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需要300米一個基站,為何不直接弄成WIFI呢?

因為如果要實現高速上網,WiFi技術的限制太多,效果遠遠不如5G。就拿我們平時用的2.4GHz和5GHz兩個頻段來說,2.4GHz頻段的穿透力強,覆蓋範圍廣,好一點兒的路由器覆蓋300米的區域問題不大。但2.4GHz頻段的帶寬太少,通常不會超過100Mbps,也就相當於4G的網速,難以承擔較高質量的網絡需求。

5GHz頻段雖然網速更快,好點兒的路由器可以達到1Gbps的網速,但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穿透力差。家裡有5GHz WiFi的網友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在5GHz頻段下,如果手機放在路由器旁邊速度就會很快,但如果走到其它房間,關上方面,網速一下子就會降下來,甚至還不如2.4GHz頻段。因此如果使用5GHz頻段的WiFi,是遠遠無法做到覆蓋300米範圍的。

5G需要300米一個基站,為何不直接弄成WIFI呢?

而5G雖然對基站的密度要求比較高,但5G信號的穿透力還是要比WiFi強很多,這就有利於5G網絡的快速覆蓋。如果不用5G而使用WiFi,那麼遇到人員比較密集的寫字樓、酒店等環境,可能每一個房間都要安裝一臺路由求,這個投入的成本就太高了。

使用WiFi還有一個問題就是,WiFi使用的頻段是公開的,什麼人都能用,因此大家打開手機的WiFi功能可以搜到很多熱點。但是無論是2.4GHz WiFi還是5GHz WiFi,使用的頻段都是有限的。當週圍的WiFi信號太多的時候,就會出現擠佔信道的情況,導致相同信道的WiFi網絡速率變慢,甚至出現掉線。

5G需要300米一個基站,為何不直接弄成WIFI呢?

而5G的頻段是私有的,只給少數運營商使用,所以5G只有固定的那幾種頻段,單個區域內的5G擠佔越多,頻段越寬,不會出現基站之間互相擠佔頻段的問題。因此相比WiFi網絡,5G要更加高效、穩定。

5G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手機在不同的基站之間切換的時候不會掉線,幾乎沒有體驗上的差異。而手機在兩臺WiFi之間切換的時候,會出現很明顯的網絡延遲。即使目前比較流行的Mesh分佈式路由器也無法根除這個問題。這就是蜂窩網絡的優越性,當年wimax就是因為無法做到無縫連接,而被3G技術給淘汰了。

當然WiFi也有它自己的優勢,比較突出的就是私密性。因為WiFi是通過家用路由器來組網的,而家用路由器又掌握在用戶自己手中,所以正常情況下WiFi網絡內共享的文件是無法在WiFi網絡外訪問的,這就保證了一些用戶隱私。如果用5G代替WiFi,那麼家庭設備之間也就沒有傳統的內網了,這反而帶來隱私洩露等問題。

5G需要300米一個基站,為何不直接弄成WIFI呢?

另外,由於WiFi的覆蓋範圍是固定的,所以網速和信號質量仍然要比5G更加穩定一些。最重要的是,WiFi連接的是光纖寬帶,它的流量是無限的。而5G在短期內還做不到無限流量,資費也比過去的4G更貴。

5G需要300米一個基站,為何不直接弄成WIFI呢?

總而言之,雖然WiFi也有它的技術優勢,如果優化一下可能會達到和5G差不多的效果。但是目前各國主流的研究方向仍然是5G,WiFi則是作為相對比較私密的網絡用於普通家庭。兩者其實都有各自的作用,相互之間誰也無法取代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