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榛子发展现状及高产策略,助农民脱贫致富,少走弯路

榛子又名山板栗、尖栗、棰子等,是我国重要的木本和干果油料树种

榛子果实外壳坚硬,有香气,含油脂量很大,口感好、营养丰富,所含丰富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同时其用途也十分广泛,可以药用、食用以及作为加工原材料,在市场上广受欢迎。据测定,杂交榛子7~20年生的每667m²产量可达100~250kg,按目前市场价计算,产值可达3000~7500元。具有一次栽植多年受益的特点,经济树龄可达20~30年。榛子因为具有投入小、见效快、易栽培、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用途广等特点,现已成为农村山区绿化、脱贫致富的优良树种资源,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以山西省为例,总结了我国杂交榛子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丰产策略。

杂交榛子发展现状及高产策略,助农民脱贫致富,少走弯路

1 杂交榛子发展现状及产业优势

我国杂交榛子发展时间较短,但产业优势已显现。目前在辽宁省中北部地区杂交榛子已成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经济林树种的首选树种。由于人们对干果需求量的增加,榛子的供需矛盾较突出,发展杂交榛子引起重视。山西省已形成3333.3hm²的栽培规模,是我国杂交榛子的主栽区 。河北、北京、山东、河南、山西、新疆、四川等10多个省市也相继引种栽培。我国将成为世界榛子的主产区之一。杂交榛子除抗寒性强,还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和耐瘠薄等特点,在我国发展杂交榛子无疑是一条新的致富门路。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在土地面积广、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杂交榛子在栽培管理上具有省工、省时、投资小等特点,与水果相比可减少40%左右的投入。杂交榛子属于大灌木,树体较小,须根群较大,有很强的固地性,风吹不易落果,抗风力强,水土保持作用显著。榛子坚果含水量低,避光条件下可贮藏两年不变质,既可延长供应时间,又可增加生产者的定价话语权。榛子产业链长,可加工成多种产品,适合规模开发。

杂交榛子发展现状及高产策略,助农民脱贫致富,少走弯路

2 丰产策略

2.1 榛园选址

在北风向阳、小于15毅的缓坡地或较平的山地建园,园地应是砂壤土,年均气温7~13℃,光照好,气候湿润,土壤pH 为6.5~7.8,腐殖质含量高,排灌条件良好、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积水、粘重的土壤不适合发展榛子栽培。

2.2 榛苗选择

选用无性繁殖培育1~2年生健壮苗木,其木质化根应多于6条,有饱满的芽,须根较多。一般选取3~4 个品系的苗木,这对互相授粉较为有利。要将各品系苗木的数量核对以及品种核对做好,把标记栓牢,防止栽植过程中出现混乱。

杂交榛子发展现状及高产策略,助农民脱贫致富,少走弯路

2.3 栽植技术

2.3.1 栽前准备

进行定植前,将腐熟的有机肥按2000~3000kg/667m2的量施加,深翻土壤深度应超过40cm ,平原将土地整平,山丘地应把其修成梯田。然后按照行距和株距分别为3~5m 、2~4m的 距 离 挖栽植穴,穴 径和深度分别为80~100cm 、70~80cm ,将粉碎的干草或作物秸秆放入穴底,将和表土混匀的腐熟有机肥20~30kg回填在上部,对园土进行改良。

杂交榛子发展现状及高产策略,助农民脱贫致富,少走弯路

2.3.2 栽植

栽植在春季进行。榛树应在萌芽之前将定植做好,如果在苗木萌芽后定植,会降低成活率。杂交榛子栽植的最佳株行距为2m×3m 、2m×4m 、3m×3m 、3m×4m 。将一小穴挖在准备好的定植穴中心位置,可以把根系舒展埋进就可以了,在小穴中放进苗木根系并将其摆正,湿土填到一半的时候,轻提苗木,舒展根系,一边填土一边踏实,紧密结合根系和土壤,苗干垂直于底面,埋土深度为根茎在底面 6~10cm以下,踏实,填土平整于底面然后在苗木的周围将灌水树盘筑起,直径和埂高分别为1m、8~12cm,为浇水和蓄水提供方便。栽培后要马上浇水,确保水分充足。次日撒面土封数盘,土厚大约为2cm。

杂交榛子发展现状及高产策略,助农民脱贫致富,少走弯路

2.3.3 整形修剪

(1)整形

杂交榛子有两种树形,即单干形和丛干形,运用较多的一般为丛干形,丛干性培养时间为4 年。首次定植的第一年,将20cm重剪苗干留下,以便于更好的生枝,对3~4个健壮主枝进行培养。次年,短截选留的主枝,再留2~3个侧枝,并对其轻短截。第3年,轻短截选留各主侧枝的延长枝,将开心形树冠形成;一般不剪内膛枝,但是要及时剪除萌蘖枝。第四年,继续对各级主侧枝的延长枝进行短截,继续扩大树冠使其形成丛干形。

(2)修剪

冬季应在休眠期进行修剪,春季在树液流动前进行修剪。盛果时期,要轻剪各主枝的延长枝,剪掉三分之一或一半的长度,使新枝更高的发出。针对树冠内膛小枝,除了要剪掉下垂枝、病虫枝和细弱枝外,不需要剪掉其他的短枝。为了将花芽量增加,使产量提高,应不修剪中庸枝短枝,只将各主枝的延长枝轻短截即可。

杂交榛子发展现状及高产策略,助农民脱贫致富,少走弯路

2.4 榛园管理

2.4.1 深翻翻土

深耕榛树栽植穴以外的树冠投影处的土壤40cm ,长和宽均为50cm ,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深翻扩穴,同时进行施肥,应尽可能将根系损伤减少。每年进行4~6次松土和除草,旨在将园内在草清除干净,对园内土壤进行疏松。

2.4.2 营养搭配

在对榛园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中,施肥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榛树在定植结束后,其整个生命周期都会在一块土地上,这样就会导致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被榛树大量的吸收,进而使得土壤营养不足。因此为了能够确保榛书能够维持正常的生长状态,就需要予以施肥对其进行营养补充,提升榛子的结实量。

杂交榛子发展现状及高产策略,助农民脱贫致富,少走弯路

2.4.3 灌溉和排水

新定植的苗木,应在第一时间进行灌水,并一次性浇透。栽培园一年应灌水3次,在灌水的同时可以配合施肥,3次灌水分别在发芽前后、5月下旬和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进行。

2.5 病虫害防治

杂交榛子病害较少,主要威胁为虫害。病害主要为白粉病,虫害主要为榛实象鼻虫

2.5.1 白粉病

5月上旬~6月上旬,刚开始发病可以使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之后可以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 液 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洒,将发芽的孢子消灭,以免发生病害侵染。在冬季将病枝剪除,带出园地一起烧毁,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病枝、病叶等侵染源消灭。对过密枝进行清理,使通风透光更为良好,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杂交榛子发展现状及高产策略,助农民脱贫致富,少走弯路

2.5.2 榛实象鼻虫

对于此病的防治,可以在5月中旬 ~7月上旬采用20% 雅克乳油1000倍液,或40%杀虫蜱乳油1000倍液,37%杀虫宝乳油800~1000倍液全面处理榛园,一共喷施2~3次,每次间隔15d。还可以用50%腈松乳剂和50%氯丹乳剂,用1:4的比例混合用400倍液喷洒,将成虫毒杀。在幼虫脱果之前和虫果脱落期把4%D-M粉剂撒在地面上,可对脱果幼虫进行毒杀,用量为1.5~2kg/667m²。

杂交榛子发展现状及高产策略,助农民脱贫致富,少走弯路

3 坚果的采收

因为杂交榛子有很多的品种和品系,同时受到生长地气候的影响,通常榛子的成熟期为8月上旬~9月中旬,同一株树也会因光照的不同而导致成熟期的不同,所以在采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当坚果完全成熟之后才可以进行采摘,采收过早榛仁不饱满,在晒干后出现瘪仁,影响质量和产量。采收太晚坚果就会掉在地上,这样既不便于捡拾,同时也会引发鼠害。

杂交榛子发展现状及高产策略,助农民脱贫致富,少走弯路

4 小结

榛子是我国珍贵的木本油料树种,可以利用远缘杂交优势进行平榛和欧榛杂育良种,获得大果、优质、丰产、抗寒性及适应性强并适合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栽培的新的榛子品种。通过组织培养、嫁接等技术尽快扩大繁殖,增加干果和油料的产量,以满足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榛子生产、加工正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在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下,借鉴世界各国发展榛子生产的经验,加强对榛子的科学研究,引进优良品种,榛子产业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