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懂书法却喜欢说“丑书”而懂书法的人反而没有“丑书”这种说法?

千千千里马


首先,我认为,关于丑书是否存在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争议性的。究竟是谁首先提出了丑书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对于丑书的态度,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大部分书法爱好者对于丑书还是进行了大力批判的,是否定和反对丑书的。

对于专业的从业人员而言,丑书是否存在,他们要么采取否认的态度,要么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

比如对书法家来说,丑书是他们竭力避免的一个话题,因为谁都不想把自己的书法和丑书相提并论。

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底层的民众讨论的热火朝天,但是上面的所谓专家以及艺术加却对这个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因此导致了大众和底层民众话语之间的一个断层。

我想既然是丑书,那么他的意思就是丑陋的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某些书法作品的否定,既然是批评之词,那么我们就应该接受这样事物的存在,因为每一个事物都有它不好的一面和有缺陷的一面,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好的,没有坏的一面。

但是民众没有想到的是,丑书虽然在他们看来,是一种非常明确、可以清晰定义的概念,但是对于艺术家而言,如何鉴定丑书就涉及到一个非常本质的问题了,那就是:

我们如何认识美和丑?如何界定美丑?这个问题的界定,是解决丑书问题所不能回避的。

虽然看似美和丑,也是一个非常明确化的概念,尤其是对于民众而言,他们眼中看到的,不符合他们审美标准的东西,就是丑的,他们眼中看到的,符合她们审美标准的东西就是美的。

但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审美观,对于艺术家来说,必须小心谨慎的处理美和丑的概念。

如果我们用某一个阶层对于事物的美丑来界定艺术的美丑,那么我们显然就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我们把艺术狭窄化了,把艺术归结为某一个阶层,或者说,某一个特定人群的审美上,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艺术应该是全体人民的,它不应该表现某一个特定阶层的审美。他应该是多元的,包容的,开放的,自由的。他应该是展现多个侧面,多种可能性的。

但是丑书的悖论就在于,他就是用一种非常特定狭窄化的视角来规定书法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就和艺术所要追求的目标相背离了。因为艺术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如果艺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的话,那么艺术就不应该是今天这样多元化的样子,而是一种非常单一,干瘪甚至乏味的形态,那么我想,这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艺术类型。

比如说,我们都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说,我们要把所有人的书法都要变成王羲之写的那样?

我们电脑中所有的字体都变成了王羲之那样的行书,我们看得多了,又接触的多了,用的多了,就会觉得稀松平常,甚至有些审美疲劳了,如果艺术都是以这样的一种标准,以这样一种单一的维度进行发展的话,那么,艺术就是艺术了。

所以真正懂书法的人并不是轻易就谈丑书的人,而是有所谨慎,有所选择的来谈论这个话题。

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他没有完整的定义和一个非常明确的界限,所以在没有讨论和定义之前,任何主观臆造的标准都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件事情。


松风阁书法日讲


对于丑书,普通民众骂得最坦率,专业人士偶尔有颇含隐谕的旁敲侧打,而书法名家几乎全是三缄其口、诲莫如深。态度反差为什么这么明显?难道“丑书”真的被普通大众误会曲解了?


这其实是处世哲学范畴的问题,与人群在社会中的身份定位、文化涵养、性格脾气关联甚大。普通民众口快心直无所顾忌,没什么不可以讲的;专业人士敢怒而未敢言,都在圈里混怕得罪人;名家大手有身份有地位,眼光向上,对这些鸦雀之嘈杂无须理睬,博自已的名、逐自己的利、雅自己的好就行,保持沉默反而不失为一种风度。因此,对待“丑书”的问题,普通平民爽直,专业人士世故,名人名家“老奸巨猾”。

真作假时假亦真,假到真时真亦假,或可理解为一句玩笑话。


首先,丑与拙的界限很难厘得清楚。就以新时代的“二王”为例,王镛和王冬龄,谁能厘得清他们的书法是拙还是丑?厘不清楚,或者自己厘得清又恐难以服众,当然会选择沉默是金。普通民众就无所谓啦,完全凭感性就可以敢讲话。

其次,艺术与技术相比,更倾向于自然生长、自然淘汰的法则。优胜劣汰,没有劣也就无所谓优。历史是位智者,总能去除取精、撷菁采萃,把美好的东西流传下去。今时的一字千金,说不定后世会贱如粪土。换个视角,至少有一些“丑书”家是在执着追求艺术创新,比起那些食古跪古、只知道拾古人牙慧、卖古人狗皮膏药的人要勇敢务实。



再次,艺术是主张高度理想主义之下的个性自由。时至今日,诺贝尔奖文学奖评奖的一条重要法则就是理想主义。每一个艺术家、艺人都有自己追寻和实践艺术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可剥夺。因此,对于“丑书”和“丑书家们”,要有包容宽容的心态,可以进行艺术品评,但不能搞人身攻击。名家大手对丑书现象三缄其口、集体失声,主要还是基于这个考量。

抱庸妄谈(文中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书法本小道,大家争来争去,有意思吗?个个都说自己对,当然,审美不受法约束,每个人都按自己的审美习惯说美或丑,水平的高与低,

书法是有高与低,雅与俗,欣赏也一样,有层次。我不说人家,我从自身經历,90年代未,我拜访天津大学书法教授胡忠恕先生时,对南开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导师王学仲的丑书,孩儿体说写得不好,为什么能当中国书协副主席,还当中国第一家书法研究所所长?。当时自己见识浅,艺术修养低,自己这水平只能欣赏二王一路书风,即美而用笔精到,结字匀称的靓字。

当时,胡教授没说什么,带我去王学仲书法研究所,并说他也是王导的学生。😀这时,到了书法研究所门口,门前一匾额写着:(南开大学书法研究所)落款:王学仲。魏碑体,当时我一惊,字从前后左右,从上中下观之,都稳如泰山,如经千年风雨鐫雋而成一样。原来,他写得一手正大气象的好字。[大笑]这时我非常羞愧自己的无知。[大笑][大笑]

20年后,自己才知,丑书,孩儿体才是高书,是第三层次的拙而大美的书风。他的无为,不求形质,只书心中之意韵,是一种精神之气。超越技的范畴的高雅,普通人乱喷的高书。

当下,如王冬龄,王镛之流,他们是有智慧,有创新艺术的好书家,而不是大家乱喷的那种真丑书。完😀

另,什么是真丑书:答:没文化,读书少,人本身俗,没研究书论,没临过帖,写字少而无功力的人写的字,才是(真,丑,书)。😀完

另,真丑书与假丑书,普通人是很难识别的,只有行家,一眼便知,如鉴赏家辨别书画真伪一样容易。[大笑][大笑]完








浓淡任由冰雪中


丑就是丑,美就是美,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留下来的书法家也就区区数十名,其作品无不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至于当前流行的丑书,有些真的是丑不可视,臭不可闻,但为什么还能存在,还能引起争议,还能有人叫好呢?无非是地位和利益使然。地位和利益,可以让一些人违心的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以丑为美,睁眼瞎说,特别这些人还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给丑书留下了生存土壤。而老百姓呢,无关利益,则恰似那直言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痛快地揭下了那根本就不存在的皇帝的新装,然而老百姓属于散兵,且人微言轻,虽撕开了事实,却无济于事。而其他一些圈内人,即使也看不起这些丑书,但迫于面子,也三缄其口,把中国人圆滑世故的一面演绎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目前丑书得以生存的真实环境。


龙凤胎养成记


懂书法的说没有丑书?

哪个懂书法的敢站出来说?到底谁懂书法?谁不懂书法?懂书法不是凭地位,也不是凭人脉,凭网红,当然更不是凭一张嘴!

凭什么呢?凭实力,凭理论!书法是最好的凭证,拿出书法来!当然,我说这话没有底气!因为我到现在也没拿出来书法,或许你可以说我没实力,可以,但是,我绝对是凭理论的实力去说话的,我敢说,我评论书法不会用那些什么古人云,或者是空泛地用一些赞美或者贬低的话去评论书法,我都是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经验,以笔法,技巧以及书法审美的角度去评论!

我也不会用古人的法贴去对照现代人的 书法去按图索骥,去生搬硬套,对于这种人,我只能问他一句,即使你生搬硬套的比较在行,可是!你能了解书法的细节到那重啊?如果是粗略的形状,可以说,你真的低级,太低级了!

别再轻易地用懂书法去骗人了,懂书法需要真真正正地懂,不是对着蛤蟆去套千里马的空理论,那样,你只能寻找到一堆癞蛤蟆去支撑书法!


一笑貫长天


丑书不丑书?在网上是常见的评论或议题。作为不懂书法,只是热爱书法艺术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只能从传统的外形来评论:书法是否附合大众的审美观?

过去书写的毛笔字,只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后来发现毛笔字的线条有着丰富的美感,人们便在书体上创新出:真、草、隶、篆等书体。在这个过程中涌现许多令人敬佩的书法家!如:王羲之、孙过庭、欧阳询、颜真卿…等众多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这是上过中、小学的学生,都知道的。

如果让我们这个阶层的人来评论,我觉得书法上的字,让人看得顺眼、认识,工整便是我们的选择!如果歪七扭八,或者字形草不草?行不行?普通大众,看都不想看了!不过不会说它是“丑书”!

我理解:这类毛笔字的出现,有可能是专业人士,对传统书法精通后,再作出的创新!但,这种创新,应该在书法界内部进行研讨,制定出一些推广的方案,看一看人们接受的程度,不适宜突然面市!尤其书法界的名人,更应慎重。

在当今书法,除了传递信息外,更注重在艺术上!因此,在书法艺术上,比起前人,这代人的创新,任重道远!必须与文字的改革结合起来,不能抱着繁体字,去创新!








朋友厚德


自宋以来,业内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均以雅俗论,只有不懂的人会说外行话,比如说丑书。那么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说这也是是丑书,那也是丑书呢?

1、现在一部分书法家不是在写字,在炫技。允许炫技,但他们不能称之为书法家,只能算是艺术工作者,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展示他们的思想、一种追求,这应该说比写字匠要受到鼓励。但恰恰相反,被一些硬贴上了书法的标签,痛骂丑书。

2.当代书法更多的讲求感染力,它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需求。书法跟读者是在精神上交流,情感上沟通,它的目的是打动人心,有些人木纳不能被打动,感染不了,不理解其中真味,于是骂其为丑书。

3.有人说丑书是以丑为美,什么叫以丑为美?我的理解,以丑为美是用丑陋的材料搭建美好的事物。所以我否定丑书这个说法。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丑,可以形成审美价值。艺术作品具有多层次的结构,这众多的层次可以区分为间接层和直接层两大类。间接层是艺术品所复现的、本来存在于社会物质生活中的形式。现实丑在间接层中出现,并不会使艺术品成为丑的,反倒往往成为艺术美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实丑转化成了艺术美的成分。

4.许多艺术门类的欣赏都是有门槛、有标准的,书法也不例外。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观众层次高低直接决定其评判的正误。不虞之誉,不虞之毁跟评判的艺术不挨边,只是观众的自以为是。疯僧徐渭曾言:高书不入俗眼。徐渭这句话放到今天,振聋发聩。把自己欣赏不了的书法叫做丑书,是有眼无珠。

5.傅山说写字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俗书而言的,‘巧’、‘媚’、‘轻滑’、‘安排’都属俗书貌,当今田大郎,田二郎如是也。

6.书法创新难度的加大,导致一些书家在谋求自家面目,这些现象的存在,附合艺术需要创新这一规律,会有一个实验期,理应理解和鼓励,但往往被骂。


三品书画


如果按这么说,我算是不懂书法了,因为我认为时下有很多人在写丑书,把中国文字的美用最丑陋的方式表达出来。

网上甚至抗出许多个丑书排行榜,许多的名家大师也站出来维护中国的传统书法,痛斥当今的丑书横行,扰乱中国书法界。

所谓的丑书我认为有几种人,一种曾经是名家,他的书法也是有非常深厚的功力基础,也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了他的巅峰。但是那只是他的巅峰,不是书法的巅峰,卡在了瓶颈,想要突破,却又无法可得,只好转到别的方向,不过方向却错了,直接步入了深渊。

一种是哗众取宠,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他的书法本身就很好,也功成名就,但是书法家不止他一个,想要搏出位,就要有另类的想法,丑书就是他们的出位方式,以各种扭曲的手法,搏众人眼球,用自己的名气成就引导许多不太懂书法的人,再让一群捧哏在一边叫好助威,人是出名了,殊不知是丑名。

还有些是因为本身就根基不稳,但是却有一定的人脉,利用自己的人脉为自己造势,从而达到其目的。

丑就是丑,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中国文字之美,传承已久,真心不想让她被一群小丑如此沾污。





缘来斌哥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点不假。中国旧时代虽然书写工具都是毛笔,但那时有文化的人有几个呢?称为书法家的更是凤毛麟角。现在不同了,人多了,尽管使用毛笔的人少,但数要比旧时代多了去了。这用毛笔练练字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急于求成,胡乱涂鸦,也敢称之为书法。这就是被大众称之丑书。书法作品是艺术,是供人们欣赏的,看着要赏心悦目才是艺术品。那些丑书怎么看都是不好看的。要把它比作臭豆腐吧,不对。因为臭豆腐闻着臭,可能吃呀,而且是香的。这丑书既不好看又不能吃,何益呢?可偏偏呢,还要有人为它树碑立传,硬说成是艺术,你承认的,说你不懂书法。有人把它比作戏台上的丑角,也没可比性,丑角能取得观众欢心呀。这丑书,对大众来说,它有什么功能呢?没有啊。非要说那是书法艺术,那就不要显示于人,以免得污众人眼。让那些研究丑书的人自赏好了。


张全福1211


由此一问就说明现在的书法标准已经被扭曲了,但也只是扭曲了还没到颠覆的局面,为何要扭曲,当然是一些搞书法的力不能逮可又想坐享声名于是才搞出来的闹剧,而这与古之书法家的最大不同就是古人靠的功力,功力就是你不用心成年累月的练习就根本没戏,就算功力够了这境界也很难达到,这就叫硬实力。相反的靠扭曲标准就不同了,一是没有说服力二嘛当然许你胡扯就许我胡扯,最后就是一团糟三,要做到扭曲当然是靠自己手里掌握的权势和资源可以得逞于一时,但也只是一时而已,风向一变立刻就会被定到耻辱柱上。只是,那些豢养的看家护院之辈,自己还是要眼光远些,少干昧良心的事少说没羞没臊的话,省的将来变成覆巢之下的碎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