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危机:活在当下,才是最大的虚度年华

最近身边朋友不时聊起职场的35岁现象,年轻的说要争取40岁前赚够退休,年纪大些了才会说”社会太浮躁“,每个年龄段的KPI没达到都好像接下来的生活就只有混了。

尽管国家已出台法规明令不得在招聘中问及女性婚育状况,但很多公司还是堂而皇之地指明只要男性。生为女人,30岁前要免于”沦为“剩女,35前最好生完二胎而且免于”沦为“”与社会脱节“的全职太太,而之后的余生就只有努力不”沦为“黄脸婆、弃妇了。

对于男人来说也更不简单。83年生人的前创业明星茅侃侃在35岁前选择了开煤气自杀。Majoy的茅侃侃、泡泡网的李想、康盛创想的戴志康、Mysee的高燃,曾是十多年前最炙手可热的创业偶像。白手起家的茅侃侃23岁就身家6000万了,那是2005年,北京市里的房价还没到每平米1万元。


35岁危机:活在当下,才是最大的虚度年华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越来越佛系地不想结婚生孩子了,我觉得是社会对于折腾的包容度降低了,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难免不焦虑。只不过年轻时的焦虑可以放飞自我地恣意发泄,而中年人(感觉父母退休、子女待哺的就算是中年人了吧)的焦虑却是没无处倾诉而只有不停奔跑的,因为周边都是要依靠你的人。


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虽然真实到残酷,但就像《走出非洲》里浪子Denis说的,动物的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般的专注投入。他们活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除了基于习性地迁徙繁衍外,每一天都是崭新地拼命生存,同时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最终葬身于食物链。

35岁危机:活在当下,才是最大的虚度年华

动物的生命轨迹遵循自然法则,多思无益。可对于人来说,活在当下,却是最可怕的虚度年华。

职场上从来不缺勤恳用功者,在拖家带口的年纪,遭遇平台甚至整个行业都没了的危机。而中年以后,你甚至没处再找别人来对你负责了。

这时候的焦虑,最现实的是下个月的房贷、孩子的学费和补习班钱、父母乃至自己的医疗和养老等等,你有多少存款够一家子坐吃山空。

《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先后在”911“事件和次贷危机中,犹如中了彩票般地狂赚一笔又一笔。他那从重大罕见的小概率事件中获利的投资理念,可追溯自从黎巴嫩战乱中逃难到美国的童年经历,索罗斯也是二战中逃亡于纳粹恐怖的匈牙利难民。相比之下,我们这个时代可能遭遇的职场动荡真的不算什么。

出身名门而在战乱中一无所有的纳西姆专门写了《反脆弱》一书,讨论如何提高反脆弱性,让小概率恶性事件的发生使你获益。最基本的就是像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一样,习惯于极简的生活,这样哪怕你在外部世界冲击下遭遇了经济危机,也能在生理和心理上具备足够的韧劲儿。斯多葛学派的理论而今在硅谷的亿万富翁中也很盛行,比如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ey就推崇“苦行僧式”的生活:工作日每天只吃一餐,周末完全断食,每天坚持步行5英里(超过8公里)上班。这些真正30多岁就名利双收可以退休的精英也不快乐,感觉人生失去了奋斗目标,需要借助于斯多葛式的节制,让自己更加专注、敏锐,更真切享受到他们已经过分富足的生活。可见无论有钱没钱,克制才是长久幸福感的保障,当然也要未雨绸缪地学习理财逐步构筑现实中的安全感。


解决了眼下的问题,更加折磨人的焦虑其实是没有方向,看不到希望。在非洲旅行时,常在老城区看到壮年男子神情萎靡地靠在墙角,好奇他们为什么不找点事情做,就像现在读到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历史,也很难想象高失业率下一些家庭真的会饿死人,那种无能为力才是最具杀伤力的。

职场中所谓的温水煮青蛙,也是在当下所从事的工作中找不到提升的空间,甚至看不到光明的前景,说白了就是拿份工资过日子。以五年为限,如果长期原地踏步,内心会越来越缺乏安全感,害怕被年轻人超越和取代。有点不恰当的比喻,《艺妓回忆录》里章子怡取代巩俐成为头牌时,看着巩俐落寞离开的背影,心里也会升起”那恐怕会是将来的我“的悲凉。

35岁危机:活在当下,才是最大的虚度年华

35岁危机:活在当下,才是最大的虚度年华

35岁危机:活在当下,才是最大的虚度年华


虽然人的生理机能就像动物一样尊重自然规划,就像长个儿和生孩子都确实有最佳的黄金时期;但人的生命价值早就超越了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而人类社会之复杂变化又何止天气和天敌的挑战。为什么说活在当下才是真正的虚度年华,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事实上,激发我写下这个话题的还是投资实践。就像急诊室中的医生早就习惯面对死亡,合格的交易者很少一惊一乍的性格,除非你是来找刺激的赌徒,那可以去24小时金钱永不眠的外汇或者比特币市场。如果盯着行情不放,像是拿着放大镜般不敢错过任何细枝末节的波动,任一个正常人都难免看起来像个喜怒无常的神经病一样,紧张疲惫地频繁交易,却因为距离市场太近,缺乏方向感地没有计划,没有应对,自然对于未来没有安全感。相反,如果你对近期走势有判断,而且对于判断对和判断错都做好了两手准备的应对计划,那么即便出现了短期亏损,也能接受这是要实现盈利的必须试错成本。所以,面对眼下挫折能稳住心态,最关键还是对未来发展有方向感,而且能有两手准备的应对。


可通往未来的方向又在哪里呢?全世界各个流派的买方卖方都希望能像透过水晶球般找到未来最有发展的赛道,但褚时健70多岁出狱后种橙子,也并非什么炙手可热的领域,而他内心所坚定的方向感,是曾经的烟草大王无论经历怎样的过往,不管多大年纪之后的日子,都要活出个人价值感。我始终认为,职业发展的长远方向,正是你最能获得价值感的所在,而所谓的两手准备,就是哪怕你没能成为这个领域首屈一指的大拿,仍会给朝着这个方向不懈追求探索的自己点赞的那份骄傲。这种方向感,其实就是你内心,自己给自己的,相信相信的力量!冲破眼下的困境,一定要有眺望远方的乐观甚至舍弃眼前利益的胸怀。


最后总结一下,焦虑往往源自眼前的困窘和长期的迷茫。在做好理财的基础上,不陷入物欲追求的简单生活方式能让人面对小概率恶性事件也保有坚韧的反脆弱性,以及精神上更富足的幸福和安全感。不能活在当下,是情绪和决策都不能单纯基于眼下一时的得失,换句话说,有方向性地延迟满足感!

当然,活在当下也是有可用武之地的。只关乎”当下“其实是提升专注力的心法,冥想就是锻炼的方式之一,旅行也是放下诸多短期焦虑的杂念、更专注于长远大方向的好办法。大道至简,关键还是真懂会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