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师,这两次钓鱼有好几次鱼漂不动提竿有鱼,求解决办法?

时过境迁38552089


鱼漂没有动,但是提竿又中鱼。我估计是漂没有调好,钓得太顿了。也可能是铅坠和双饵都躺低了,而且子线还比较长。









上善若水哦


钓友你好,很高兴交流这个问题!无漂相提竿却中鱼,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的次数比较多,特别是是野钓。现在我就个人经历来说一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1.浮漂调的太钝。浮漂调的太钝,以至于有鱼口的时候不能及时的把信号传达到浮漂。就拿我自己野钓来说,因为我是用10多根竿子挂蚯蚓钓草洞,为了方便抛竿所以我基本是把铅坠加大。这种方法虽然是好抛竿了,但是很多时候浮漂连目数和位置都没有动,提竿的时候却中鱼了。[呲牙]

2.走神了。其实在我们垂钓的过程中难免会走神,特别是鱼口不好钓时候,偶尔会想看看风景、看看手机、看看边上的钓友,可能就因为我们那么几秒开小车,鱼就已经吃上钩了而我们却没有发觉。

3.风太大。风不仅会影响抛竿,而是也影响看漂。特别是风又大,又有点走水的时候浮漂或走动、或一会两目一会三目,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鱼吃饵订漂我们还以为是风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漏了一些口。

4.鱼小。有的时候及时你浮漂调的很灵,但是小个体的鱼来吃饵你还是会忽悠,不会认为是鱼口。当然,我也遇到过浮漂只是看见轻轻的像刚刚落水的时候左右摇晃了一下,我也没在意。可是等过了很久没动静,我说提竿换哈蚯蚓,一提竿以为是挂底使劲拉了一下鱼就开始发力了,原来是一条大板鲫已经吃在钩子上了,而我却没有发觉。

5.鱼滑。我在黑坑的时候就遇到很多次这种情况,本来自己用小漂细线,总觉得是可以抓到所有的口,但是好几次都是没动静了提竿换饵的时候发现中鱼了,只是跑了的比较多。[捂脸]

总的来说,出现浮漂没动静却中鱼的原因很多,以上仅为个人经历,仅供交流,如有不妥之处望谅解,谢谢!








胡人913


浮漂没有出现信号,但是抬竿时钩上却有鱼。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巧合,也就是抬竿的瞬间鱼正好吞饵,但是这种可能性较低,发生的概率极小。因此,更有可能是因为钓组以及调钓过于迟钝所导致的。

判定调钓与钓组迟钝的两点原则

如果鱼已经吞饵,而浮漂却没有出现信号,此时必须首先找到症结所在,如果是由于钓组过于迟钝或者是调钓过于迟钝所导致的,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同时出现两种现象:

(1)发生概率较高

当钓组过于迟钝或调钓过于迟钝时,鱼吞饵浮漂不出信号就会成为一种高概率事件,因为鱼吞饵时的力度大小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条鱼吞饵无法让浮漂出现信号,那么绝大多数的鱼在吞饵时也无法让浮漂出现信号。

(2)钩在鱼嘴内

要证实调钓过于迟钝或者钓组过于迟钝,就必须首先确认鱼已经吞饵。有时鱼只是在钩饵附近游动,此时浮漂并不会出现信号,但是抬竿有可能挂到鱼的身体。所以只有在中鱼时,鱼钩在鱼嘴内才能证明鱼确实已经吞饵,从而也就能确定调钓过于迟钝或者钓组过于迟钝。

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

很多钓鱼人会把夏季钓鱼时使用的钓组以及调钓方法沿用至冬季,这样一来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夏季垂钓时鱼吞饵浮漂总能出现清晰的信号,但是到了冬季使用相同的钓组以及相同的调钓方法,浮漂就无法出现清晰的信号了。

这是因为冬季水温大幅下降之后,鱼的活跃性减弱,吞饵时的力度就更小了,所以使用相同的钓组和相同的调钓,浮漂就无法呈现出清晰的信号。也就是说鱼吞饵但浮漂不出信号其实包含两方面的因素,主观因素是钓鱼人没有根据季节变化增加钓组和调钓的灵敏度。客观因素是因为水温降低,鱼吞饵的动作变轻。

可以说,这两重因素是相对存在的。鱼吞饵的力度越大,对钓组以及调钓的灵敏度要求就越低。但是如果钓鱼人能够使用灵敏度较高的钓组以及调钓方法,即便鱼吞饵的力度变得很轻,浮漂也依然能够出现清晰的信号。

提高钓组与调钓灵敏度的方法

钓鱼人常说的灵与钝其实是从两个方面来体现的,即钓组的灵敏度和调钓的灵敏度。也就是说灵与钝是同时受到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仅仅只针对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进行调整是没有意义的。

  • 提高钓组灵敏度的方法

所谓钓组就是指主线、子线、浮漂、太空豆、八字环和鱼钩的总和,其中对灵敏度影响最大的是浮漂、主线、子线和鱼钩。要提高钓组的灵敏度,就必须遵循“细、小、轻”的三字原则。

鱼吞饵但是浮漂却不出现信号,这种情况普遍出现在冬季垂钓小体型鱼种时,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冬季垂钓鲫鱼。由于鲫鱼的个体较小,所以理应使用更细的主线和子线。冬季垂钓鲫鱼完全可以使用0.8号主线与0.4号子线的搭配,这样的线组搭配即便遇到1斤左右的大鲫鱼也完全不用担心切线跑鱼。如果鲫鱼的个体普遍在半斤以内,使用0.6号主线搭配0.3号子线则更加合适。

之所以要使用更细的线组,是因为细线组可以搭配灵敏度更高的浮漂,使用一支灵敏度较高的浮漂对于提高钓组的灵敏度有着巨大的意义。浮漂本身的灵敏度高低主要取决于浮漂吃铅量的大小以及漂尾的粗细,冬季垂钓鲫鱼应该使用吃铅量在0.8克至1.5克范围内的浮漂,浮漂的吃铅量过大灵敏度就会降低。另外,使用漂尾较细的浮漂也能够大幅提高灵敏度。

冬季垂钓鲫鱼袖钩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这是因为袖钩的钩条较细,重量较轻。针对冬季鲫鱼吞饵力度小的情况,使用袖钩能够降低鲫鱼吞饵的难度,这也是提高灵敏度的方法之一。

  • 提高调钓灵敏度的方法

在确保钓组拥有较高的灵敏度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调钓让钓组的灵敏度得以充分的体现。

很多钓鱼人在自然水域中垂钓时,非常喜欢使用调平水钓2目至3目的调钓方法,这样的调钓方法在夏季鱼吞饵力度较大时不会有明显问题,但是在冬季鱼吞饵力度较轻时就明显过于迟钝。正确的调钓方法是调3目至5目,钓2目至3目,这样的调钓方法才能够充分保证灵敏度,当鲫鱼吞饵时浮漂会出现清晰的下顿信号。

总结:根据鱼情灵活应变

鱼已吞饵但是浮漂不出现信号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冬季,特别是冬季垂钓鲫鱼时,由于水温太低,鱼吞饵的力度会明显减弱,因此对钓组以及调钓的灵敏度要求更高。相反,在夏季垂钓时,即便钓组和调钓的灵敏度偏低,也极少出现鱼吞饵浮漂不出信号的情况。所以,钓组的搭配以及调钓不能永远不变,而是要根据季节变化灵活应变。


眼镜哥说鱼


鱼漂不动,提杆有鱼,你要调灵!


鱼漂不动,提杆有鱼,说明你钓的过于钝,鱼吃口了都不知道。这种情况是你的铅座已经到底,子线躺底,鱼儿吃口,未拖动铅座,因此看不出鱼口。还有一种可能情况是,你的主线太粗,鱼口吃口的反应被放小,因此你没能发觉。如下图右边这个浮标,子线躺底,就有可能发生这种浮标未动,提杆有鱼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半水调漂,调灵敏一点,然后再调底,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主线型号,不要一味选择大号线。做好这两步,因为鱼口不错,爆护而回也不困难。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帮到你就好,各位如果觉得有用,加个关注,互相交流学习。

最后祝大家天天爆护,日日爆库,每天满载而归,关键每天都能有个钓鱼的好心情。



三十年来一钓杆


在垂钓中,有的钓友在提竿换饵料时,发现已经中鱼了。象这种情况,相信有很多钓友曾经都遇到过的,像这种情况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去分析分析。

1、调漂过顿

2、鱼口轻,浮漂动作小

3、提竿时鱼追饵上钩

4、水面风浪大,看不到浮漂动作



1、调漂过顿

垂钓中,浮漂没有信号,提竿中鱼,这种情况,与调漂有很大关系,这种现象是钓得过顿。鱼吃饵后停留在原处不动。当在垂钓时,浮漂调得过顿,铅坠到底,子线过长,鱼在吃饵料停留在原地,这时候浮漂一直没有信号,当扬竿后才发现有鱼上钩。

这样的情况。可以重新调漂,钓灵为主,以调高钓低,如调四钓二,调五钓三之类的。让饵料在水底触底或者是悬浮,只要有鱼咬钩,浮漂立马就有动作,从此改变了浮漂不动,扬竿就有鱼。



2、鱼口轻,浮漂动作小

有的时候,浮漂也调灵敏了。但是还是出现浮漂无信号,扬竿后发现有鱼的,这时候可能是鱼口过轻,鱼吃饵比较慢,吃口动作小。这种现象出现在冬季,初春比较多。

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把浮漂换成吃铅小的浮漂,线组换细,重新调漂,以调高钓低,比如调五钓三目,调四知钓二目。让饵料在水里一饵触底,一饵悬浮,另外还要把饵料比重减小,可以在开饵料时加入轻麸。以拉饵为好,拉出来后饵料以黄豆大小为宜,鱼在吃饵时容易吸进嘴里。



3、提竿时鱼追饵上钩

除以上几种情况,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当饵料在水里,鱼还没有吃饵,钩上有饵,正好准备提竿换饵,而提竿时速度比较慢,饵料在离底瞬间,鱼向上咬饵。这时候提竿上岸就有鱼。

这种情况可以在垂钓时,浮漂长时间不动作,可以轻轻的向上提竿约15cm,再放下来,提竿的力度要轻,让饵料在水里动一动。可以每隔三五分钟提一次。成为逗钓,让鱼抢吃饵料。

4、水面风浪大,看不到浮漂动作

在某种环境垂钓,水面有风浪,或者是外来因素,比如船泊经过时引起水面有波浪。浮漂在波浪推动下,浮漂一高一低,这时鱼正在吃饵,很难看到鱼吃饵时浮漂的动作。

这时候可以调高知低目,让浮漂尾出水面一目,这样就容易看漂了。另外波浪在推动浮漂是有规律的,比如波浪每推沉浮漂(看不到漂)一次小1秒钟,然后出水面1秒钟,这就是规律。当每次浮漂被水推的时间超出1秒钟,那么就是鱼在吃饵。可以立即提竿,中鱼机率大。


浮漂不动上鱼,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针对性调节。当钓顿了,可以重调浮漂,以钓灵为主。如果口轻,可以改变饵比重,饵团大小。浮漂吃铅大小等等。当鱼追饵料时,可以试试逗钓。如果是风浪引起看不出漂向,可以从每次风浪推动浮漂的时间长短找规律。

浮漂不动提竿就上鱼,各位钓友认为是哪些情况引起的?是如何处理的呢?分享出来一把交流。


野钓小宫


这种情况一般是浮漂没调好,调钓太钝了。浮漂是台钓钓鱼人的眼睛,我们需要根据作钓时的具体情况,合理调钓,才能抓住鱼口钓到更多的鱼。

首先,浮漂的选择,个人拙见,针对于野钓,漂型的差异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浮漂的灵敏度还是要有所讲究的。鱼情好的时候,主线上绑个塑料泡沫都照样上鱼不误(儿时的回忆),鱼情极其不好的时候,再好的浮漂只是个风景。但在鱼情不好不坏的时候,浮漂的灵敏度与否,反应在鱼获上还是有分晓的,而这种情况正是我们野钓的常态。至于什么样的漂灵敏度高,三个因素:做工好、漂尖细、价位上一般也会更高。(野钓吃铅量不建议选太轻的,除非常钓静水浅水,本人常用2-3.5克之间的漂)



其次,一支漂到手初次使用,先空钩半水调一半目数(比如15目的漂,就调7目8目之类),注意是空钩哦!然后挂上常用的双钩,测出双钩能压下几目,同时得出单钩可以压下几目,记住这些参数,在以后使用这支浮漂时,碰到一些特定情况,你就能准确的判断钩子在水底的状态了。接下来就可以把浮漂修剪到你想要的调目了。

如果是打算钓底,那就接下来需要找底,找底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上钩挂上一块小铅皮,能把浮漂完全压入水中的就行,然后把浮漂上撸至你想要的钓目就可以了。这样就完成了大致完成了整个调漂环节,剩下来就是开钓了。

值得提醒的是,有时候因为走水之类的影响,我们需要钓钝,因为我们不知道子线对线组的支撑力到底有多大,是否能撑起半目或1目漂尾的变化,当钓目大于调目时如何准确判断子线双钩在水底的形态?是双子线躺底?双子线躺底的话是部分子线躺底还是全部都躺底(8字环触底)?这时就需要我们借助单钩所能压下浮漂的目数来做判断了。

比如,半水带双钩调6目,而已知单钩能压下漂尾1目。如果钓目超过8目,那可以判断出8字环已经触底,此时整个钓组已经处在比较钝的状态了,子线很可能是处在一个弯曲的状态。这时如果鱼口很轻,饵料吸入口中以后细嚼慢咽幅度不足以带动触底的8字环的话,浮漂上是不会有任何信号的。而久等的你把竿子提起来,刚巧就中鱼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538ea9fae5d4afab58975960ea3c3b0\

渔歌嘹亮


听你这么说。可能你也是个喜欢野钓的朋友,像你说的这种现象我也遇见过,解决办法有很多种,我只能提供我是怎么解决这种现象的。先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说解决办法。

原因:钓的过于钝了,子线过长了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建议缩短子线长度,拉开铅柱上面的太空豆,让铅柱行程5公分的距离,估计就会解决你说的问题:鱼漂不动提竿有鱼的现象。

不知道我的建议可否能解决你说的问题。


丹江梁俊峰


一般有两种情况会导致鱼漂不动提竿中鱼。


一:鱼漂没有信号中鱼大多情况下钓钝了,导致鱼吃饵之后浮漂反应不出信号。

调整方法:重新找底校漂,至于怎么找底,怎么调漂就不重复介绍了,有太多的文章和视频可以参考。


二:还有一种就是浮漂调钓没有问题,找底也没问题,那就是没有全神贯注的钓鱼,错过了鱼吃的那一小口,之后鱼饵含在鱼嘴里,鱼并没有游动,所以浮漂没有信息,此时再提竿也会中鱼,钓鱼应该做到手不离杆,眼不离漂,才能把握住鱼吃食的那一瞬间提竿,特别是钓粉饵钓灵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老麦的钓鱼日记


在钓鱼时,鱼在水下咬钩都是通过浮漂反映出来的。而且各种不同的鱼,在浮漂上所反映出来的信号也不一样。但有时在浮漂没有动静的情况下,却也能提上鱼来。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钓鱼人一般都会碰到过这种情况。其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要考虑的是不是浮漂调得太钝。在钓鱼时,有的钓友因某些原因会把浮漂调得很钝,甚至于铅坠躺底。这时的子线肯定是弯曲的。那么这时鱼在吸食时有可能是在原地不动,或移动距离不大。鱼在这种情况下吸食时,由于铅坠躺底,子线弯曲,所以也牵动不了主线,或轻微地牵动主线。主线不动,浮漂当然也不会动。而此时你提竿时,鱼正在把饵料吸入口中,以至于被提了上来。




再就是鱼口轻。在钓鱼时经常会碰到有的鱼口轻,有的鱼口猛。特别是在冬天寒冷季节,鱼口更是特别的轻。此时鱼在咬钩时,在浮漂上反映出来的信号也是很微弱的,所以有时不在意是看不出来的。而在你提竿时却中鱼了。



还有就是有时风浪大的时候。钓鱼时由于风浪大,浮漂也会随着上下浮动。再加上长时间的看着起伏的波浪,眼睛也会感觉疲劳。在这种情况下,稍为有一点不注意,就会错过浮漂的信号。所以就会造成鱼咬钩你不知道,而提竿时却把鱼提了上来。


综合以上原因,钓鱼时可以把浮漂适当调的灵一些。这样鱼在咬钩时就能够牵动主线,从而迅速地在浮漂上反映出来。在风浪大的时候换上较为显目的浮漂,这样比较容易看出浮漂的信号。


野钓秦淮


我认为两种原因会导致该情况的发生:客观原因和主管原因。

  1. 客观原因:此时节温差比较大,鱼儿的活性也随着气温有所改变。当温度上升时,鱼儿的活性增高,觅食欲望增大,吃口相对迅猛,所传递的漂相就会明显清晰。当温度较低或降温状态下,鱼儿的活性降低,觅食欲望减小,即使吃口时动作也较轻,所传递的漂相就会很微弱,钓鱼人稍不注意,可能就错过了漂相。
  2. 主管原因:钓鱼人对线组的搭配过大,需降低线组搭配。(1)此时节若钓鲫鱼,主线介于0.6-0.8即可,子线介于0.2-0.4即可。钓体型偏大的鱼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线组搭配。(2)调节好铅坠重量与浮漂浮力比重。题主的情况,一般是铅坠重量过大。(3)子线过长,或者说双钩趟底幅度过大。我会导致该情况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