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上一集說到明朝廣平府知府說“永邑城東五里有石橋一座.........”,那反過來就是說這座橋西五里有一座城唄,我去看看這座城吧。

這座城現在叫做“廣府古城”。要說廣府古城的歷史,就要說到曲梁這個古地名。曲:彎彎的小河;梁:小河上的木橋。這個地方周邊有好幾個曾經叫過曲梁的地點,從曲梁的含義來看,這裡在古時候一定是河曲縱橫、魚蝦遍地的。最早提到曲梁這個地名的是《左傳》,裡面說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晉國荀林父敗赤狄於曲梁。狄就是古時對匈奴的稱呼,有各種狄,比如戎狄;赤狄也是狄的一個分支。《左傳》裡說的曲梁應該是曲梁城,現在邯鄲東面的館陶縣,離我去看的這座廣府古城雖然不是很遠,但也不是一處。根據《左傳》所記,這一帶在春秋時期是屬於赤狄之地,後被晉國收穫。到了西漢武帝時期,大約在公元前一百年左右,這裡設立了曲梁縣,而縣城就是現在我要看的廣府古城。當時的曲梁縣屬於劉偃的廣平郡,只是一個小地方,雖有城,不過土牆而已;二、三百戶,一千多丁。但是可以看到,根據歷史記載,至少這裡在二千一百年前是有了一座城。

到了隋朝末年,有一個農民起義了,他就佔了這座城稱王,這個人就是竇建德,他稱的那個王叫做夏王,他把佔的那塊地叫做夏國。竇建德是隋末推翻隋煬帝的一支重要力量,最後在唐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敗於秦王李世民之手。既然這座古城被作為夏國都城,當然竇建德就會把它擴一擴,再加固一下。到了元代,這座城又擴大了一下。

今之廣府古城說的是廣平府的城,這是從西漢的廣平郡沿襲下來的,但是郡治之所一開始並不在這個地方。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設立廣平府,府衙遷到現在邯鄲北郊的永年,就是我要去看的這座廣府古城。這個時候的廣平府應該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級別也還相當不低了。所以,這些明代的知府們就開始認真搞起了基建。公元十五世紀的明成化年間,知府李進在城周圍挖了一道護城河,把弘濟橋下面的那條滏陽河給鉤了過來。一百年後,嘉靖年間的知府陳俎大興土木,把原來的土牆外全部砌上了城磚。在四面的城門上建了城樓子,城牆四個角上還建了角樓。

除了大搞城建,明成化年間的一位知府秦民悅還編了一本名著《廣平府志》,記錄從春秋開始他這塊地上的大事小情,風物長短等等。明代的廣平府轄地還是不小的,有十一個州縣吶,還包括邯鄲這樣的大城市。這部府志後來經過四次增補,就是把後來發生的事情和原物的變化寫成賈雨村言添加進去。最後一次是清代光緒19年的知府吳中彥乾的,這也是最後一次增補,一共印了三百套。這個版本每套二十四冊六十四卷,差不多有一百八十萬字。要說這位吳中彥知府也敢說是著作等身了,這府志摞起來肯定比他個兒高。這部府志得到當時吳中彥的上級領導極大肯定,就是那個直隸總督李鴻章。並且李鴻章還寫了一篇《序》,大加推廣。除了這本,前面其它的增補版都流失得差不多了。現在說“高手在民間”,浙江民間就有一位藏書家叫範欽,他是明嘉靖年間朝廷裡的兵部侍郎。範欽退休以後回到老家寧波,就把他過去的藏書也帶回老家鎖在他的東明草堂裡。隨著藏書增加,他就建了一座天一閣。裡面有藏書真不老少,而且盡是古籍善本。因為這位範欽曾在京城做官,所以他收藏了很多朝廷內部刊物,比如各地的地方誌,其中就包括嘉靖版的《廣平府志》。範欽去世的時候,天一閣藏書有七萬多卷;他的子孫繼承了他的藏書事業。乾隆年間編撰《四庫全書》時,天一閣藏書中的絕大部分列入了書目,其中一部分還全本抄入。紀曉嵐就曾經進入天一閣看書。1982年天一閣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個時候藏書已經增加到三十萬卷,現在可能更多了。能在這裡找到《廣平府志》的現存最早版本,就說明天一閣在古籍收藏界的頂級地位了。

我們現在看到的廣府古城就是嘉靖年間擴建後的結果,看看這個護城河,相當寬,有140米。這麼寬的護城河實在是不多見。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這是西門和西門外護城河上的大石橋。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明代擴建的時候,四座城門都有甕城。現在的西門是沒有甕城了,我去了南城門,外面還有甕城,其它那兩座城門不知道怎麼樣。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甕城的城門並不是正對著內城門,而是歪把子,把正面空出來給土兵站在上面放冷箭。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門洞子裡面的磚。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門券上的石頭和城牆上的磚。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可以看出來有一些是明代原物,有一些是近年補上去的。這個甕城並不是四方的,也不是圓的,我把它叫做老倭瓜形的。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從城裡看城門,可以看出來過去的南大街應該是很寬敞的,現在被民房佔了一部分,城門都快被遮住半邊了。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登城的人路馬路都還在,人路經過了修整,馬路應該是明代原樣。可以看見旁邊明城牆上的嘉靖磚。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買票登上城樓看看。很規整的一座仿明式城樓,灰瓦重簷,歇山頂上山花處還有懸魚。面闊三間,四周還有簷廊。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看看它的大門,雖然看上去無甚光彩,可那門扇卻是六抹頭的,等級相當高了。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簷廊倒是蠻像回事。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建築結構相當規整,可是枋、梁、斗拱上的彩繪可真是湊合,只能叫“塗上了顏色”。看來這還真是仿的明代地級市建築,別說比不上京城裡的皇家建築,連保定直隸總督府那樣的清代省會建築都比不了。城門樓子陰涼處有幾位不知道志願幹什麼的者,我們站在簷廊下聊了聊。我被告知,要是再花二個子兒,你就可以坐上電瓶車在城牆上跑一圈。這城牆一圈跑下來有4.5公里,也就是說跑五圈差不多是半馬的路程。

這座城看上去保存得相當完好,應該還是明代的模樣。四座城門過去的吊橋換成了現代大石橋,四座甕城據說還有倆,我看到了其中之一。城門樓子都沒有了,現在的樓子是解放以後重建的,據說四座角樓有一座是老物件。像這樣完整的古城在華北地區也不多見,戰爭年代肯定是有不少故事的。據傳,抗戰日本投降後,這座古城被偽軍和漢奸佔據,大概有二千多人。他們依靠堅固的城牆和寬闊的護城河企圖自保。當時我方部隊是晉冀魯豫軍區徐向前、李先念部的一個獨立團。因為這座城本身就易守難攻,而且國民黨軍隊不僅在城牆上修築了堅固的工事,還放水淹沒了城周邊的窪地和村莊,我軍便採取長期圍困的戰術。我軍當年是組織當地民兵圍困城裡的敵人,大部隊都調到其它地方打大仗。雖然有空投,但是城裡敵人別說沒肉吃,後來連糠都吃不上了。到了1947年底,國民黨已經顧不上向城裡空投給養,城裡的敵人吃光了褲腰帶和大皮鞋,該輪到吃褲衩背心了。最後沒招了,只好突圍,結果被全殲在城外。所以,解放戰爭並沒有在這裡發生劇烈的攻城戰鬥,整個古城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站在城樓上順著南大街看下去,都是不同年代翻修後的舊屋。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牆上新帖的花磚。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門前新立的沖天柱。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老房子裡賣新菜。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本地特色的二層樓,廣泛應用棕色塗料。這一定是富家老宅,你看那二樓還有一個小陽臺。小姐的繡房肯定是在二樓,她可以不定期站出來在陽臺上往街上拋繡球。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老宅、老牆、老門樓。這座門是典型的坊門,就是說這城過去是按照裡坊制形式建的,自漢代始中國古老的城市佈局。南方自唐末宋初逐漸把裡坊制建築佈局改成了街巷制。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老門樓裡面是這樣的。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這馬宅,門柱的二個柱礎不一樣高,還新裝了捲簾門。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廣平府百貨大樓?這裡是廣府古城的十字大街中心,也就是市井中心。按說應該有一座鐘鼓樓的,不知毀於哪個年代。

冬春相交時,策馬遊冀南之二:廣府古城

街上每隔二十米站著一位志願者,可能有重大行動,我趕快離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