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種果樹散養土雞之路

我叫葉加,萬家河村人,大學本科畢業,畢業後從事生物肥料和有機肥料生產、研發8年,月薪過萬。2016年,回鄉創業,承包了村裡200餘畝荒山,栽種了7000餘棵桃樹,1000餘棵李子樹,築起了四座魚塘,養殖了2000只土雞,成立“隨縣和順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經過3年時間把老家200餘畝荒山荒地變成了青山碧水。

回鄉種果樹散養土雞之路

美麗的桃山

2018年,用我自制的有機肥種出來的桃樹少量的結果,我沒有在市場上面賣,我都送給了平時幫助我的鄉親和我的親人以及朋友們品嚐,他們反饋給我的信息讓我更有動力來經營這片果樹。中秋節前我的土公雞開始出售,20元每斤,通過網絡銷售,供不應求,吃過我的雞的顧客都說我的雞品質好,是純正的散養雞。目前還正在籌劃擴大養殖。自家種植的無農藥有機大米,3元一斤,已賣出1000餘斤。

回鄉種果樹散養土雞之路

今年的桃

回鄉種果樹散養土雞之路

花叢中覓食的雞

回鄉種果樹散養土雞之路

今年的大米

城裡人想吃綠色無汙染的產品卻買不到,而農村大量的土特產卻賣不出去,市場需求量如此之好,我一直在想村裡的農民能不能也像我這樣種植養殖呢?只要保證品質,依託我的合作社來向外銷售。

回家創業近三年的時間,瞭解到現在的中國農村,因為勞動力普遍外出打工,大量零散場地閒置,很多農戶的房前屋後,都有足夠的山場荒地可做養雞用。而留守在鄉下的,基本上都是些老人、婦女,以及一部分立志在鄉創業的有志青年。

在沒有市場銷售壓力的情況下,一個60歲的老人也能輕鬆養殖200只雞,十個月的餵養週期,賣雞不期高價,只求保本,一隻雞一年保守能產80個蛋,按照最低標準,能賺80元。200只雞便有16000元收益。但是必須得保證雞的品質,不使用全價料、不用藥物,養生態雞,因為城市人最為關心的就是環保健康。

在一定規模內,養殖土雞的勞動量和資金相對於其它養殖壓力要小,土雞和土雞蛋更以其需求和價格等市場優勢,一般作為養殖創業者的首選。這樣就有了操作的可能性。

回鄉親力親為養雞,就是想驗證在不使用全價料、不用藥物的情況下,賣雞保本、產蛋賺錢這種模式會否成功。目前這種模式已初見效益。在不愁銷售,只要安心餵養就能賺錢的情況下,我想一般人都還是能夠自律的。雖然這條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我們要抱以良好的願景。

我一直認為,個人能力畢竟有限,所能做到的,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件事情。只有更多的人參與,才可能成就一項事業。

明年我的桃子會大量上市,一棵桃樹產30斤桃子,每斤1.5元,一棵樹就有45元的毛利潤,除去每年每棵樹的成本,保守估計還有20元的淨利潤。如果能經受市場的考驗,效益可觀,我也希望村裡的老百姓能跟著我一起種植桃李,勤勞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