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校園暴力,做為家長該怎麼辦?

射手座的陳先生


現在的公立學校從幼兒園到初中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美女教師,面對校園的一些搗亂的學生都沒有威嚴來鎮住學生,學生大部分都不把老師當一回事,談教育和引導,談品德思想教育,哪個學生聽啊,即使有聽的學生,由於社會,家庭,家長,虛擬世界等外部環境的惡劣影響,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反而受傷害受欺負。再加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現在老師學校沒有執法權,就連開除學生的能力都不可以,什麼事情都是家長孩子是上帝,他們怎麼鬧都是對的,老師就是弱示的,誰都有尊嚴 ,就老師沒有尊嚴,什麼事情都是老師道歉辭職開除來承擔家長學生的鬧劇。

社會的大環境中的道德教育的缺失才是最根本的根源。


王建芸212


之前我嬸子家的一個男孩上初中了,有天回家後,跟他媽媽說學校要收錢一百,說是書本費用,他媽媽當時也沒有多想也沒細問,然後就給他了。過了沒有幾天,然後跟他同班的一個同學媽媽聊天,無意間聊到這個問題,然後同學的媽媽說沒有啊,她們家孩子沒交書本費呀,然後嬸子就生氣了,以為他是要錢買零食吃了,等孩子回家就問,然後孩子不說,而且支支吾吾的,嬸子脾氣急,把孩子打了,這才說了實話,說是有個同學在放學路上截他問他要錢不給就揍。聽完很生氣領著孩子去學校找那個要錢的孩子,那個要他錢的孩子找到了,也找了老師,具體最後的處理結果,也不太清楚了。


泡沫


“你們永遠都不會承認自己做過的事有多惡毒,將來你們只會說我怎麼不記得。

我怎麼不記得我把紅墨水丟在她身上,我就是鬧著玩的呀,我沒有喂她吃過垃圾,沒有潑過她冷水,沒有扒過她衣服。

你們之後的日子舒舒坦坦,沒有一點心理負擔,你們回首自己人生,覺得自己挺好的了,覺得自己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但是我忘不了被你們欺負,粉筆灰塞嘴裡是什麼滋味,打火機燒頭髮是什麼滋味。你們罵過我最噁心的詞,編過最下流的綽號,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

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我不知道是誰,但殺死我的兇手,你們知道是誰。”

――《悲傷逆流成河》

01

之前,郭敬明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受到原著粉們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校園霸凌”這個話題也再次引起了父母們的關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社會上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突然多了起來。而且每一次,基本都配著大量的施暴圖片和視頻,手段之殘忍超出想象,不斷挑戰人們的底線。

這種傷害不僅毀掉了一個孩子的美好一生,甚至還會奪走孩子的生命。

江西一男孩小洋,六年級時去了當地最好的寄宿學校,而他一生的噩夢,卻始於這裡。

由於天性乖巧,又是第一次住校,小洋在宿舍遭到了室友肆無忌憚的欺辱,他們將他的衣服脫光,用衣架狠狠抽他,用腳踩他的臉,吐口水在他的身上……最後甚至變本加厲:

“他們串通好積攢了一週的尿液放在一個盆裡,一人躲在廁所,等我進廁所一下子把整個盆傾倒過來。”

出於恐懼,小洋不敢將這件事告訴老師:“總覺得告密了會被整得更慘”。他不願將此事告訴家人,因為生長於單親家庭的他不想讓唯一的母親擔心,於是,幼小的他只能默默承擔這一切。

於是,他變得沉默寡言,經常失眠,經常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跟母親吵架,也曾兩次嘗試自殺,因為遭到霸凌,他得了抑鬱症,直到如今,小洋都無法擺脫那段夢魘般的日子。

02

但是,又有哪一個被欺少年,不是這樣走過來的呢?

少年的世界其實是非常血腥的,在那些校園霸凌的新聞裡,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細節,父母離婚,父母失勢,被老師讚美或者批評,被同學視為告密者,都會讓孩子的生活出現裂縫,恃強凌弱的人,會非常敏感地發現這些裂縫,立刻就趕來了。

就像落落導演的《悲傷逆流成河》裡的易遙,因為種種原因,她們孤立易遙,給她起外號,傳播她的謠言,向她潑冷水,給她吃垃圾,給她嘴裡塞粉筆灰,偷她的錢,把她的書包丟在水塘裡。直到易遙站上海堤準備自殺,以此來結束痛苦。

2014年,《美國精神病學雜誌》發佈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童年時遭受的霸凌,其影響可能會從青春期和青年時期一直持續到中年。霸凌所造成的心理和認知影響在40年之後,仍然持續影響他們的生活。而且相比起那些沒有類似遭遇的同輩,那些童年時期曾被欺凌過的孩子,人生中會遇到更多的問題。

無論是偶爾或者經常被人欺負,這些孩子們在23歲和50歲時都會遇到更大的心理困擾。此外,童年時經常被欺負的孩子在45歲時會有更大的抑鬱、焦慮和自殺風險,50歲時認知功能也會表現較差。也就是說,霸凌所造成的心理和認知影響在40年後之後,仍然持續影響他們的生活。

03

校園霸凌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身體上的傷痛,而是難以擺脫的心理折磨,這種自尊心被侮辱的心理陰霾,將會伴著孩子一生,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產生的巨大傷害,難以估量。

而遺憾的是,校園霸凌仍然被許多父母當作同學間的“小矛盾”,沒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大多數霸凌被隱藏在看不見的角落,又有多少孩子深陷校園霸凌的魔爪裡,正在被校園霸凌一步步吞噬著人生,可是孩子的父母和學校的老師,可能根本不知道。不僅如此,大部分孩子在遭受霸凌行為後,他們往往選擇沉默地獨自承受。

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孩子不願和自己的父母談論自己被霸凌的事情呢?

曾經受過多次霸凌的孩子是這樣回答的:

“如果我告訴我的父母,他們會把這個當成天大的事,還會告訴大家我發生了什麼。”或者 “如果我告訴我的父母,他們會衝進學校要見校長,這對我來說肯定會把事情搞得更糟。”

可以看出,對於被霸凌的孩子來說,不告訴父母可能是因為存在以下幾種擔心:

首先,他們會擔心父母去學校、或者去找那個欺負他的孩子解決問題,而父母這樣的解決方式,可能會讓霸凌者心生恨意,使霸凌升級,從而更變本加厲地欺負自己。

其次,對遭受霸凌的孩子來說,自己無力反抗會帶來很多的挫敗感和自責感,父母去學校找老師,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沒用,還得靠父母解決這些問題,就更加證明了自己的軟弱無能,因此會感到更加的挫敗和自責。

最後,孩子會覺得被霸凌雖然很痛苦,但只是自己的事情,也只有一少部分人知道。但是如果父母出面,相當於是把自己的隱私公開,可能會讓更多的同學看熱鬧。學齡期的孩子,本身就有著較強的自尊心,如果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件事情,也會更加重自己的羞恥感。

04

孩子的種種心理都有著他們自己的顧慮和擔憂,也足以見得他們內心在經歷霸凌後嚴重的安全感缺失。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做些什麼來讓孩子感到足夠安全呢?

其實,孩子是否被霸凌是有


幸福家長課堂


對這個話題有興趣,有話說,所以就藉此講我兒子三年級時候,遭遇校園欺凌時我的處理,算是回答。

兒子在一週內,多次回來哭訴被欺負。剛開始我以為學生之間相互打鬧,吃虧的了,心理不平衡,安撫了幾句,沒在意。後來多次回來哭訴,事情梗概他基本能說清楚,我判定他確實是遭遇了校園暴力。

然後我明確表示:兒子,他欺負人是不對的。我和你一起面對。我們要反擊!不能一直受他欺凌!鼓勵他述說。

經過詢問引導,我瞭解到欺凌者和兒子不一個年級,具體班級-住址不清楚,只是放學回來後公交車上,和下車後被欺負。

我們分析了欺凌者下車站點-方向,讓兒子留意他的班級信息,囑咐他被欺負時候往學校攝像頭-等車的站點附近銀行探頭-公交車內前後探頭處躲避。有效取證。

叮囑完之後,我把兒子被欺負的時間-地點-情形,記錄下來,寫成大字報,帶在身上,避免行動時,被其他人圍觀誤解,而能直接展示給圍觀群眾看。

為了鼓勵兒子,消除兒子恐懼心,那晚開始我睡在兒子房間。我們做了更大的海報貼在牆上:復仇!

第二天,一切順利!我和兒子特意在欺凌者的站點(而非我們常去的更近站點)等候,欺凌者果然到來,兒子悄悄指認,我馬上打開手機錄像欺凌者。

欺凌者發現被拍攝後,圍繞公交站點附近躲避,我不放棄,隨之跟錄,客觀聲明:因為你多次欺負***,我需要知道你是誰!

隨之上公交,周圍有家長質問。我馬上拿出大字報解釋,並大聲壓制:有認識他的可以告訴他家長來!不放心的跟我到學校!

隨之下公交,即將到校,欺凌者稍有害怕之色,拒絕我跟。我說三條路你選:1.對鏡頭給我兒子道歉!2隨你進校找班主任,3,中午110到你們小區和你家人聊。

欺凌者認錯,按照我說的承諾不再欺負我家小孩。我錄像,中午放學給兒子看,並叮囑遠離,防身,取證,給家人溝通等。

後一切安好。


一起記單詞


記得我們兒時上學,同學們基本上都有好多個兄弟姐妹,在校時調皮的同學鬥嘴打架也時有發生,就沒有如今頻現的惡性的霸凌事件。我認為產生此類事情的主要原因是:如今大家子女少,都怕孩子受欺負,少部分家長對子女過於寵愛,養成了唯我獨尊的性的。從而產生了個別霸道孩子去侵犯不能受點傷害的孩子。孩子們之間處理不好,不明事理的家長參與,小事也變成大事了。前幾天我讀小學五年級的侄女在校被同學拉扯,擦破了皮哭著回來,我問清了經過後,我追問該同學是否有意,是否道歉?她說:是有意的,說了對不起但沒有誠意。我就告訴她第二天上學當著同學的面讓他有誠意的道歉,不然就報告老師,如果老師解決不好,我就去把他的家長找來一起解決。結果,第二天回家,我問她情況怎樣。她說我看到那同學他就低頭了,我就不跟他一般見識了。因此,要杜絕此類事件,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尤為重要;其次,在校時老師也應關注,及時調處;再次,家校聯動,及時勾通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寧缺錢甭缺德


這個我只能說我當教我女兒的做法,當年我女兒上幼兒園時經常看到她的手或臉上被其他小朋友抓傷,看到真讓人心痛。

我的辦法是一沒去找老師要說法,二沒有去找其他小朋友家長。而是對我女兒講在幼兒園內首先不要惹其他小朋友,如有其他小朋友打她就和他對打,打不贏就抱著咬,打贏了回家有獎,打輸了回家別談。從此之後我女兒沒被別人打個,她也沒為我惹過事。

我認為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今天就應這樣去教孩子,他不在學校當好孩子沒事,但不能讓他吃虧。未成年人保護法只保護壞孩子,對於好孩子根本就保護不了。


海嗨嘿


現在學校暴力事件越來越嚴重,我覺得有可能是我們當代人的教育方面怎麼說的出了問題,都是獨生子女,個個都慣著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挫折感,我是認為我自己最大,別人都得聽我的,造成了不聽的就是胖揍一頓,家長又不好好的引導,就比方說我女兒跟你有一次跟同學打架,我見到那位同學我有先批評我女兒,讓我女兒跟別人道歉,然後我會把事情問清楚,是怎麼回事,如果是我自己的小孩錯誤了,我會讓我自己的小孩跟別人的小孩道歉,但是別人的小孩錯誤了,我會讓別人的小孩跟我的小孩道歉,咱們要教小孩子的事,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是把問題更嚴重化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知道是有用還是沒用


川渝英子


任何的欺凌都是針對弱小或者無助的孩子。

平時多關心孩子情緒,如果發現不願意上學等,一定要問出原因,如果是被欺凌了,可以從一下幾點做起。

01

告訴孩子,只要有一次,立即打電話告訴家長,如果在校內,直接跑到辦公室,特別是老師聚集的地方,尋求幫助。

02

在校和好朋友一起行動,吃飯玩耍甚至上廁所都一起走,不給欺凌者機會,如果還是被堵住,一定按時朋友叫老師。

03

嘗試交一些正直的有背景和能力的同學,讓對方忌憚。

04

家長接受孩子上學,避免在校外發生被劫堵情況。

05

不要炫富,很多欺凌是要錢為目的!炫富可能反而招來麻煩。

06

一旦被打和危險,立即報警,毫不含糊。欺凌也是隨機和欺軟怕硬的。

07

家長直接找校長交涉,如果再次發生,告訴學校,直接教育局投訴,媒體見報。

08

讓家族中有相當職位的親人,給學校打個招呼,最好是公檢法和政府內實權部門,告訴學校不希望再發生。

09

找出欺凌者家屬信息,給出警告,如果不約束,網上曝光。沒錢沒權的,孩子也不會這麼囂張。

10

不要讓孩子住宿,脫離監管。


生活對我說


中肯的來說基本上沒有辦法解決。出事了倒好辦了。以上饒這事來說,也就幾個辦法,一個是轉學,一個是行賄買通男同學讓他別欺負自己姑娘,不過有後遺症,家庭危機以後會出現。如果報警或找學校基本上是沒用的,不痛不癢的訓幾句沒意義。如果像所說的到學校單純的打男孩一頓震懾一下,也是犯罪,還是蹲監獄,那麼姑娘有個犯人父親在班裡更難,男孩更會欺負她,因為男孩會以受害者身份而理直氣壯。也可以說一旦麻煩找上你,想要善了是很難的。國家的底線是保護領土完整,家庭的底線是子女不受侵犯。和平解決不了,只能以武力捍衛自己的主權尊嚴。理論上都是相同的。男孩家長不作為,班主任不作為,校方不作為,女孩家長可是度日如年,他要在不作為那就徹底完了,女孩還有什麼可指望的。當然,暴力不是首選,問題是還有別的辦法嗎?本來是國家層面的事,由個人來承擔,要想徹底解決只能做出相應的犧牲。國家高人無計其數,希望儘快搞出好辦法避免以後出現類似案件。個人觀點


協作精神


家庭從小引導,不要無事生非。這個(是關鍵)很重要,小孩子很簡單,家庭給他什麼觀念,影響會伴隨一生,後天扭轉太難了。但前提是真正有家庭教育,所以落到實處才是根本;

學校老師加強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這與目前的情況背道而馳,德育課形同虛設。老師只注重考試成績。

社會環境要乾淨,就像目前的“掃黑除惡”,孩子耳濡目染,環境乾淨了,學生會受到薰陶。

國家要完善立法,不能一味地“庇護”。違法成本低廉。校園暴力發生後,只是教育疏導,但是,已經形成的暴力傷害怎麼彌補,那種損失彌補不了。對於施暴者,學校為了息事寧人,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開除,金錢賠償……

法治教育在初中生的課堂裡只是一個“知識點”,真實案例,學生只是當做笑話笑笑。對於施暴者來說,沒有看到違法後自己要擔的後果。就像近期出現的幾起校園暴力事件,那麼慘,可是處理結果是什麼?_?失望至極。一味的強調“保護”那懲戒呢?

“自己犯下的後果自己不用承擔責任,違法又不用我來負責……”校園暴力屢禁屢範。

道德引導力量畢竟有限,若不完善立法保障,校園暴力越來越多。

所以,提前未成年刑事責任年齡是有必要的,道德教育不了你,那就藉助法律懲戒你。讓你自己承擔自己造的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