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接官巷(善国中路路西):始建于明代,是当时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也是古滕官道的一部分,巷子因接官亭而得名。接官亭距老县衙1000余米,当过往官员抵滕后,地方官员和名门望族肃立于接官亭两侧迎接,并在接官亭附近逐渐形成了一条店铺林立的商业街,取名接官巷,后毁于战火。2013年,我市重建接官巷街区,目前,已初步建成涵盖历史文化、传统风貌与当代城市生活相结合的特色街区。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善国路:古时系滕州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明朝洪武年间,官府在原古道的基础上改建为驿程大道。清末曾在城南驿道上(今荆河公园北)修阁门楼一座,滕人拔贡毛颖士题书“善国门”。1985年县政府重修此路,因南段曾存有“善国门”,又有春秋战国时孟子称滕国为“善国”之美名,便定名为“善国路”。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教场街

(位于小清河北):明清时此地为驻军训练场所,民间称营园子或教场,后逐渐形成村落,称为教场村。1982年城区北扩,将场中大路命名为教场街。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马号街(人民医院南):在老县衙的东侧,古时为县衙养马的马厩,俗称马号。1948年以来,将老县衙东、北、西侧的街巷统称为马号街。后由于该区域改造,马号街现东起善国中路、北至杏坛路,在九州清晏小区内。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赐宴街:

赐宴街因赐宴村而得名。据乾隆御制《南巡记》、《滕县志》等史料记载:此地于清朝初年建庄,名小祝庄,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在“省方观民,勤求治理”的第五次南巡途中,颁发谕旨“免山东经过地方本年额赋十分之三”,凡是老民老妇,均加恩赏赐。南巡队伍行至滕县小祝庄,村民自发组织,以各种独具本地特色的方式喜迎圣驾、感谢圣恩,乾隆见之龙颜大悦,赐御宴款待百姓,以感谢村民迎送盛情,村民以此为荣,故更村名为赐宴村。赐宴村后经演变为寺院村,1990年改称为东寺院街、西寺院街。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通衢街(银座商场西北):清宣统年间,津浦(今京沪)铁路修通贯穿滕县,在此架设一孔桥,桥下修东西走向之路,是县城通往县西各地的主要交通要道,故名通衢街,沿用至今。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平行路(京沪铁路西):1940年,侵华日军在滕县强抓民夫,在津浦(京沪)铁路西侧挖深沟、修高路,筑碉堡,在铁路西侧形成一条南北大路,因与铁路平行,遂称平行路。1947年,国民党重修。1975年,由国家投资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成为104国道的组成部分,在滕县城区的路段,依旧命名为平行路。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文昌路(滕州二中门前):

该路位于荆河东岸,北起北起荆河桥东侧,南至春藤路,原是济(宁)枣(庄)公路上自荆河桥东端向南的路段,1958年以来,两侧工厂、学校渐多,形成街道, 1982年取滕县师范、滕县二中于该路建置最早,为“文”字,又取该路下经古昌虑城遗址的“昌”字,命名为文昌路。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奎文街

位于城区中部,奎文市场北侧,东起善国中路,西至南门里街。该巷建国前原名奎文后街。以其东南城墙上的奎星楼(今无存)得名。建国后与其南奎文街通称奎文街。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安乐街(实验小学南):

明代有僧人在此地立碑,碑文刻有“安乐南首”四字,俗称此地为安乐窝,自明清到民国年间,逐渐形成居住区,中心的街巷沿用名为安乐街。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书院街

因书院小学得名。滕州书院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始建于元代,位于城南门外,时滕人任居敬上书朝廷,请赐名“性善书院”,后毁于战火、地震;到清乾隆年间,移建城内,改名为“道一书院 ”;民国改称滕县第一高等小学;文革时改称防修小学;1981年经县政府批准恢复名称“书院小学”。 2014年11月,山东省政府公布了全省35个历史文化街区,书院街榜上有名。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北门里街:

北门里街南北走向,北起杏坛路,南到府前中路,该街在建国前是两条街,其北段原名北门里街,南段原名黄甸街。南段东侧有黄氏铁牌坊,毁于文革期间。建国后合并为北门里街。文革期间曾与北关街合并,改名兴无街。1978年分开,复名北门里街。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平等街:

平等街东西走向,位于火车站广场东边,东起步行街(新兴中路),西至大同路。在民国初期,该街区域原是滕县城西关街南侧的洼地,因常年积水,只有几户人家居住,常年有贩卖鸭子的商贩在此歇凉放鸭,俗称“鸭子汪”。1935年,退役的晋绥军师长杨士元回到家乡后,大力发展滕县的教育事业,在县城内西南部建立滕文中学,搬迁了城内20余户居民来“鸭子汪”居住,并将此区域北部命名为平等街,东南部命名为三民街,西南部命名为小牌坊街,解放后将小街巷整合,统一称为平等街。

【叩街问巷】滕州大街小巷名字的由来

蕃阳街:

蕃阳街东南至西北走向,东起平行路,西至学院路,解放路立交桥横跨该路, 1982年因该街在古蕃县驻地故址之东命名为蕃阳街。该街原是建国后修建的滕县至鲁寨的小公路,街名因滕州在历史上曾称为蕃县一名而来。滕州古时曾为滕、薛、小邾三国之地,秦朝设立滕县,西汉初因秦制,后析小邾置蕃县,滕县自西汉至隋朝称为蕃县,县治所在今滕州市区西北处。此地居民众多,经济繁荣,1982年,滕县人民政府在此地修建了县城至鲁寨的小公路,因公路处在古蕃县驻地故址之东,故命名为蕃阳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