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占据汉中得天下,而刘蜀却以失败而终?

乾坤一腐儒555


要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对手不一样,刘备面对的是一个统一了北方的曹魏政权,同时江南地区还有一个孙吴政权在盯着两边。而刘邦呢,其实面对的就只有一个项羽,而项羽还把北方给分封了出去,虽说名义是项羽是老大,但是由于分封不公,大家都不太满意,造成不是所有人都听他的啊。在刘邦出蜀的时候,甚至有一部分人投靠了刘邦,刘邦的势力其实在打败章邯等秦朝降将之后就不输项羽了。

项羽崇拜于武力,而少谋划。而刘邦手底下那群都是什么人啊,像韩信,萧何,张良。汉初三杰。还有陈平这种使阴招的,樊哙这种勇将,可以说刘邦手下的人才比项羽要多得多,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怎么能不失败呢。

再看刘备,出道太晚了,可以说当时北方大部分的谋士武将都已经归曹操了,刘备后期能依仗的顶尖谋士不过法正、诸葛亮等寥寥几人,而法正还英年早逝了,最后就剩一个诸葛亮了,至于其他那些谋士,守城有余,攻取不足,再看曹操那边啥配置,荀彧、贾诩、荀攸,郭嘉(早逝),司马懿,程昱,这些人防守刘备出蜀是绰绰有余了。

最后一点,刘备那会还有一个孙权在一旁虎视眈眈,有时候不得不说,三角形确实是最稳固的,孙权在刘备进取之时,总会给出点绊子,就像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吕蒙白衣渡江,把关羽给擒杀了。

刘邦跟刘备所面对的形势不同,对手不同,所以结果不同就不足为奇了。


枫叶0829


【快速浏览】 刘邦出汉中还定三秦的重要原因是据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基本优势。相反,诸葛亮在这三个方面,不仅不占优势,反而处于劣势,难怪当初曹操要把汉中比作“鸡肋”,主动放弃。

  • 齐国战乱,项羽治下政局动荡,刘邦“混水摸鱼”。

汉中平原犹如世外桃源,四月的油菜花使久厉戎行的刘邦想起了沛县的民歌。

一个更重要的事情是汉王将要拜大将军了,正式拜将那天,韩信走向拜将台,与刘邦首次面对面。

空旷寂静的天空响起双方经典的,足以影响历经几百年汉祚的对话:“大王,你要逐鹿中原,对手肯定是楚霸王哈!”

刘邦轻轻颌首:“是的。”

韩信又问:“大王觉得如果单论强横、仁义、悍勇这三方面,你和霸王单挑哪个强?”

面上不快一闪即逝,刘邦仍然实话实说:“寡人不如霸王!”

韩信霍然起身:“回答正确!恭喜大王,你能认清自身和对手的长短之处,一般人做不到的。”一个意识到自己的平庸,就离脱离平庸不远了。

“我在霸王手下做过事,比较了解他。霸王性情刚烈,勇猛无敌,但是,个人本事再大,又能如何呢?他不能放手任用贤能,所以不过是匹夫之勇,不足为惧。”祥情如下:

  • 目光短浅,不在关中称王,而是回老家彭城,这是狭隘。
  • 啬吝,将士立功,不奖、不封;部下有病,拎袋苹果看望,这是妇人之仁。
  • 懂不起“挟天子令诸侯”的奥秘,把楚王弄到山碄碄头,失去共同盟主,诸侯顿时散沙。
  • 残暴,烧杀抢掠,秦地百姓恨之入骨。

这是霸王的致命短板,而大王不同,有秦地百姓的“约法三章”在前,颇有民心,你振臂高呼,三秦呼应,关中一纸战书可以摆平。

三秦由章邯,董翳,司马欣鎮守,这些秦朝旧将,被三秦百姓恨之入骨,随时可以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公元前206年,汉王元年,油菜子变成清油后的夏天,50岁的刘邦封闭在局促一隅的汉中盆地大半年后,终于吹响了反攻号角。

  • 要想消灭一个敌对政权,儒家经典巜左传》总结:“取乱侮亡。”而动荡的各诸侯中,齐国田荣抢先一步向楚霸王抠响了第一枪。

时不待我,韩信的战略方针是,突然袭击,速战速决。于是流传千古的“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的经典成语适用于今天的各界人士。

秦朝的三位旧将严阵以待,“等你们栈道修好,俺老章三兄弟可以趁机攻进汉中,活捉刘老四!”

章邯在兴奋中等呵等,夜夜失眠,天天兴奋,几乎变成燥狂性抑郁症,哪里去找“阿普唑仑”啊?

突然,一个令人崩溃的消息传来,樊哙军团己在陈仓出现,据高临下直扑关中!呵呵,这个狗肉馆老板,屠狗眼神直射关中。

一代名将章邯拨剑在颈部作了一个优美的姿势,一抹血痕顿现。他彻底消失,变成今天的章邯二个字。

刘邦顺利占领了三秦大地。

  • 诸葛亮未能在军事上实现北伐中原的目标,根本原因在哪里?

总结各方面的原因,关键在于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基本因素全面的制约了他。

  • 天时

今天叫政治,其形势如何,是能否消失对方的重要条件。

诸葛亮北伐的七年中间,曹氏后人的能力尚可支撑局面,魏明帝牢固㧓权,曹魏政局稳定,政令瞬间可达前线。

所以天时不占优。

  • 地利

这是诸葛亮无可奈何的劣势。启动北伐,必须穿越南北分界线秦岭山脉,不久前的北上火车,翻越秦岭必须首尾用机车牵引,耗时几个小时,深沟高壁,盘旋如蛇,六月的秦岭顶峰晩上还要烤火。海拨高,纵深长,“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地利因素影响了蜀军的粮食供应,诸葛亮挥泪告别秦岭山。

指人口,据载,全国总人口大约八百万。其中蜀汉政权仅有100万。曹魏近四百万。

蜀汉人口仅曹魏四分之一。军队人数也仅有十万人。

请问,这个仗咋个打?

诸葛亮基本上能够与曹魏打成平手,已经在军事史上是一个传奇了。

而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有报答刘备知遇之恩的动机,但是,这不是诸葛亮北伐的全部动机,欲知其余,没有空再谈。


良人执戟2


从战术层面来说,刘备不得天下是因为荆州的丢失;从战略层面来分析,其实是刘备早就失去了得天下的可能;从历史大势来看,即使得天下,刘备也会迅速失天下。

一、战术层面

诸葛亮在《隆中对》之中,已经对刘备集团定鼎中原的路径作了部署和规划,那就是必须横跨荆、益二州,这样才能保证两个拳头打人,令曹魏自顾不暇。

然而,后续刘备的操作,其实却是背离了这一路线。夺取益州以后,刘备迅速把整个班子全部带到益州,荆州反而从大本营变成了边境线。这样的玩法,用易中天先生的话,就是“既进了保险箱,也入了死胡同”。这种重益州而轻荆州的做法,最后导致荆州沦陷、关羽被杀。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从汉中被刘备夺取到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这段时间,确实是刘备集团最鼎盛的时期。此时的刘备已经有万里如虎的气势,隆中对也具有了操作的可能性。而惟其如此,孙权才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试想,如果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成功而攻占了洛阳,刘备再乘胜追击袭取长安,那天下大势,岂不是要发生彻底逆转?意在保江东一隅的孙权,又岂能坐视自己被吞并不管?

因此,当汉中也被刘备占领的时候,荆州就已经岌岌可危;而刘备集团过于冒进的态势,又使得他们最终失去了荆州,以及统一天下的可能。

二、战略层面

其实,即使荆州不丢,刘备集团和后来的蜀汉也很难得天下,因为他所面对的不是项羽,他所面临的天下也不是秦汉之交的那个天下。

刘邦被封到汉中的时候,天下是什么样子的?是暴秦虽然被消灭,但天下依然四分五裂。仅仅在秦国故地,就被项羽封了三个王。各国余党之间矛盾不断,攻伐不休。而刘邦正是立足于这样的历史环境,才能各个击破,并最终消灭项羽,当上了皇帝。

但是当时间发展到了建安二十四年的时候,情况哪里还是刘邦当年的样子?曹操盘踞于北方已经数十年,大半个中国早已臣服在他的脚下。当北方捏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时,既无法统合理性又没有足够资源的刘备,拿什么去和曹操死磕?

三、天下大势

实际上,即使刘备真得了天下,这个天下也坐不稳,因为他是在逆流而上;当然,三国的君主,其实都是在逆流而上。

中国的社会发展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已经无可避免地发展到了士族门阀阶级统治的阶段。而三国的实际缔造者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军阀出身。这样的矛盾就使得三国在一开始就和历史潮流背道而驰,并且其统治阶级还会有意识地打压士族阶级。这其中,又以蜀汉最为明显。

而即使蜀汉真的成功统一三国,成为所谓“季汉”,留给它的时间也不多了——西晋于280年统一天下,仅仅二十年后,天下就再次大乱,并且无可挽回地走向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因为彼时的气侯条件迫使蛮族向南方迁徙,这一点在东亚和西欧都是如此。那么,谁来坐天下,又有何区别呢?

总结

即使诸葛亮神文圣武,一代人杰,他也无法逆转这一天下大势。从汉末到隋朝,中国实际上分裂了四百年。也许,在公元三到六世纪,分裂真的就是中国的主旋律。



青言论史


同为占据汉中,刘备与刘邦的结局天壤之别。究其原因是社会局势不同,领导者的能力不同,文臣武将水平不同。

一 先说社会时局之不同,刘邦起兵时秦朝的天下早已经乱成一锅粥。既有陈胜吴广的农民势力,也有原六国的贵族势力,还有刘邦萧何秦朝编外官吏。多重势力都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秦朝,秦朝好虎难抵一群狼,最后落下个二世而亡的结局。

刘邦之所以能够建立汉朝取代暴秦,最大的原因是史记中那句话“天下苦秦久矣”。老百姓一直活在秦朝统治的水深火热中,早些年秦朝统一中国结束先秦军阀混战的时局,想着天下已定可以过上安心日子。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更加凶残的苛政。

刘备的局面则没有那么幸运。汉朝400年间没有出现过很暴戾的帝王。两汉末期的帝王若然荒淫但是并不暴虐。所以,与秦朝相比起来,汉朝的恩惠德行还是能够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虽然汉朝也无可避免地变成三国乱世,导致它分崩离析的原因是宦官和外戚,不是帝王本人。因此,汉末军阀只能以光复汉室为口号,但没有取代汉朝的正规口号。这是刘备无法完成统一的原因,只要不公然站出来称帝,其合法性便值得肯定。

二 再者领导人的能力不同。刘备虽然也有帝王之才,可是驾驭人的能力要远不及刘邦。刘邦有句名言:

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在刘邦看来,全天下最牛的三个人自己都能驾驭,那么自己算是排名第几。从这一点不难发现,刘邦的成功有着过人的领导能力。刘备则稍微差点,他所面临的蜀汉太复杂,既有自己关张亲信,也有蜀地豪强,更有刘表旧臣。刘备不得不要斡旋于党派林立的蜀汉集团之间,权衡大家的利益,这也是刘备难以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人心杂乱不齐。

三 文武群臣水平不同。刘邦手底下人才太多了,张良、萧何、陈平、曹参、樊哙、韩信、英布、彭越等等,这些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才,随便请出一位都足以独当一面。

刘备文臣只有一个诸葛亮可以拿出手,另一个庞统还英年早逝。武将方面等刘备去时候,人才出现严重的断层,乃至历史上留下“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另外,刘备属下人员杂乱无章,来自不同的利益集团,行动目标相对涣散。比如关羽受困麦城,刘封按兵不动等事件是最好的证明。

古来成大事者,脱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刘邦的成功有成功的原因,刘备的失败有失败的因由。客观地说,他们都是历史上的成功者,中国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后人以此为师才是根本。


读史汇


我来回答:

楚汉情况

鸿门宴之后,项羽将刘邦分封在了巴蜀之地,为了便于往后的顺利东出,所以张良要求刘邦向项羽讨要汉中之地,项羽答应了刘邦的请求。之后,项羽将关中一分为三,将秦地降将章邯等三人分在了该地,然后帅军回到彭城。

后刘邦用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东出,迅速将章邯等军压迫于一隅,基本占领控制关中,然后留韩信继续围困,刘邦率领主力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向彭城进军。之后的过程很简单,刘邦占领彭城后被项羽偷袭,大败而回,双方在荥阳一线战线稳定下来;之后消灭了章邯余部的韩信帅军渡过黄河北上,灭了魏、赵,降服了燕,大败了齐及项羽派来的援军,在大形势上战略包围了项羽,之后,就是十面埋伏,垓下之战,项羽身死。


蜀魏情况

刘备占据汉中后,荆州被偷袭,与曹魏在汉中一线相持,然后东出准备灭吴,结果自己兵败,不久死去。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移兵汉中,准备北伐。

第一次出师,有军事突然性,大大出曹魏意料之外,所以取得不小成就,但是曹魏集团迅速发兵西来,很快袭击了蜀军后勤补给线,蜀军不得不撤回。之后的几次北伐,曹魏方面在主要的要道如陈仓等都有重兵把守,秦岭山脉险峻,蜀军无法顺利东出,所以没有取得多少成就。


总评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知道,两者所处的情况是有区别的:

首先,军事行动讲究突然性,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都有这种态势,所以能取得一定成就。可惜诸葛亮军事指挥才华方面较之韩信相去甚远,韩信东出后迅速合围章邯等部,将其压迫于一处,牢牢将控制权掌握在手中;诸葛亮出兵后进军缓慢,且用人失误,被张郃偷袭街亭,导致功亏一篑。这就是第一个原因,那就是统军者能力的差距。

其次,楚汉之时,关中防御为三秦,即一分为三,力量分散,且章邯等人刚刚帅秦军失败被项羽大肆屠杀,关中军民对其非常不满,整体士气低落,容易被击溃;而蜀汉之时,关中牢牢地控制在曹魏手中,曹魏政权稳固,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无内乱,蜀汉不占优势。

再次,民心向背方面。刘邦进关中后,约法三章,大收关中军民之心,威望极高,所以顺利东出占领关中后关中一直稳固,被刘邦当成大后方;而三国时代,关中地方及整个中原地区都在曹魏掌握之下,曹操治国水平很高,民心归顺,蜀汉东出对于关中人民来说属于侵略,会带有一定的抵抗情绪。

最后,在中国历史上,统一天下大部分都是由北向南进行的(除朱元璋时代),而刘邦的大本营不是汉中,而是关中地区,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可情况完全不一样,看看地图就知道,两者之间隔了秦岭即中国南北分界线之一,跃秦岭而占据关中,古来有很多人想去尝试,成功者寥寥,地形太险。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楚汉时期项羽忙于对付齐,无力关注刘邦,结果被偷袭;而三国时代中原稳定。宋朝之前的中原经济实力远远强于南方及川蜀之地。蜀汉以步兵为主,在战争中对上曹魏骑兵不占优势;而刘邦占领关中后一路收服诸侯,建立了一只骑兵部队等。


阿踏米


这问题提的很好!是的,为什么刘邦在拥有蜀地与汉中后,就能够先占据关中,后东出函谷关与项羽争夺天下,并且最终还成功的消灭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

而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备,却为何在占据蜀地与汉中之后,而且还获得了诸葛亮的鼎力辅佐,以及东吴战略配合的情况下,虽历经刘备、刘禅父子两代的打拼,却始终无法取中原、夺天下?

其实,这是不同的形势所导致的不同结果!

01、为何刘邦拥有巴蜀汉中之后,就能够夺取天下,建立汉朝?

刘邦之所以能够凭借汉中之地起家,灭项羽而夺取天下,完全是因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刘邦,而不利于项羽。

首先:秦朝虽然统一了天下,然而彼时的大一统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因此那些旧割据的残余,以及新崛起的诸侯们,普遍缺乏统一的凝聚力。于是便出现了,唯有实力的强者是从的现像。而由于刘邦在战略战术的选择上,要远强于项羽,所以才能逐渐扭转了不利局面,最终得以逆袭成功。

其次:项羽没有确立新的天下共主,致使天下因为被重新分封而陷入了一盘散沙之中。而对于那些割据势力来说,由于他们自身力量有限,所以只得在刘邦和项羽之间搞投机!于是便带来了一种现像,天下诸侯倾向谁,谁就能取得战略主动权。天下诸侯厌弃谁,谁就会陷入被动不利的态势之中!

最后:刘邦既拥有“先入关者为王”的道义制高点,同时又有占据富饶的关中之地后,获得了进退自如的根据地的优势!进可取天下,退也可保全自己,而无后顾之忧。而这种占据形胜之地的优势,可不是只知衣锦还乡的项羽可比的!于是双方比拼的最终结果,必然是既会用人,又有关中基地为保障的刘邦,战胜了骄矜自负而又缺乏战略目光的项羽!

02、为何刘备集团占据了巴蜀汉中之后,不能消灭曹魏政权,恢复汉室江山?

刘备却不具备刘邦那样的有利形势!刘备虽然号称大汉皇叔,但是在其创业的早期,却一无兵马、二无地盘、三乏人才。刘备被迫周旋于袁绍、曹操与刘表之间,很难拥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此刘备不如刘邦之一。

此外,刘备与刘禅虽然获得了诸葛亮的支持,但是与其敌对的曹魏集团人才更加充沛。曹魏集团既不缺乏文才,也不缺乏武将!反观占据了汉中的刘备、刘禅父子,既缺乏足够的人力、人才资源可用,同时也缺乏足够的物力资源可用!这种形势可与当年的刘邦有着天壤之别。这是刘备不如刘邦的第二个方面。

更何况,虽然汉未天下已经大乱,但是在经过了两汉四百年的统治后,大一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自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便牢牢地掌握了对朝廷的控制权,占据了政治制高点!因此尽管刘备等人视曹操为汉贼,但却依然无法否认曹操控制下的东汉朝廷的合法性!而这与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没有天下共主的局面大不相同!

更兼曹丕的篡汉行动,乃是假借强迫汉献帝“禅位”为幌子,虽然不够光明正大,却也勉强可算是“名正言顺”,也因此曹魏政权在北方的统治才能稳固!而到了这个时候,僻居蜀地与汉中一隅的蜀汉政权,己经沦落为事实上的偏安政权!

而且无论从人力上还是物力上说,都远远不是曹魏政权的对手!并且三国时代也不同于楚汉争雄之时——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那些投机于两强之间的诸侯们!而且蜀汉的实力与曹魏政权,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所以,即使蜀汉获得了东吴的战略呼应,但却依然无法摆脱战略困局!而这就是诸葛亮明知北伐难以成功,但却依然坚持北伐的原因所在——以攻代守,摆脱困局。借此避免不伐贼汉亦亡的局面!

综上:蜀汉之所以无法像刘邦那样统一天下,乃是由于:第一是丧失了有利的天时、第二是缺乏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第三是对手的实力太过强大!


北疆同心侃历史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两人所处的时代是不同的,他们所遇到的敌人或竞争对手也是不一样的,刘邦的此人是项羽,项羽这个人,放到战场上,那可以说是无敌,可是若是在谋略方面,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所以啊,项羽最后也不过是一个霸王,当不了皇帝。而反观刘备,他的对手可就不一样了,他的对手曹魏和东吴,这2大敌人,可都不是简单的角色!

比如说来自魏国的曹操,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枭雄,更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刘备和曹操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他能建立蜀国,也是因为有诸葛亮帮助,甚至某些情况下还要和东吴进行联盟,这样才能抵御北方的曹操!

所以说,刘备想要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讲明的,那就是刘邦和刘备两人,他们面对的实际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刘邦崛起的那会,天下还属于一盘散沙,尤其是项羽,还使用了分封制度,使得各地都是诸侯,而项羽呢,也自封当了西楚霸王。就算刘邦的实力比不上项羽,但是他完全可以通过各个击破,以此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而刘备就不一样了,北方的曹操灭掉袁绍后,已经将北方完成了大一统,其实力是很强大的,虽然赤壁之战曹操失败了,但是却没有影响其根本,曹操的实力依然是最强的一方。

另外,刘备把东吴的荆州给占领了,这种做法也让东吴不乐意,最后还被东吴给偷袭了,关羽也因此而丢了性命。纵观整体来看,刘备就处在一个毫不稳定的状态下。

因此,刘备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其实充满着很多的局限,对手的强大暂且不论,地盘上来讲,他也是很难扩大,刘邦能够取得天下一统,而刘备也只能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不许人间见白头zzz


刘备的条件似乎比刘邦更优越些:刘备控制了整个益州和半个荆州,而刘邦却只有巴、蜀、汉中三个郡,广袤的南中地区和富饶的荆州南郡并不在刘邦的控制之下。但凭借这么点单薄的家底,刘邦却能杀出重围。主要是时代不同、对手不同、组织成员实力不同等原因导致最终结果不同。


一、地缘政治不同

项羽名为霸主,却分天下为十八诸侯,自己只是势力最大的那个诸侯而已。刘邦的实力并不弱,在十八诸侯中应该属于中上游,和其他诸侯一对一单挑完全不落下风。更何况,项羽在分封的时候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诸侯大多对其不服,因为项王势大才不得不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所以,刘邦的真正敌人其实只有一个项羽,而其他诸侯,也都是潜在的盟友。

楚汉之争形势图

刘备的处境就凶险多了。天下三分,刘备是力量最小的那个。而面对的敌人,是已经站稳脚跟、势力蒸蒸日上的曹魏政权。孙权名为盟友,但始终对荆州垂涎三尺。刘备相继取得益州和汉中,达到事业的高峰,也让东吴万分妒忌。终于,这种隐患在关云长水淹七军后彻底爆发了。一方面,关羽围攻曹仁把守的樊城,久攻不克,而曹军还在源源不断的增援;另一方面,吕蒙终于在背后捅了关羽一刀,令关羽败走麦城,荆州最终完全沦丧。

三国鼎立形势图

二、人才结构不同

以刘邦为首的领导班子比刘备要强大太多了,并且分工明确,人尽其才,筹备粮草有萧何,出谋划策有张良,阴谋诡计有陈平,决胜千里有韩信,战场杀敌有樊哙、周勃、曹参等大将,这样的阵容既豪华又极为明智,甚至杜绝了一人多职,身心疲惫以及加班现象的发生。再看刘备,除了诸葛亮以及五虎上将,甚至其他的人才我们都不能很好的记住名字。而诸葛亮虽然自比管仲、乐毅,其谋略比起萧何、张良如何我们不做探究,但打仗肯定是不如韩信的,而就是这样一个拿出手的人才,因一人多职,啥事都管,最后被司马懿活活耗死。

汉初三杰

三、对手实力不同

刘邦对手是项羽这样的武将,项羽刚愎自负,在内不能团结手下谋臣武将,直言纳谏,逼走谋臣范增,没有识人用人能力,让韩信这样的人才流落到刘邦手里。对外不能联络好各方诸侯,经常和周围小国搞摩擦。反观刘备面对的对手,都是一流的政治家,笼络人才,巧妙使用政治手腕的能力都是一流的。

四、地理环境的改变

在韩信反攻关中的19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86年,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羌道、武都道发生了山崩,这使得原来顺流无阻的汉水被分为上游的西汉水和下游的汉水两条河流。失去了西汉水的汉水,因为水流减少,其舟楫之利也大不如前。

陈仓古道变化

这意味着,韩信的大军可以沿着汉水从陇右地区顺流直下,直捣咸阳长安;而诸葛亮的军队却失去了舟楫的便利,只能徒步在秦岭的大山里穿行。韩信的大军因为水路的畅通,运送军粮也格外方便;而诸葛亮的军队因为运粮艰难,总是为军粮补给而发愁。所以,即使诸葛亮用兵如神,也架不住地利的完全丧失。而后世蜀地政权,更无一能够北伐成功。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是多么眷顾刘邦啊。


话唠社会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在《隆中对》中找到答案: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前,诸葛亮对答的谋划。

总体上讲,刘备也已按照诸葛亮的推测,占据了荆州、益州。

该做的,诸葛亮也做了。

比如西和诸戎,刘备占据荆州后,利用马超和西北戎羌氐搞好了关系;南抚夷越,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基本达到目的;结好孙权,刘备都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也已实现。

唯独前边两个,出问题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典故,想必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然后,就发生了一连串事故。

关羽死后,刘备为了报仇,带着兵马出川,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号称的七十万大军,基本完了。

而剩下的益州,就有点独木难支了。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隆中对》

诸葛亮把益州看得很重,

然而,丢了荆州后,益州就变了。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荆州益州才是三国鼎立,乃至霸业可期的基本。

荆州丢了,益州撑不起来了。

哪怕其他条件再好,依旧无法实现诸葛亮最初的设想,所以刘备的蜀汉,只能以失败告终。

这也是为什么,东吴不惜撕破脸皮,也要抢占荆州的原因。

蜀汉不丢荆州,迟早是个祸害。


昨夜梦回


很荣幸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刘备占据巴蜀之地,从而和曹魏、东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不过,对于志在恢复汉室的蜀汉,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依然没有一统天下。而且,在魏蜀吴三国中,刘备建立的蜀汉还是最先被灭亡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之前的刘邦同样握有巴蜀之地,后者却击败项羽等诸侯,从而建立了西汉王朝。那么,问题来了,同样占据巴蜀之地,为什么刘邦能得天下,刘备却不能呢?

首先,对于刘邦和刘备来说,不仅占据了巴蜀之地,而且都拥有汉中这一巴蜀的门户之地。但是,不一样的是,在三国时期,汉中人口已经给曹操迁空。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汉中阴平武都迁走人口在三十万左右。刘备得其地不得其民。所以,诸葛亮之后北伐中原的时候,千里北伐都要从蜀地运粮,而无法在汉中之地获得人口、粮食等方面的补充。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秦朝末年,汉中之地较少受到战争的破坏,刘邦所得到的汉中拥有较多的人口,这和刘备的汉中是不一样的。

其次,对于刘备的蜀汉和刘邦来说,进图中原,一统天下都需要拿下关中之地。对此,就刘备和之后的诸葛亮来说,面对的是曹魏重兵把守的关中。与此相对应的是,刘邦出兵进攻关中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被分为三个诸侯国的关中,也即项羽之前分别封章邯为庸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而且,这三个诸侯国都没有什么战斗力比较强的军队,和刘备面对的魏国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刘邦能够以出其不意,在陈仓击败章邯之后就直接进入关中。

再者,对于刘邦来说,在进攻关中的时候,项羽远在江东,可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并且,刘邦因为曾经在关中地区约法三章,所以深得人心,而这,显然是刘备和蜀汉不具备的优势。在占据关中之地后,刘邦在中原地区的对手也分为多个诸侯国,这让韩信等将领可以各个击破。但是,就刘备来说,面对的是曹操和孙权这两个对手,更为关键的是,在综合实力上,曹魏和东吴都要超过蜀汉。也即对手的不同,也是刘备未能一统天下的重要原因。

最后,刘备的蜀汉没有能一统天下,也需要从自身寻找原因。刘备手下的诸葛亮只能与刘邦时的萧何打个平手,而法正、庞统等人才则是英年早逝。与此相对应的是,刘邦当时还有军师张良和帅才韩信。有人会说刘备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这五虎将,但是,五虎将只是将才。将和帅区别就是战略,如果是韩信守荆州就不会失。这就是帅材与将材的区别,比如关羽虽然勇猛无双,但是在战略能力上,无疑要和韩信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总的来说,基于以上原因,所以刘邦据巴蜀之地而得天下,而刘备却做不到。

以上分享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个人想法和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