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郎中提出一种防控瘟疫的方法,如今世界各国都在用

电影《大明劫》中有一名游走民间的穷困郎中,前去军营中投奔恩师军医赵川。

此时的赵川正在孙传庭的军营中治疗将士们的瘟疫,发病猛烈,却百药无解,营帐中若有一人得病,其余几人数日内便会发病,死者十有八九,此时的赵川正忙得焦头烂额。

明朝一郎中提出一种防控瘟疫的方法,如今世界各国都在用

见弟子前来,赵川也很高兴,匆匆交代了治疗多天的经验,便让他随同进营治病。

几日后,赵川却发现,这弟子用药的方法和他大相径庭,根本没有使用他一再强调《伤寒论》中的老方子,训斥之后,不准他再入军营之中。

徒弟被师傅赶出军营后,也没闲着,着手救治患病的村民。

而在军营中的师傅赵川,用尽浑身解数,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军中的疾病日渐严重,而发兵日期日渐逼近,最终无奈撞向士兵的兵器,悲痛死去。

师傅死后,孙传庭请徒弟入营治病,徒弟要求各营帐中士兵不可随意走动,又要求将病人按照严重程度分开,并禁止健康士兵与他们靠近,并且所有人用布蒙面,孙传庭按照要求一一施行。

明朝一郎中提出一种防控瘟疫的方法,如今世界各国都在用

时日不久,瘟疫传播的速度便停了下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此人正是中国瘟疫学的开创人,吴有性,字又可,他所编撰的《瘟疫论》早西方两百年,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瘟疫病源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天地之间的一种异气所致,从口鼻而入,附于膜原,又称“疠气”,更是世界传染病史上的突破性发展。

明朝一郎中提出一种防控瘟疫的方法,如今世界各国都在用

吴又可自幼从师学医,熟练掌握《伤寒杂病论》,治病总能奇中出巧,让病情快速好转,并被召为宫中太医。

可是他又对朝中趋炎附势的氛围所不满,选择做一名游走于江湖的郎中,

公元1642年,中华大地上瘟疫肆虐,每逢疫情发生的地点,吴又可必亲临现场,仔细观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总结出瘟疫的病因,既非瘟神作恶,又非伤寒杂症,对当时的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如同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不被众人所采纳,好在并没有把吴又可烧死在木桩上。

明朝一郎中提出一种防控瘟疫的方法,如今世界各国都在用

创作出《瘟疫论》之后,用此方法,对疫情的控制具有显著的效果,传染病学说逐渐在中医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吴又可的事迹又可以看出中医发展缓慢的原因,墨守成规,传统的封建阶级思想,对中医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伤寒论》出书后,中国的医术得到了质的飞跃,可是在此后几百年内,中医依旧以此书为基础,在基本理论方面毫无突破。

“五气六运”学说就如同道法,占据着重要地位,却又脱离实践,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亦阻碍了中医的发展。

明朝一郎中提出一种防控瘟疫的方法,如今世界各国都在用

而科技同样是把双刃剑,便利的交通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日行千里也不再是梦。

与此同时,也方便了病毒的扩散和传播,以至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人们依旧谈疫色变。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越来越借近问题的真相,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