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第一次把"屁"字写进文章的题目,有点不好意思,总觉得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个字有些不雅;又有些担忧,文章若是连审核都通不过,如此煞费苦心的一番功夫岂不是全毁在一个"屁"字?

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其实现实生活里,放屁是很正常的一种生理现象。记得刚开始工作时,一次与六十多岁的老板走在一块,他前我后。突然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从他那里传来一阵巨大声响。毫无防备的我真的受了很大震惊,顿觉心跳加速,冷汗都要出来了。

可是老板依旧若无其事、泰然自若地往前走,根本没有回头问一句:"吓着你没有?"

更让人震惊的是,笔者最近又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人把自己放的屁录下来做音乐采样,于是一个屁的声音就成了一首电子舞蹈音乐。好奇心驱使下笔者还专门进去听了听,感觉嘛,说实话总感觉有些怪怪的。

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直到有一天,在一本嘻哈音乐杂志看到这样一句话:一切声响皆采样。既然放屁也是一种声响,用它来制作音乐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1、采样的含义----笔者把它概括成这样一句话:挖掘别人作品的闪光点,让自己的音乐光芒更耀眼。

换句话就是拿别的音乐为我所用。它是音乐创作的一种形式,更多地被用在嘻哈说唱音乐的伴奏中。

你可以从你喜欢的作品中提取任何喜欢的一部分,通过重组、编排等方式融入自己的音乐里。

2、什么可以拿来做采样?答:一切声响皆采样。

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它可以是60年代的爵士乐,70年代的放克,80年代的迪斯科;可以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经典钢琴曲,也可以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可以是拍桌子的声响,也可以是咳嗽的声音……

还有音乐人用手机拍下地铁里的各种声音,然后把它们编排到音乐作品中。

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侃爷

美国嘻哈天王侃爷被人誉为采样之王,据说他有超过2000次的采样操作。在他的每一首说唱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采样元素,比如《Facts》这首歌就有采样《Dirt and Grime》开头的人声合唱部分。

吹牛老爹也曾用戴安娜·罗斯的《我要出去》作采样,为臭名昭著大先生的《钱越多越麻烦》作背景音乐。

关于采样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

3、嘻哈采样的起源,没有办法的办法最终把这种独特音乐形式成全。

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老黑胶唱片

大家知道,嘻哈起源于美国布朗克斯的黑人区。在种族隔离制度和廉租房政策等各项歧视和压迫制度的影响下,居住在那里的黑人穷困潦倒,暴力冲突不断。连最基本的居住都成了问题,更别提拿钱买各种乐器设备。

天生热爱音乐的他们想到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那就是把老唱片里的音乐片段剪辑出来,重复播放,把黑胶唱机和唱片变成自己的音乐设备,这便是采样的最初模样。

4、嘻哈采样的两个里程碑和英年早逝的采样双雄,产生的影响和魅力至今没有尽穷。

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嘻哈史上有两位玩采样非常厉害的人物。很巧的是,两人不仅同年同月同日生,生日都是1974年2月7日,并且都在不同年份的2月英年早逝,他们分别是来自美国的杰伊·迪拉和来自日本的濑叶淳。

杰伊·迪拉从没有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然而对于音频的精准度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完全轻松驾驭各种音乐风格,对嘻哈音乐有超强的融合能力。去世前的最后一张专辑《甜甜圈》,一直是嘻哈音乐教科书一般的存在。

2006年2月10日,杰伊·迪拉因为紫斑病去世,年仅32岁。

濑叶淳在日本更像是乐迷的引导者,乐迷通过他音乐里的采样,对爵士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2010年2月26日,濑叶淳因车祸去世,享年36岁。

两人被称为英年早逝的采样双雄。

除了采样双雄,嘻哈采样还有两个具有纪念意义的里程碑。

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第一个里程碑就是1988年公敌的专辑《万乘之国阻止我们》。

《嘻哈美国》这本书对张专辑是这样评价的:"它不但让人想起了黑豹党、伊斯兰国度,想起了那些天不怕地不怕、与反黑人的国家机器发生冲突的黑人兄弟,而且充满了重金属般的旺盛精力,而这些都是由各种织锦般严密的采样实现的。这张专辑为采样树立了标准,至今还没有人能超越。"

第二个里程碑就是De La Soul怪异的第一张专辑《三英尺高升起》。

整张专辑24首歌充满了睿智的歌词、天马行空的对白、迷幻即兴的嗓音和纯真有趣的旋律,与《万乘之国阻止我们》所表现的无尽愤怒和蔑视形成鲜明对比。

5、说唱采样四种手法的简单介绍,重在运用时灵活巧妙。

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第一种是循环采样。

就是把你喜欢的一段音乐的几个小节,通过重新编排和重组放进自己的音乐,然后把它循环播放起来就成了循环采样。

第二种是旋律采样。

简言之,就是把样本音乐里的一段旋律剪辑出来,然后加工成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

第三种是单音采样。

比如我们开头所说的,有人用一个屁的声音做了一首电子舞蹈音乐。同样,一声猫叫、狗吠、鬼哭、狼嚎都可以做成单音采样。

第四种是切片采样。

"切片"两个字让我想到了上学时的生物课。把标本切成一片片,然后开始做实验。

在音乐里把这一片片的标本融合重组,再生成新的音乐出来,就是所谓的切片采样。

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首嘻哈音乐里,往往不是使用单一的采样方式,而是以上四种方式的灵活组合运用。

6、采样的版权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由此引起的官司也不是一次两次。

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在80年代,对于采样几乎还没有版权意识,环境相对自由和宽松。

但是随着唱片公司和音乐人对著作权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尤其面对自己的作品被人不打招呼就拿去随意使用,维权的官司开始越来越多。

最有名的案例要属民谣歌手吉尔伯特·奥·苏利文控告华纳子厂牌的签约歌手怪马克。原因就是怪马克在未经苏利文本人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他的作品《Alone Again Naturally》。

并且仅仅支付版税也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要求召回怪马克所有侵权专辑并且停止销售。

此案无疑给怪马克的说唱事业带来了惨重代价和创伤。

所以从此以后,音乐人再采样时都是格外小心翼翼,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碧昂丝

然而即便再小心,也不能完全避免官司的出现。比如2016年碧昂丝的《Formation》采样了一段油管视频里行人说话的声音,也因此被告上法庭。

当然后来美国也对采样技术做了修正说明,规定未经授权对一首歌进行微量采样并不构成侵权,而这个"微量"的国际惯例标准就是,采样8小节以内的音乐不算侵权。

7、关于采样的作用有褒有贬,但笔者对适度采样一直持赞成的观点。

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贬它的人觉得大量使用采样是缺乏原创精神的表现,总是依靠前辈的经典为自己的作品增色,作为一名独立音乐人怎么可以懒惰到这儿。

赞成嘻哈采样的人,认为采样让逐渐被主流市场冷落的爵士乐、老放克乐、老布鲁斯乐等音乐形式重新焕发生机,更多的人也由此对过去的这些音乐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另外一点,采样也让不同的音乐有了更多的碰撞和融合。而由此产生的火花有时会是意想不到的绚烂。

一个恰到好处的采样,可能就是一首歌的画龙点睛之笔。

笔者印象很深刻的一首国内采样歌曲,就是pgone在《中国有嘻哈》总决赛时演唱的那首《破釜沉舟》。

一声屁响被改编成一首交响乐,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嘻哈采样的世界

这首歌采样了姜文电影《让子弹飞》里的对白。尤其歌的尾声部分,一段"敢问九筒大哥,何方神圣?鄙人……"的电影对白之后,说唱者几乎用整个生命吼出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多少人被震撼得一脸惊讶神色。

笔者只想说,这样妙笔生花的搭配,实在痛快,干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