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出圈”:深耕大票零擔,要3年日均發貨量超5萬噸

來源 | 運聯智庫(ID:tucmedia),作者 | 賈藝超,編輯 | 小L


3月10日,安能大票零擔產品即將全新上線。自開年以來,零擔快運領域價格戰輪番上演,先是各家企業中轉費折扣搶復工,隨後折扣力度加大開始搶貨,再接著各家紛紛線上雲招商搶人,安能、百世快運、壹米滴答、順豐快運、中通快運、韻達快運、商橋物流紛紛參戰。相對而言,這些還只是快運圈內的「拉鋸戰」。

而隨著安能全新大票零擔產品的上線,公斤段定位 800-3000kg,並打出「運費1噸比專線便宜100元」的口號,目標直指專線,快運企業開始「出圈」了。

公斤段向上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安能這種公斤段向上探的過程也不算「出圈」。畢竟,像安能、壹米滴答這樣的全網性快運企業的創始人們最初都是專線起家,之後才從市場中切走了適合標準化、產品化的小票產品。

根據一些專線企業的系統供應商提供的統計數據,從 2014 年到 2016 年,平臺總體發車的票數減少了50%,單車平均票數下降了近 35%。這種市場沙漏式的篩選過程中,快運企業逐漸定位出了適合自己的那塊可以標準化運營的產品段。

這塊被切分出來的市場,在大家看來是一個萬億級規模的市場。而在運聯研究院看來,目前小票零擔市場規模約達4500 億元,其中,跨省的長途小票零擔的貨量只有1200億元左右;且目前算得上全網快運的企業也僅有10 家左右,這些企業規模佔全網快運的70%(也就是全網快運 CR10約為 70%),其餘份額散落在二線網絡、區域網和專線手中。

長期來看,隨著品牌商、渠道商、消費者之間的通路縮短,B2B2C訂單將更高頻率、小規模、分散化,整車訂單逐漸碎片化。沙漏式的篩選仍在繼續。

目前 1.2 萬億元市場規模的大票零擔,仍處於分散狀態。過去快運領域出現的全國型網絡,也吸引著一部分人試圖從中再切出一塊大票零擔市場。自 2018 年以來,聚盟、德坤、傳化、三志、運派等大票零擔平臺都加快了步伐,其中聚盟、德坤先後獲得多輪融資,資本的湧入也印證了外界對這一領域的積極預期。

而另一方面,全網快運企業在 2018 年前後紛紛立下軍令狀,將日均貨量目標定位於 10 萬噸。尤其是安能去年發佈的「五年規劃」中提出,要做到「從百億到千億,從萬噸到十萬噸」體量的增長。當前,「黑馬」頻出的快運領域裡,頭部企業顯然想要起到帶頭作用,拉開更大差距,進一步提高一線快運的門檻。

過去,大票零擔對於快運企業來說起著淡季填倉的作用,是平衡運營成本的槓桿。如今疫情之下,這種價格戰不免有利用這一槓杆的成分。但這種槓桿的來回切換中,一些貨物已經流入了快運企業。專線單車平均票數的變化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安能“出圈”:深耕大票零擔,要3年日均發貨量超5萬噸

從價格戰到效率戰

企業的價格戰不是做慈善。無論是受疫情影響,行業的發展節奏遭遇嚴重波折,還是未來全網快運進一步擴大的市場「拉鋸戰」,在安能物流董事長王擁軍看來,最終大家還要回到公司經營的本質——競爭實力到底來自於哪裡?「安能始終堅持兩個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一個是網絡生態,一個是運營效率。」

從過去幾年各路企業對大件快遞這一細分領域的爭奪來看,市場競爭一度進入白熱化。安能通過不斷打磨產品、計拋比改革、服務質量提升、優先中轉保障、派費改革等一系列舉措,其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10-70KGMINI電商系列成為其絕對的「C位」產品。去年「雙十一」就是一次完美的「閱兵」,其單日最高貨量突破 42000 噸,其中 MiNi電商系列票數佔比超過70%。

而此次大票零擔產品的全新推出,對於安能來說是又一次的完善網絡生態的機會。正如數日前王擁軍在「2020安能全國線上招商會」上所說的,從70kg的大件快遞,到 300kg的小票零擔,再到 3t 的大票零擔,安能加盟商可以用有優勢的產品組合、靈活的定價來獲取市場,網絡生態的構建是最核心的競爭要素。

2019 年裡,安能對內對外提到最高頻的一個詞就是「效率」。價格戰的背後是成本戰,成本能力決定著價格能力,安能之所以能夠喊出「比專線便宜 100 元」這個口號,實際上也是源於通過效率提升,強化對成本的管控能力。

「成本」「線路直髮」一直是過去專線企業口中的,優於網絡型快運企業的競爭點。而全網快運企業現有的貨量規模支撐下,安能等頭部企業基本能夠實現全國分撥與分撥之間的幹線直髮車,而中轉頻次的降低,使得安能在幹線運輸成本上與專線不相上下。

此外,安能還具備兩個專線不具備的優勢。

一是實現甩掛運輸。通過統一甩掛,使得同等條件、同樣運輸條件下,運輸生產效率的高低取決於貨物的裝載量、裝卸貨時間、車輛的行駛速度等因素。甩掛運輸節省了裝卸貨時間提升了車輛使用效率,而安能充足的貨源保障,又可以實現多地高效甩掛運輸,使得安能車輛利用率比專線高50%。

二是集中採購能力帶來的成本下降。安能現有車輛4000餘臺,可實現集中採購車輛服務資源,使得安能成本比專線低10%。

幹線直髮及車隊統一甩掛、集採帶來的資產效率提升,降價帶來的貨量規模快速提升,也會成為長期保持低價的基礎。

主動挑起價格戰的企業,背後一定有自己的驅動因素。在王擁軍看來,通過提效來打價格戰,實際應該叫效率戰;如果提效帶來的收益超過每年價格下降的幅度,那麼能夠帶給客戶更低價格、帶給社會更低成本的同時,企業自身的利潤率也獲得了提高,這種競爭就是一種良性的效率戰。

安能“出圈”:深耕大票零擔,要3年日均發貨量超5萬噸

從規模中要效率

如今,我們可以再回過頭來理解安能2019年一直強調的企業目標:「每年多降低一分錢。」從盈利能力方面來看,以安能今天的貨量規模,只要單公斤成本降一分錢,公司一年就會產生一個億的利潤。

而從市場滲透的角度來看,安能向大票零擔市場進軍或許不是疫情下的「偶然」。

一方面,過去專線「線路直髮」的優勢正在被網絡型快運的規模效應抹平。過去兩年,頭部的快運企業的價格策略不是為了搶貨而打折,而是有意地引導線路直髮。我們可以看到,去年上半年裡安能將戰略重點放在拉直線路上,將部分區域時效提升 1-2 天,同時減少中轉頻次,最大限度減少貨物留倉頻率,降低搬運次數,減少破損風險,有效保障貨物在途安全。

另一方面,從成本上來看,專線與網絡的價格競爭成為「幹線+配送」的競爭,將小票零擔與大票零擔的界限定於300kg 前後,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專線與全網快運的價格拐點。舉個例子:假設某條線路幹線成本每公斤0.3元,網絡是每公斤0.6元,接送貨網絡是每票40元,專線每票為100元;那麼,計算下來兩者的拐點是200公斤。

而隨著進軍大票零擔市場帶來的貨量規模提升,安能可以從車線、場地、人效等方面擠出更多的成本空間。正如安能八週年時,安能首席運營官祝建輝所說的,「貨量規模可以從車型使用、重拋搭配上改變,將成本從0.42元 降到0.33元;場地上可以錯開大票零擔與快運的操作時間(降低場地白天的閒置率),將成本從0.05元降到 0.03 元;人力成本直接對標專線,降至0.015元左右。」

可以看到,安能確實是從規模中一分一分地「摳成本」。這種博弈,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全網快運企業從成本上具備向上探的空間,將現有的價格拐點逐步提升。

安能進入大票零擔領域,同時也公佈了一個戰略目標:「三年內深耕大票零擔市場,日均發貨量五萬噸,成為大票零擔市場的引領者。」這給整個市場發出一個信號——市場又多了一類新的「跨界者」,三方物流等貨主多了一個選擇。而過去為這類貨主提供服務的專線,整合迫在眉睫。

此次安能的「出圈」到底能帶來怎樣的效果?未來誰更有機會拿下大票零擔市場?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