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3实验室 新冠病毒被这样“揪出来”

在P3实验室 新冠病毒被这样“揪出来”

近日,武汉,检测人员在对采集来的样本进行标本信息核对。新华社记者 程敏摄

在P3实验室 新冠病毒被这样“揪出来”

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P3实验室标本处理间内,研究人员正进行开盖加样和核酸提取。受访者供图

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而检测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精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里是与病毒‘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整个实验室完全密封,室内处于负压状态,我们喜欢用‘三流’来形容它,即人流、物流、气流的单向流动,确保在里面的污染物不会泄漏到外面而造成污染。”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P3实验室主任林剑国说。而他说的“这里”指的就是P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每天400多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就是在这里开展的。

现在,让我们揭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P3实验室的神秘面纱,看看在这里病毒究竟是怎样被“揪出来”的?

检测流程每个环节都是精细活

实验室内的检测流程可分为5个步骤:样本进入“传递窗”—灭活处理—开盖加样和核酸提取—扩增反应判断结果—高压灭菌。

第一步,采集的检测样本如咽拭子或肛拭子,在进入P3实验室前就得先进入一个特殊的窗口——“传递窗”,这个窗口也叫Air Lock,空气锁,顾名思义,与空气有关。这个传递窗有不能同时打开的双重门,保证传递样本时带进去的空气被隔离在双重门中,确保实验室外的环境不受污染。这也是“三流”中“物流”,样本从这里开启了其在实验室中短暂的一生。

第二步,样本在水浴箱经半个小时56℃的高温灭活,使病毒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使实验员在对样本进行检测时相对安全,但是病毒蛋白的基因序列并没有受到影响。

第三步,进行开盖加样和核酸提取。

第四步,提取的核酸送到核酸检测室内,就要上仪器了。提取的核酸加入扩增试剂中,通过荧光PCR仪进行RT-PCR反应,先将提取的核酸逆转录成DNA,再以DNA为模版,对特定位点进行扩增,利用不同的温度进行变性、退火和延伸,每个循环采集荧光值,45个循环后绘制荧光曲线,用时约110分钟,实验员根据荧光曲线分析判断结果的阴性和阳性。

第五步,实验过程产生的污物通过高压灭菌后,按相关普通医疗垃圾处理。“物流”在这里就结束了。

检测结果经历重重比对与复核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差错。因此,为保障检测的质量,检测结果将经历重重的比对与复核。

据介绍,检测质量的保障措施在检测前就已经开始了,样本采集的医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才能上岗,样本的质量与采集的技术密切相关,每个动作流程都必须按规定进行,样本采集完成后的护送工作也需按照严密的程序,由专人专道配送到实验室。

在检测过程中,实验员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进行每一次测试,不错过任何一个可疑样本,针对可疑样本,还会选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复核确定;其次,按照流程,每进行一批实验,均会随机插入三个以上空白对照,针对阳性样本还会进行病毒基因的测序比对,以防止“假阳性”的出现。

检测后,实验室还会定期随机抽取检测样本送到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实验室也会参加卫生主管部门和广东省临床中心的室间质评,保障检测的准确性。

病毒“侦察兵”业务过硬又英勇

在操作中,实验员面对眼前的样本,需要“一个一个地揭开盖子,进行开盖加样和核酸提取”,这无疑是与病毒的正面交锋。核酸检测的宗旨是高效、有序和安全。其中安全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实验员的安全。

因此实验员要进入P3实验室,首先应在清洁区内穿戴中级防护服,通过缓冲间进入实验室负压工作间,在这里进行标本处理,核酸提取及检测,完毕后进行空间、表面消毒,再按顺序脱下防护服,通过淋浴间更衣后,回到清洁区。这些步骤必须严格执行,一个都不能少。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P3实验室检测团队目前有21人,实行一天三班制。在疫情暴发阶段,为了满足检测需求,缩短检测时间,实验室又在原有团队基础上,从风湿免疫科、血液科等科室的实验室调配了人员。这些病毒“侦察兵”70%以上是硕士以上学历,均经过分子生物学的培训,并拥有多聚酶链反应(PCR)上岗证。

实验室严格遵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生物安全要求,检测人员需在P3实验室负压密闭的空间里穿着三级防护装备,5个小时不吃不喝,甚至穿戴成人纸尿裤以解决上厕所的问题,随时需要面对因负压差及装备严密导致的头晕、呕吐等症状。

“与战斗在病房里的医护人员不同,他们藏在实验室里,每天与病毒近距离接触,是人们看不见的‘最前线’。”林剑国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