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这种“节俭”,会毁了孩子的人生格局,很多妈妈都不以为然

勤俭节约,一直被视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都是很多母亲教育子女的第一条做人的道理。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众人的传承之中,总有人把节俭理解错误,搞的变了味,

这样的“节俭”如果被孩子学去了,势必会出现错误的行为、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妈妈的这种“节俭”,会毁了孩子的人生格局,很多妈妈都不以为然

赵强的发小要结婚了,邀请赵强一家人去参加婚礼。已经很多年不回老家的赵强也想着,可以趁此机会回家看看母亲,于是带着媳妇和孩子回了老家。发小因为承包果园而挣了不少钱,婚礼这天邀请了全村老少,大家欢聚一堂。

喜宴开始后,菜刚一上桌,大人都还没动筷子,徐强八岁的儿子就开始“攻城掠地”了。他不停地转着桌子,一会坐下一会儿站起来,只挑自己的喜欢的菜吃;自己的碗都装满了,还喊着要夹菜……同桌的其他人见徐强一副装没看见的样子,也不好说什么。但是徐强的母亲却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回家后,母亲把徐强一家人叫到跟前,问道:“徐强,你儿子在饭桌上做的事,你没看见吗?”

“妈,吃席不就得那样吗,吃了别人的省了咱自己的!您看,我还打包了几个菜回来呢!”

“我当年就是这么教你的吗?”母亲又问。

“可不嘛,

只要去吃席,您肯定让我使劲吃,咱家那么穷,您说了,席上吃不饱回家可没饭吃!”

“哎,是我没教好你啊。”母亲叹息道,“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你不能也这么教你儿子,妈当年被穷蒙蔽了双眼,你不能啊!这不是‘节俭’,是贪小便宜!”

徐强听完恍然大悟,原来这么多年,自己都是在假节俭真小气,喜欢贪小便宜而不自知!

妈妈的这种“节俭”,会毁了孩子的人生格局,很多妈妈都不以为然

什么是假节俭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家长在教育孩子节俭的时候要避免掉进这样的误区。

一, 为了节俭而节俭,吹毛求疵

有的人在买衣服、聚餐上大手大脚,却为了上厕所用几格纸、买菜能省几毛钱而斤斤计较,在菜场上面红耳赤地砍价,这样的节俭只是走形式,经不起推敲,很难被孩子认可和接受。

有一天,孩子问:“妈妈,那件衣服那么贵,你为什么不跟老板讲价?白菜才八毛钱一斤,你为啥非要让老板卖你六毛钱呢?”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拿来标榜的噱头,只有身体力行的节俭,才能让孩子体会到节俭的真正意义。

二, 把节俭和家里的经济条件捆绑到一起

家长要告诉孩子,节俭不是因为家里穷,而是要珍惜物品、爱惜粮食、不乱花钱;节俭更不能因为变得有钱了而放弃,它是一种忆苦思甜的情怀,是一种自我约束

吃饭点菜,点足够的量就好,这是节俭;出席重要场合,买一件昂贵的衣服,也和节俭不冲突;不浪费,是为节俭,节俭不等于节衣缩食,也和家里的经济条件没有关系。

三, 以节俭的名义贪小便宜。

节俭和贪小便宜,很容易被混为一谈,家长如果不讲清楚,孩子可能会只学到表象的东西,学不到节俭的内涵。

有些家长那种“贪小便宜式”的节俭,会让孩子显得小家子气,格局不够大。在培养格局这方面,家长除了要教会孩子大方慷慨、善于分享之外,还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旅游,结交更多的朋友,见识更大、更广阔的世界,这样,孩子自然能虚怀若谷、博闻强识。

妈妈的这种“节俭”,会毁了孩子的人生格局,很多妈妈都不以为然

今日互动话题:你还见过哪些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呢?请在下方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