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楚汉相争期间六国复辟贵族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亘古怀念说史


一群墙头草。

楚汉相争之初,项羽分封不公,汉军暗度陈仓还定三秦,六国纷纷响应反叛项羽,结果彭城之战被项羽打败,又复而归楚。刘邦不满这些诸侯王,最后韩信虏魏,灭赵,降燕,灭齐一一消灭。


谈史论今100


在关于六国旧贵族的反秦斗争问题上,历史学家的观点一直都没有统一。许多人都在解决,六国贵族的复国斗争到底算不算的做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一个部分?实际上,许多问题的讨论都在围绕一个问题展开,那就是六国贵族反秦斗争的根本性质,由此分成了大概两个派系。

有些学者认为,一部分的六国贵族大肆鼓吹要恢复到战国时期那种分裂割据的状态,这虽然是观点的落后,但是他们反秦斗争的决心是坚定的,他们属于农民大起义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按照这种观点来看的话,六国贵族与秦政权仅仅是政治观点上的不同而引发的政权的分歧,在1985年第四期的《求是学刊》中,有学者十分赞成此种看法,而且评论这种看法是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

另一些学者认为,这也是我认为正确的一种,六国的旧贵族鼓吹要诛灭暴秦,宣扬要回到战国时期那种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其实在本质上就是为了恢复他们原本的政权,也就是“复国”。为了复国,他们开始宣扬自己的口号,网罗旧贵族,以诛暴秦,顺天意的名义而发动叛乱,征集势力,准备复国。如此时的张耳和陈余,集结力量,准备恢复赵国的政权。

而在张耳之后,各地纷纷效仿,混迹于农民大起义中的六国旧贵族开始了自己的复国之路,如奉武臣之命“略燕”的原秦卒吏韩广,占领燕地后,在此地自立为燕王。原“齐王田氏族”田澹,乘陈胜属下周市军攻打狄城,杀秦县令,占据狄城,自立为齐王。魏国人周市,举陈胜名征“魏地”,攻占后与旧贵族勾结,自立为魏王。各地的旧贵族为了恢复自己的统治而不断积蓄力量,终于在此刻全部爆发。

这些旧贵族起初都是因为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而不断发展,一开始还是为了反秦事业而不断斗争,但是后来随着他们的权力的增大,以及他们复国的愿望,催生了他们恢复政权的行为。从此,六国的旧贵族的主要目的便不是反对秦国的统治了,他们的根本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当然这些行为也与之前秦朝对于六国贵族的处理办法有关,秦国严峻的处理,大大的削弱的贵族的力量,但也为自己的不安定埋下了祸根,终于再后来,六国贵族作乱,使中国回到了纷争的局面。

六国旧贵族的这种行为,对反秦斗争的农民大起义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共有以下几点:

首先,旧贵族的分裂复辟,大大的分散了反秦军队的力量,减缓了反秦军队攻击的速度,给了秦政权以喘息的机会,让他们可以集结军队,调兵遣将,加固城防,从而加大了攻秦的难度,影响的反秦斗争的成败。

其次,反秦斗争中出现了主要目的变化,大部分的士兵反秦的愿望有所消减,降低了军队的士气,涣散了反秦的斗志,削弱了起义的力量。

最后,由于全国又回到了那种诸侯割据的时代,对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使经济水平不断倒退,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青山故垒


六国后人。

秦,被项羽杀了人,刘邦占了地。

楚,项羽尊楚王为义帝,然后杀了。

齐国,第一个跳起来和项羽打。资助赵国,刘邦东出前项羽最大敌人。几次恶战,最后与刘邦联盟,被韩信偷袭。田横逃亡入海,刘邦招归,田横以同为诸侯,今为臣虏羞愤自刎,麾下五百人随同自刎。

赵国,借张陈之争被扶持,陈余扶立,驱逐张耳,资助彭越,最后韩信灭之。

魏,反复于楚汉,韩信灭之,值得一提的是文帝之母薄夫人就是魏王豹的妻妾。

韩王成被项羽扣留杀害,司徒张良一怒投汉,刘邦立韩王信,韩信被匈奴攻击,投敌。刘邦追杀,投入匈奴。

燕,全程酱油,项羽封之辽东被新燕王灭了。





七哥探世界


六国复辟势力:秦朝灭亡的主要力量,又消失于楚汉争霸中

秦国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但是在消灭六国以后,秦皇嬴政并没有对六国遗老赶尽杀绝,反而较为妥善的处置了六国遗老,其中的部分六国残余势力也保存了下来。因为此时的秦始皇把大把的精力放在了修筑工程之上,而不是放在了铲除六国残存贵族的势力,这样就给了六国那些残存势力反秦的机会和希望。

公元前209年,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给六国的复辟势力带来了难得的机会。简单的分析下,这两股反秦势力分别代表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所以从根本上是相对的,六国复辟势力担心陈胜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获得权利,不为所用,甚至以后会成为敌人,所以自始至终,农民起义军在六国复辟势力的眼里只是壮大自己,保护自己的工具,如果农民起义军遭受重创,不见得会去搭救。

不久,陈胜农民起义军遭到秦将章邯剿灭之后,在六国复辟势力中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共鸣,反而纷纷转变旗帜,公开打着恢复六国王室的旗号,以此为节点,战争的性质也从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战争转换为两大集团之间的战争。

公元前207年,刘邦迂回进入武关,到达咸阳附近。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亡。此时的历史走向又发生了变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楚汉争霸,此时的刘邦身边主要聚集着一大批农民将领,而项羽身边全是以前的六国贵族,同时还有部分秦朝降将,换句话说就是以前的贵族。所以此时的战争又回归演变成为两大阶级:农民和地主的战争。贵族想得到分封,农民想得到土地,但两者只能生存其一。

公元前202年,项羽逃离城父,逃至垓下,汉军迅速跟上,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项羽率800余骑兵逃至乌江,接着在力杀汉军数百人后,自刎而死。楚国势力自此渐渐平定。

再回看这场战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民战争虽然胜利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民战争领袖的刘邦和六国复辟势力的代表项羽,却不得不走封建统治的老路,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

在这场角逐中, 刘邦知人善任, 因势利导, 战胜了项羽, 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 建立了汉朝。而项羽具有强烈的旧贵族意识, 不善于用人, 最终灭亡, 自此, \r

六国复辟势力才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





歪嘴说历史


原本这秦末起义就是原六国贵族打翻身仗,其目的也不是争夺天下,而是复国。

即使是最开始陈胜吴广的张楚政权,那也是打的楚国的名号。(当然了,他们比较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是借了个名而已,陈胜自号为王,属于新政权。而且当时各方起义军也大都是张楚麾下,比如张耳、陈余等等。张楚覆灭之后,没有了带头人,六国后人才正是走向前台)

而刘邦原本就是楚人,他的起义军其实也算是楚国的一支,他和项羽共尊小怀王熊心为主。

当然,楚国也只是众多诸侯里的一支,当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原六国大地纷纷响应。那些蛰伏的六国贵族们或是自己号召旧部,或是在能人推举之下,扯起原来的老招牌。

比如原魏国宁陵君魏咎被陈胜旧将周市迎回魏地,是为魏王。魏王咎在梁地被章邯率军包围后,纵火自尽。其弟魏豹从项梁处搬来救兵,又夺回了失去的城池,魏豹自立为王。

魏豹在楚汉之争时首鼠两端,最后被韩信所擒,在荥阳毙命。

原齐国王族田氏同族的田儋自立为齐王;田儋这个人还是很有谋略的,可惜在救援魏王咎时被章邯所杀,其子田市被田荣立为齐王。

后来项羽因怨恨田荣的所作为,在戏水封王时将齐国一分为三,田市被封为胶东王。

田荣索性起兵反项,灭掉了项羽在齐国所封的三个王,其中也包括自己胆小怕事的侄子田市,自立为王。项羽闻讯是勃然大怒,便率兵攻打齐国,田荣被杀。

田荣死后,其子田广自立为王,后被韩信所杀。田荣的弟弟田横逃到一个小岛上,自立为王。汉初时,田横自杀身亡。

陈县人武臣自立为赵王,这哥们儿是胆子最大的,身为陈胜部下,又无王族血统,却敢自立。

但是没办法,赵国当年是秦国死对头,灭国后王族子弟也都死的差不多了。而且武臣手下有着张耳、陈余等一众人支持,势力颇大。而且没多久武臣就挂了,张耳他们立了赵王后裔赵歇为王,也就是赵王歇。张耳、陈余掌控着赵国的军政大权,赵王歇基本就是一个傀儡,最后被韩信所杀。

张良则是拥立了原来韩国公子,横阳君韩成。后来项羽因不满韩王成让张良去帮助刘邦,故意夺去他的王位,将他软禁在彭城。没多久,韩成便被迫害致死。

燕国则是武臣部将韩广,在解放燕地之后,被拥立。后来项羽认为韩广的手下臧荼功劳很大,改封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韩广不服,结果被臧荼所杀,辽东之地也归了燕国。

至于楚国咱们就不用多说了,项梁叔侄拥立的熊心嘛。陈胜被杀后,项梁在薛地立梦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怀王,没多久项梁在与章邯的作战中不幸身亡。熊心在吕臣、项羽、刘邦三位的帮助下,遂渐稳定住了楚地的局势。可惜项羽在推翻秦朝以后私欲熏心,在尊奉熊心为义帝后,又将熊心从彭城迁往长沙郴县,并派人将他在半道上沉江暗杀。

项羽因为弑君,使自己陷入不忠不义的境地,为天下诸侯所不耻。

其实六国主要是三大派系,第一是张楚系,魏国、赵国、燕国都是张楚将领所建立。第二是楚国系,楚国和韩国都是项梁打出来的。第三则是齐国系,老田家一向很独立。

而三大势力,原本肯定是张楚系最强,周市、武臣等人开辟了大片疆土。但是在后来章邯的扫荡下,他们崩得最快。周市、武臣相继完蛋。魏国、赵国也先后易主。最后还是楚国底子硬,四处出兵救援。

当初巨鹿之战,那就是赵国在挨打,楚国出兵救援。而当时上将军宋义太怂,不敢上。而项羽比较猛,杀了宋义,拿了兵权,破釜沉舟,一举覆灭秦军主力。

所以到了战争后期,楚国已经成为了起义军的主导者。如果说要称帝,那肯定是楚国来。

没办法,这个还是要看实力的,当时楚怀王麾下,项羽最强,拥兵四十万;刘邦也不差,灭了秦国。其他五国也就看看样子而已。

当然了,话说回来,那个时候不存在称帝这么一回事儿。不管是楚怀王还是项羽,他们都没法称帝。因为这本来就是一次六国复国行动,大家仅仅就是一个结盟而已,楚国是盟主。推翻秦朝以后,那么自然是要分家的。

这便是为何项羽当时那么牛,但还是没有称帝的原因。他不是不想称帝啊,不然当年看到秦始皇,他也不会说什么取而代之的的话。他更不会杀掉楚怀王。但是没法称帝啊,如果他项羽称帝,意味这天下从秦国变成楚国,秦始皇换成了项羽而已,区别不是太大。

所以六国贵族无论是从实力还是名义上,都不具备称帝的条件。

那么刘邦这个小混混儿为何可以称帝呢?

那就得感谢项羽了。

项羽当年分封十八诸侯,其实就是在为称帝做准备,他将原六国贵族打散,各种矛盾安排。比如原齐国,被一分为三,原齐王被封成了胶东王,齐将被封为齐王。这也为后来齐地的叛乱埋下了伏笔。此外赵王赵歇为代王,张耳以跟从入关之功被封为常山王,同样也是大乱斗。



御前带刀侍卫


六国贵族前期扮演着假装大哥的角色,秦灭以后,就直接扮演者小弟的角色。

灭秦起义,需要六国贵族号召

六国虽亡,但是秦朝还没有收复人心,秦朝的法比之前六国贵族的法要严格,这就形成反差,其实秦国的法也不是暴法,这是有了对比,显得严暴了。六国贵族仍然是有号召力的,在秦失人心后,六国贵族自然看到了机会,开始反秦。为什么说他们假装大哥呢?六国贵族不敢先反,是陈胜吴广这俩小人物先反的,之后形成反秦浪潮,六国贵族才敢反秦。贵族们想富国,又没有那个胆量,只能等待时机。在反秦的过程中,立大功的是项羽,其他贵族军队被章邯打怕了,要是没有项羽打败章邯,还不知道何时能灭秦。刘邦接受秦朝投降,但是刘邦也不是贵族,也是小人物。六国贵族只是仗着身份来号召群众,装模作样,但是他们确实是有用的,因为他们反秦名正言顺,而且解决了谁当老大的问题,直接由贵族领导,不会再内讧。

楚汉之争,只能当小弟

项羽实力最强,分封诸侯,大家都得听,贵族们彻底沦为小弟。楚汉战争中,能争夺天下的只有楚汉,其他诸侯的实力根本不行。连三国之争都没整出来,完全楚汉两方争。韩信打垮了诸侯国,把诸侯给拿下了,相当于又一次灭国了。齐国反对项羽,被项羽一次次揍,贵族们完全就是小弟,听从楚汉两边大哥,谁给的利益多,谁厉害就跟谁混。

总结

六国贵族灭秦有功,不可否认,同时因为他们的不厉害,正好促成了汉朝大一统。这么说好像很贬低他们,但是也真的是这样,要是他们要有能力了,不知道要打多久,那就不是单纯的楚汉之争了。六国贵族扮演者过渡时期的中转角色,完成改朝换代的中转站,也是必不可少的。


未济


秦未乱世楚汉相争期间,那些被灭国的贵族本想趁着乱世在群雄逐鹿中崛起重新恢复故国,可惜都以兵败身死而告终,扮演了秦未乱世楚汉相争中悲惨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