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閩”,因為咱廈門真是啥動物都可以崇拜下

福建人造神十分隨便,到處都能見到香火。村頭巷尾,大凡有些年頭的古木,如榕樹、樟樹、花櫚木、紅豆杉,樹幹上都掛著紅布條,插幾支線香;動物崇拜也相當普遍,蛇、猴、雞、犬、青蛙,都建有祠廟,構成奇特的動物神靈家族。

  蛇崇拜

  福建的蛇王廟,以南平樟湖坂的福慶堂最著名。福慶堂又稱連公廟、蛇王廟,坐落在閩江邊,祀奉蛇神連公師傅。我原以為蛇王廟主祀一條大蟒蛇,到現場一看,卻是三位身穿蟒袍的黑臉人神。據說,連公師傅原來的確是蟒蛇精,在古田修煉成仙,曾現出原形驅除樟湖坂的瘟疫,人們因此立祠紀念。

七月初七,樟湖坂才過蛇王節。樟湖是閩江中游重鎮,因建水口電站,全鎮遷往高處,蛇王廟也於1992年搬遷到了現址。蛇王廟的屋頂處處是蛇飾,每個高翹的簷角都探出一條宛轉的蛇,正脊盤踞著大蟒蛇,昂首吐信。

  蛙崇拜

  蛇王廟對面,隔著空闊的閩江,屬於樟湖鎮溪口村,有座青蛙神廟,也是上世紀末搬遷重建的,更加簡陋;主祀並非青蛙,而是黑臉蛙神張聖君,神像前有方寫著“九天行雷法王”的牌位。張聖君是福州地區很有名的一個神靈,永泰縣人,早年以修鋤柄為生,人稱“張鋤柄”,後上閭山學法,救世濟民,羽化昇天。廟前右側地面,放著一尊小巧的石雕蛙神像,真的是一個鼓足氣的青蛙造型,刻劃古樸而寫意,據說是明末清初文物。因擔心被盜,神像的基座固定在水泥地上,看起來倒像為了阻止蛙神逃逸。

  樟湖蛙神廟,實為古代閩江流域廣泛流行的蛙崇拜殘餘。如今,每年七月廿一日張聖君生日,溪口村都會舉辦蛙神出遊活動。

為什麼叫“閩”,因為咱廈門真是啥動物都可以崇拜下

南平樟湖鎮溪口村蛙神廟中的石雕蛙神

  樟湖的蛇崇拜與蛙崇拜,引起了學術界的興趣,它們很可能來源於早期福建兩大民族的圖騰崇拜。我們知道,最早居住福建的土著是閩族,《說文解字》稱:“閩,東南越,蛇種。”學者多認為,閩族以蛇為圖騰符號。公元前3世紀,越國滅亡,越族王孫貴族潰逃入閩地,與當地閩族融合,形成閩越族,並於西漢初建立閩越國。越人是發明了水稻的民族,信奉與農業有關的青蛙神也是自然之理。

  犬崇拜

  唐宋以後,福建又遷入第四個重要民族——畲族,帶來了犬崇拜。畲族人崇拜狗,是因為他們的始祖盤瓠原來就是高辛皇帝的五色毛犬。我在寧化看過記述畲族起源的一卷連環畫,又稱“狗王圖”。傳說,上古犬戎入侵,高辛皇帝下詔,如能斬殺犬戎番王者,就將三公主許配給他。結果皇帝那條名叫盤瓠的狗夜入敵營,咬下番王的首級,成為駙馬,繁衍出畲族。福建的犬崇拜主要流行於畲民中間,他們嚴禁殺狗,也不吃狗肉。

  福建的自然崇拜,與區域地理密切相關。全省都有古樹崇拜,最多是古樟,其次才是榕樹,因為三明、南平以北不產榕樹;動物崇拜裡,蛇、蛙信仰流行於閩越人較活躍的閩江流域,猴信仰也以閩江上下游為主,閩南地區則以虎爺獅爺為盛。黃紹堅博士對廈門的動植物崇拜全力做了發掘,他的照片裡,最讓我驚異的是各種造型豐富、憨態可掬的虎爺。對比臺灣祠廟裡的虎爺,二者顯然具有淵源關係。另外,他讓我知道了廈門也有幾處猴王廟。

  猴崇拜

  早在《西遊記》誕生之前,閩江上下游地區就有猴精傳說和猴王廟,最後彙總為丹霞大聖。據《閩都別記》,丹霞大聖是一隻全身紅毛的猴精,到處為非作歹,因犯下姦淫婦女的罪過,被臨水夫人陳靖姑抓住,閹去淫根,安頓於烏石山宿猿洞。丹霞大聖改過自新後,又修得法力無邊,顯聖佑民,“城市鄉村皆有齊天府,俗呼猴王廟。” 

一些學者認為,福州的猴王丹霞大聖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但自從《西遊記》流行之後,福建各地的猴王形象反過來依照孫悟空形象改造自己。我去福州閩安鎮齊天府,看到主祀的猴王已變成鬥戰勝佛,道貌岸然,金光燦燦,惟相貌尖嘴猴腮,依然是一副不安分的猢猻模樣,兩邊寫著“花果山”“水簾洞”的字樣。【蕭春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