转变。 产油国博弈主要指的是这三大产油国争夺市场时,在应对供给冲击下对其他产油国的挤兑,包括美国对俄罗斯的挤压,俄罗斯对美国的反制,沙特做为做大产油国的傲娇,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策略。

俄罗斯依托强大的亚洲市场支持优势,认为疫情对其影响不大,虽然其生产成本42美元,根据其出口体量计算,油价每下跌一美元,俄罗斯的收入就减少20亿美元。但同时考虑到近期卢比的贬值,汇率因素可能为出口价格带来一定的利好。尽管目前30多美金的价格对于俄罗斯来说,亏损严重,不少机构对此的解读是俄罗斯对美国在其军事和工业上的制裁不满,在态度上的反击。俄罗斯策略是并不会削减石油产量,从结果可以看出反击的决心。 沙特可以通过削减产量来提振油价,他的成本最低,最有实力打压油价。所以沙特的策略是降价增产。一方面是大幅调降4月全球原油销售官价,升贴水至历史低位,其中亚洲官价升贴水调降4-6美元/桶,美国官价升贴水调降7美元/桶;另一方面是威胁大幅度增产,短期内可自当前的970万桶/日水平恢复至1000万桶/日以上,并不排除提高至1200万桶/日的历史高位。 美国的策略则是静观其变。对于原油价格下跌表现冷静,一方面是因为原油价格下跌对美国经济可以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借机打击俄罗斯的考虑也在博弈范畴中。但是由于美国方面的原油成本在40-45美元,因此30美元左右的原油价格如果持续,将导致美国页岩油厂商大面积亏损,美国原油的产量很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在这三国之间的博弈中,在需求大跌、供给不减反增的巨大反差下,原油短期严重供过于求,这引起市场恐慌,直接导致价格崩盘。 所以,我认为俄罗斯、沙特、美国三产油国之间的博弈解释原油下跌剩下的的10%。

另外几个博弈因素包括外汇储备、中东局势、美国选举等。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影响,但我认为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对于原油接下来的行情,回归到我分析的三大原因,未来主要关注疫情的控制后,物流贸易、民生消费的恢复对石油需求量的逐渐回升,美国经济(包括美股走势、大选、降息等)决定的美元走势,以及OPEC谈判的最新动向能否达成一致等。由于目前的原油价格远远低于两大产油国成本,这种价格不可能为常态价格,在操作上所以可进行低吸买入。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后,油价回升至40美金以上是大概率的结果。 投资方面,原油价格暴跌后,化纤类、化工新材料类在产业链下游会受益,也可以重点关注。


朵朵小财精


原油价格大跌,其实也是“迫不得已”。沙特,要权威;俄罗斯、伊朗,要市场。各方面的合力,导致原油市场“失序”。原油“贱卖”不可持续 “沙”“俄”赌气后最终还得坐在桌上谈,但是从目前来看,原油价格战还不会结束。在全球疫情没有明朗化之前,需求比较清淡。“沙”“俄”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实现多赢。毕竟,恶性竞争的后果很严重,也是产油国不能承受之重。未来原油不会长期低于成本价,后期疫情结束需求恢复正常,原油价格就会涨回去。



投机是门艺术


这次油价暴跌只是意外事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影响。毕竟产油国都是靠石油吃饭的,犯不着跟钱过不去!用不了多久,可能也就半个月,油价会再次回到45美元/桶的位置!之后,相安无事。等待下一次的会议到来。


陈永信老师


跌价了是好事,特别是我国是原油输入国。人民群众加满一箱油,也要少几十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