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无儿无女,却是千万人的母亲,钟南山院士都要喊她“姑婆”

2020年的元宵晚会很特别,它没有往年闹元宵的热闹欢腾,但每个节目都让我们热泪盈眶。那些抛下小家,为了大家连续二十余日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虽然我们看不清他们的样子,但我们相信,他们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而中国从来就不缺这种勇往直前,舍家为国的人,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林巧稚就是这样的人。

林巧稚被称作“落入凡间的天使”,在产房里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春秋。她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却是千万人的母亲,她一生接生了5万名婴儿,又被人们称为万婴之母。

她一生无儿无女,却是千万人的母亲,钟南山院士都要喊她“姑婆”

​1901 年 12 月 23 日,林巧稚诞生在鼓浪屿晃岩路的一座“小八封楼”里。1921年7月,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了。当父亲问她毕业后有什么打算时,她说出了想报考协和医科大学的想法。继母劝说她学医要8年,等毕业后年纪太大就很难嫁人了,她毫不犹豫地说道:“那我就一辈子不嫁。”而当时无意中说出的话,竟在余生得到了印证。

1921年8月,林巧稚顺利地考取了协和医科大学,正式与医学结缘,开启医学生涯。1929年,她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为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也是首届“文海”奖学金唯一获得者。但是同时,林巧稚放弃了自己的婚姻,当时这所英美教会所办的医院的聘约上有一条规定:聘用期间不能结婚、生孩子。对于事业的狂热,她几乎没有半分犹豫,签下一年又一年的合约。

1941年底,北京协和医院因太平洋战争被日本人占领,她同所有医务人员一起被赶出了医院。因为战争,她的医学科学研究终止了将近10年。1942年,她开办私人诊所,为减轻病人的负担,主动采取降低挂号费、对贫穷患者医疗费减免等措施。不久,又担任了中和医院(前身为中央医院,今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1946年,受聘兼任北大医学院妇产科系主任。同年,协和医院恢复,医院邀她重返协和。她再三考虑,辞去两院主任职务,将诊所结业,返回协和,并在此工作直至去世。

她一生无儿无女,却是千万人的母亲,钟南山院士都要喊她“姑婆”

​1978年12月,林巧稚赴西欧四国访问,在英国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返回中国,经检查被确诊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脏病。患病期间,她开始在轮椅上、病床上写关于妇科肿瘤的书籍,直至4年后,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学》完成。

1980年12月2日,林巧稚病情加重被送进医院。虽遭亲友劝阻,但她还坚持工作。此时,她早已不是住院医师,但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甚至在去世前一天还接生了6个婴儿。

1983年春,林巧稚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她总是断断续续地喊:“快!快!拿产钳来!产钳……”这时护士就随手抓一个东西塞在她手里安抚她。同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逝世。遗嘱中,她将个人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

林巧稚的一生是伟大奉献的一生,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除了医学上的贡献,她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价值。

林巧稚院士曾说过:关爱,是医生给病人的第一张处方。这让我想起了此次抗击疫情中的一名护士,她把自己的晚餐让给了刚收治的一名患者,自己却在半夜干啃一包方便面充饥。这不正是对林巧稚院士语录的最好诠释吗?

她一生无儿无女,却是千万人的母亲,钟南山院士都要喊她“姑婆”

​林巧稚院士还说:我愿为年轻同志当铺路的石子,向上的梯子,你们就大胆地踩着我的肩头上吧!我们的男神——钟南山院士不也正在这样做吗?年过八旬的他第一时间冲上前线,研究疫情,公开信息,带领大家忙而不乱地投入战斗。更巧的是,钟南山院士和林巧稚院士还是亲戚,钟老要喊林巧稚院士一声“姑婆”。

虽然疫情现在还很严重,但我们相信中国人的力量,相信那些为抗击疫情,拼命守护我们的一线工作人员,相信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迎来春回大地。

有趣,有料,有深度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