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了世界一半的原油巴庫的100年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巴庫最輝煌的時期,一度供應了世界一半的原油。

又由於工業迅速發展,巴庫也有了高加索最大的無產階級群體。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隨之興起。1917年這裡建立了“巴庫公社”。

1918年這裡成為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國首都,1920年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這裡仍然是阿塞拜疆首都,一直至今。

供應了世界一半的原油巴庫的100年

阿塞拜疆不僅是資源運輸的通道,更是裡海的“油庫”。

其首都巴庫,不僅是裡海最大的港口,而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石油城。世界石油史上第一口具有工業開採意義的油井就誕生於此,這裡曾是第一次世界性石油大開發的根據地。

這塊聚寶盆不僅是殼牌石油的誕生地,也是二十世紀早期全球百萬富翁最多的地方。1940年,巴庫地區的石油產量達到2200萬噸的峰值。

供應了世界一半的原油巴庫的100年

二戰期間,對巴庫油田垂涎已久的德國人發動了“藍色行動”。蘇聯調集5個軍的力量趕往高加索,血戰數月將德國人的腳步擋在了高加索山脈前。

此後,源源不斷的石油支撐著蘇軍前線並保障了戰略後方的生產建設。曾有人總結說,如果沒有巴庫的油田,蘇聯不一定能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

得天獨厚的地質優勢為阿塞拜疆帶來了滾滾黑金。在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中,阿塞拜疆和俄羅斯曾是僅有的兩個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共和國。

蘇聯解體後,在原加盟共和國基礎上新建的獨立國家中,阿塞拜疆是除俄羅斯外唯一經濟可以自立的國家。

供應了世界一半的原油巴庫的100年

縱觀前蘇聯各國獨立後20多年來的發展成果,阿塞拜疆交出了“2015年人均GDP達6560美元,僅次於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位居獨聯體國家第三位的令人欽佩的驕人成績。

此外,油氣資源繞俄輸歐運輸咽喉的地位也給阿塞拜疆帶來的更多是在各國博弈場上挺起的胸脯和滿滿的雄心。

但是,巴庫及阿塞拜疆經濟高度依賴能源工業,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很大。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阿塞拜疆GDP增速顯著放緩。2014年國際油價暴跌,導致其經濟受到多方面衝擊,作為外高加索地區經濟發展火車頭的地區,從過去高達10%以上的GDP增速降到近年來一直維持在1%到2%左右。資料來源:買原油石油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