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丑书”众说纷云,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书法算“丑书”呢?中国书协能否请专家研讨界定?

狂逸山人


是的,最近关于“丑书”这个词的讨论非常多,刚开始是小范围的在网络上大家这样说,后来就连一些书法大家也开始用这个词了,就连书协官方都说丑书背离了艺术为大众服务的宗旨,要净化书坛,必须要扫清丑书,现在可以说是“丑书”上街,人人喊打了。



但是我们遍翻古代的书论,也没有找到丑书这个词,只有宋代的书法家米芾曾经骂过别人的书法是“丑怪恶札之祖”,和著名书法家傅山在他的书法理论“四宁四毋”说过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


但是真要具体到某一件作品,问到底是不是丑书,还真不好回答,问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个答案,同样一幅书法作品,有人认为是美的,也有人可能认为是丑的。这个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也米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关于丑书,大家基本都以自己的感觉而定。

我想了一下,也没有找到一点丑书的特征,如果说非要说一点,我觉得“丑书”应该是对于传统书法而言的吧,它是对于中国传统书法的一种破坏,是缺少传统书法内涵的乱写。

你觉得呢?



不二斋


丑书,没定义!自古以来没有!

具体到什么样的书法算丑书,也没人说出个一二三来。

大众接受的是“美好”,“高雅”的艺术,而对丑陋的东西都是十分厌恶的,对书法也是一样。



丑书虽然没有定义,但是,大众认为那些没有传统元素的、歪歪扭扭的、失去法度的、鬼画符的那种“字”,就叫丑书。以上就是大众对丑书的定义。



关于题主说的让中书协的专家给丑书来个界定,这个恐怕难!

那么,难在哪里呢?

第一难:中书协不可能听大众的。

第二难:中书协没有丑书的界定标准。

第三难:书界的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有些事情“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

第四难:就更不能说了!……

不过,关于写丑书的故事还是有的。有几个被捧上去的所谓的“顶尖书法高手”,钟爱草圣张芝的草书、王献之的大草,张旭的大草、怀素的大草,就开始学了起来,可研习多少年了,就是学不像,甚至连古人草书的皮毛也没学到。

愁啊!

怎么办呢?办法还是有的嘛!

于是乎,就编了个两全其美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呢?两个字:创新!

怎么创新呢?

先是大胆用笔。打破传统的笔法,该回锋的,用露锋;该露锋的,用回锋,甚至还来了个“空中回锋”,以此来制造用笔的“灵动”。之后,又把汉字的结构弄得“满目疮痍”,“体无完肤”。在章法和墨法处理上,其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就是这样的所谓的“创新”,慢慢地就被一部分人接受了,而且还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各类书展的展厅。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大众把这类人的字称之谓丑书,道内人则把这类人的字称之谓“展览体”和“流行体”。

丑书的始作俑者对传统的篆书、隶书,楷书等,也时常攻击之,说它们是什么来着?说它们是这个“奴”,那个“奴”呗!



…… …… ……

一家之言。请勿对号入座。

说明:图片源于网络。


中州耕牛堂主


当代中国书法的地位,是政府委派的,不是靠书法技艺取得的。一些滥竽充数的人混进了中书邪,他们买头衔时花了不少钱,上台后忙着捞钱弥补以前的亏空。他们四处走穴,到处办培训基地,拉人脉、联系其它评委帮助下面人进中书邪。腐败的结果,又使一大批不懂书法的人买进中书邸,丑书在中书邪内部泛滥成灾,在这个小团体內部厚颜无耻,相互吹捧。若无旁人,吼书、射书、丑书等,一个个中了邪的书邪成员相继粉墨登场,张牙舞爪。这就是当代中国书坛的总体乱象!




手机用户50460669600


请专家研讨?呵呵!中书协的人哪个不是专家?用的着请别人研讨吗?

当今被批为“丑书”的未必都是很差的书法,当今被赞为“美书”的未必很好的书法,有点甚至连书法都不是。

不管是丑书还是美书,关键的前提必须是汉字,必须是书法,必须是有传统功底的书法。。

不管是什么字体,如果连汉字都不是了,那就是不是书法,是 纯粹的鬼画符。

即使你以前的书法功底深厚,以前的作品很好,如果你一味践踏书法,一味瞎写,疯狂创作出的东西都不是汉字了,那你连鬼画符都不如。

有人说王庸、沈鹏是丑书,这是错误的,王庸沈鹏的字是传统功底深厚的优秀书法,而且是艺术水平非常高的“大美”的书法。

很多初学者说田某的正楷是最美的书法,这种书法也无可厚非,幼儿园的孩子们都觉得自己的幼儿教师是天下最有学问、最牛的人。

但是很多专业书法高手认为田某的楷书不但不美,反而是死板的印刷体字,连书法都称不上。

所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要一棒子打死丑书,也不要一孔之见夸大所谓的美书。


字画娱乐圈


毫不客气地说,排除上世纪2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以外,中国书坛近50年再也没出过书法大家,是大师绝迹的时代。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也是最保守的。拿一首唐诗去发表,别人会把你当成神精病,但如你写的字和王羲之一样,别人都佩服。现今打着“创新”旗号,披着“现代书法”外衣的一批先锋者,其实知识结构都有严重缺陷。人在国内,口中却念着“洋八股”,师古不通、学西不化。
吃着文言文说白话的是大师,吃白话说文言的只是装笔。

如今社会,书法的盛况可谓空前绝后,人人自诩书法家,但却没有一人能配称大家,有的只是众多的“书法活动家”。在名人堆中走动过久也成为了名人,但决不会有名作。

人人都是书家的社会,是没有大家的时代

一些所谓的开宗流派,无非是商品大潮下,热衷名利的角逐。自我标榜的清静无为与内心强烈的功利表里不一,传统功力不足又急于创新求成下生产的“怪胎”。

丑书的一个形式就是让人难以辨识。难认的字,无法辨认的字与存心不让人识得的字是有区别的。如一个人写字存心不让人认识,功利心强烈,又拒绝观众,这本身就是矛盾,只能让它自生自灭。

有生命力的作品是不怕打击的。

我们并不排斥书家去经商赚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发财之后回头再搞艺术而成为经典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钱财能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认同、买不到见识,灵魂押入八号当铺,就再也赎不回来。

自信过头就成为自负,书法也如此,雄强过头就变为剑拔驽强,流美过头就变成甜俗,丑怪过头也就变为了畸形。任何历史时期都会出现一批非常有名气而又缺乏艺术生命力的书家。如同以前曾经涌现的大量官匾,而今很难再找到一块。

所以能把字写满一条街的人未必就是书法家!

丑书的界定,不一定在于形式,更深层的根源是传统文化的割裂、哲学建设的中断,那种以《易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主体,加上儒家仁爱、自省;道家的清虚、冲淡、契合自然;佛家的破执、破我;禅宗的空灵;墨家兼爱的缺失。没能以这些提炼的东方哲学精神指导实践,自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对此,当代书法教育者要有清醒认识。

[临池管窥]关阅者谢之!


临池管窥


“丑书”不是最近两年兴起的,很早就有了。在日本就有人专搞这种发泄式的乱写乱涂。不过我们也可以,讨论交流一下看法。

首先“丑书”形态,表现形式五花八门,用头,用脚用鼻子,用头发,用注射器等等,打的旗号是艺术和书法艺术边缘的擦边球。艺术百度其含义入门很低,随便写写也可以把他称之为艺术,受不受广泛的认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你说他作为书法艺术很丑时,他可以轻松反驳你,艺术你一个凡夫俗子不会懂的。他说的是艺术而非确切的说是书法艺术,在概念上打擦边球。其表现形式,跟美国提出的行为艺术有很多相似之处,与我国的传统的书法艺术大相径庭,甚至格格不入。美国一个工人敲打工具的声音都可被称之为音乐家家,你说我丑书都这么拼了,还不能称之为艺术家?哈哈😄是不是很皮。所以我觉得引入这种概念,在这种概念内就可以把它称为艺术,没毛病。

但别把称之为书法艺术好吗?这是对我国传统的书画艺术的侮辱,长此以往会对我国书画文化慢慢的侵蚀。书画同源,书画文化是我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独有的其他国家没有的,是伴随着历史,伴随着文字一脉相承而又具有生命力的。一个行为艺术概念运用炒作市场运营的手段就可以侵蚀掉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这样的警惕性还是要有的。一旦被占据主流,将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到时候就会说,这种艺术发源地在美国,概念深入人心时,你还真就反驳不了,尽管你拿出证据来。享受我国传统艺术时还要向国外掏腰包时那就真的很失败了,就像韩国挣着说端午节是他们的一样,如果申遗成功去韩国过端午可是要掏巨额腰包的,虽然没成功但不能不警惕。所以在根源战略战术上重视起来是必要的,因为关系到文化自信。

其次,这种丑书,缺乏深厚的理论根据和时间历史背景。你一找根据一下子就可以找到国外的理论根据。其往往伴随着市场的。有人买,有人捧,有人认为值钱。正常写字,正常苦练书法得不到关注与认可。一个奇葩的方式却一下火了。说明正儿八经的写很难得到关注,搞奇特的容易吸引眼球,吸引话题。你与其说他是写字,不如说他是在表演。所以“丑书”只是为了炒作,为了吸引眼球。不假思索的人,引以为真。其实都是功名利禄之徒,何来艺术之说,你看看出名以后出场费是多少→_→?而我国传统书法艺术家,写字压根就没求你给多少钱,只是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兰亭序》轻松惬意吧,《祭侄稿》悲痛吧,当时写不要钱吧,后来千金难买吧,这都是经过历史时间的考验的。“丑书”你上去写马上就可以拿出场费,润笔费。只要你足够吸引眼球话题。其实有些“丑书”人,正儿八经的写字的时候还是可以的,就是为了适应市场,打一个创新的旗帜,分分钟出名立马称为大师,其根本就没有大师的实力。

最后,界定这种其实很容易,也很难。容易在于你只要稍微对书法了解一下,就可以识别,毕竟“丑书”夸张,为了市场而生。其实也难,说到这里又得皮一下了,这书协自己都还不能得到普遍的认可,还要界定别人最终还是个争议话题啊,😄。“丑书”里有些本来就是书法家协会里的比如“盲书”那位本来就是书画协会的,界定一下“丑书”书协自己都要翻船了,何来权威之说。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谁丑谁美,一目了然。最后我希望,可以“丑书”称为行为艺术,但不要把“丑书”称之为书法,因为这是底线了。




英特纳雄耐尔666



再说丑书。所谓的“丑书”,就是那种仍让人观之不舒服,或着脏乱污的书法。【说文解字】里对“丑”是这样解释的“丑,可恶也,从鬼,从酉声”。在书法界的确有这么极少爱哗众取宠的丑书大家。不顾大众感受,肆意妄为,借助自己的那么一些传统书法功底,大力宏扬自以为是的“丑书”。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过,翰墨书道认为居于传统书法功底的书法不能划入丑书范畴。但有极个别人的书法的确有碍观瞻。宏扬正气,疾恶如仇,是人们的本性,所以,对丑书的评,不应中断。但我们也严格从深层次上思索丑书的丑是否有处在的意义。戏曲中还有“生旦净未丑”呢?作为“丑书家”也应该照顾一下大众的感受,不要自取其辱。有思想的书法和书法评论才是真正的书法界或平台。

从翰墨书道个人观点,部分所谓的“丑书家”的作品不是没有任何的艺术元素,还是具有较丰富的书法艺术元素和书法理论上的观念的,只不过由于书法是传统艺术,是国粹,严重脱离传统和经典,难免让大众不可理解,这不是正确的书法的发展方向,虽然古代也代不乏人有丑书的出现,但他们的书法基本上都是根植在深厚传统书法基础上的所谓丑书、怪书,无论多么丑陋怪,还是经得起阅读的远观近察,可以见书道。



不像现代一些人的书法,让人看着的确不舒服,甚至影响心情或情绪,与社会,与人群大众和人们的审美观念,情趣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翰墨书道还是认为,丑书的存在是一种矛盾的现象,既然如此,要仍然固守与一个度的范围,不能只顾自己的毫无,不顾大众情绪。至于由中书写协给一个界定,似乎没有必要,丑书既然丑,肯定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感觉不好,第一次不知道,看了,等心态平和了,知道了以后不在理会即可,让其“好自为之”吧。只要我们自己一定要惊醒,有正确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不去踏入丑书圈即可,因为丑书的出现不是一天半天的事,也不可能完全不让其存在。








翰墨书道


我是专门研究丑书的,简单谈一谈关于丑书。丑是美的对立面,没事什么?反之就是丑。可美是什么?美学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唐代的美女到了今天就成了丑女。而且没还有不同的种类,优美就是好看,悲剧美就是令人难受伤感所谓的不好看。喜剧美,壮美,柔美,等等。丑也同样,其实,美丑是中性词。但现代人把他用来做贬义词了。也难怪书法乱想丛生,评论用词同样乱用。

归根结底就在书法,书作,写字,书学,书道,书艺,书技有些含混不清。

丑书,丑字,丑形,丑文,丑线,丑画,丑行含混不清。

兰亭有错的地方,不好看,祭侄文稿有图涂改改的地方也同样不好看通通我们都可以说他们丑。

但这种丑是书法作品中的丑。与今天的根本不是书法作品的毛笔线相提并论就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了。

收破烂的写个毛笔字也叫书法,穿开裆裤的写个毛笔字也叫书法,书协的写个字就是书法,狗尿点墨汁也叫书法。太可笑了。

所以,书法应改为书学。或书术。与武术,武学齐名。


丑书学


书法有法, 无论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法度,包括结字、笔法、章法等方面,这些规律和法度是书法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符合这些基本特征的就是书法,不符合这些基本特征的就不是书法。

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和内容这几者如果都同时表现、配合得很好,那就是一张比较不错的书法作品,如果数者中刻意放大其中一或两点,就会成为大家口中所说的丑书。


史介鸿


不能界定,因为这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有些人会不惜代价抵制。清者清吧!心中认为是丑书什么书都是丑的!但像误人子弟,贻害后世的所谓为人师表的叫兽一定是丑书!这让人很生气但又无奈,只能说如果见到他们这些所谓的丑书狗们,上去嗨扁一顿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