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5万后,美国承认流感含有新冠!中国才是世界吹哨人和救世主

新冠疫情在美国已成扩散之势,愈演愈烈!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1日19时13分,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达1281例。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24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但这一千多例仅仅只是美国疫情的冰山一角,美国骗了全世界,而中国一直在替美国背锅。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统计与预测,从去年10月1日到今年2月29日,美国国内感染流感的人数在3400-4900万人,而死亡人数则在2-5.2万人。

死亡5万后,美国承认流感含有新冠!中国才是世界吹哨人和救世主

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一系列证据指向美国才是新冠疫情的发源地,美国国内所谓爆发的流感其实很多人本身就是新冠肺炎。

1、伊朗最大的发病地区库姆,最早的3个人,完全无中国接触史,连库姆省都没出过。

2、现在意大利米兰传染病学教授,又发现了一个关于病毒,非常值得引起注意的地方。他表示,根据实验室分离出的病毒株基因分析,明显发现在意大利爆发的疫情,和在中国确诊游客身上分离出来的毒株不同。而意大利的1号病人,一名38岁的男性,现已查明,也无中国接触史,他曾与一位刚从中国回来的同事一起吃饭,但这位同事的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他也排除了和我们有关。

死亡5万后,美国承认流感含有新冠!中国才是世界吹哨人和救世主

3、美国加州已经出现两例患者,既没有疫情重灾区旅行史,也没有接触过已知的新冠肺炎病例;伊朗最先确诊的两位患者也没有中国旅行史;日本一男子从夏威夷旅行返回日本后确诊,短期内并未访问过中国。

3、更重要的是,结合四大洲12个国家的119个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数据,通过全基因组数据解析,追溯传染源及扩散路径。研究发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病毒均是衍生型,而病毒的最早形态和所有衍生形态全部出现在美国。

4、这并不是唯一的研究成果,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结论,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彬表示,“现在看来,海鲜市场不是该病毒的唯一来源。”

5、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目前尚无法确定新冠病毒源头,应避免涉及地域的污名化语言,这没有任何益处。冠状病毒是全球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

死亡5万后,美国承认流感含有新冠!中国才是世界吹哨人和救世主

日本医学专家就无情的揭穿美国所谓流感的谎言:

第一,新冠和流感非常像。早期无症状,无症状感染很多,而美国前期出现过类似白肺的病例却说是因为电子烟。

死亡5万后,美国承认流感含有新冠!中国才是世界吹哨人和救世主

第二,美国之所以没有做“大面积检测”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钱!美国的检测都要自己付费,很多老百姓没这个费用或者不想付,医生或者美国CDC也都不管

,全部按照流感治,治好了就好,治不好拉到,于是乎美国国内感染人数不计其数,但实际新冠肺炎直到最近才有病例数据。

尽管很多证据指向美国,而美国政客、电视台主持人却还在口口声声说肺炎来源中国。

不过,最近,美国CDC终于顶不住压力,也抹不开良心。

在当地时间11日,在美国国会众议院一场有关新冠病毒的听证会上,有议员向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问:目前美国出现的一些表面上被认为是死于流感的病例,是否可能是死于新冠肺炎?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明确表示,目前确实有原本被诊断为患流感,实际却是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的情况。

死亡5万后,美国承认流感含有新冠!中国才是世界吹哨人和救世主

如下是议员哈雷·罗达与雷德菲尔德展开的对话。

“罗达:如果没有检测盒(进行检测),那些易得流感的人会不会被错误归类为其他疾病,而非他们实际患上的疾病?他们有没有可能感染的是新冠肺炎?

雷德菲尔德:标准程序是首先检测是不是流感,如果他们得的是流感,检测结果会呈阳性(被打断)”

“罗达:只有在他们做了检测的情况下。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做检测,我们就不知道他们得的是什么?

雷德菲尔德:正确。

罗达:如果没有检测盒(进行检测),我们是否进行验尸来检测是流感还是新冠肺炎?

雷德菲尔德:疾控中心有一个死于肺炎的检测系统,但不是每个城市、每个州、每家医院都有。

罗达:所以在美国,人们看似死于流感,实际上死于新冠肺炎?

雷德菲尔德:迄今在美国实际上已经以这种方式诊断出了一些“病例。”

上面的对话,你仔细品品!

为了抗击疫情,中国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为全球争取了至少1个月的准备时间,同时为全球试验了各种治疗方案(甚至还冒着巨大风险首次将美国药瑞德西韦临床双盲实验),而现在包括世卫组织和多个国家正在借鉴中国经验,中国专家甚至已经出发支援意大利等国,中国真的不背这锅!

死亡5万后,美国承认流感含有新冠!中国才是世界吹哨人和救世主

说到底,中国可能才是世界的吹哨人和救世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