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歌可泣的北宋名將楊業,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楊家將故事

小時候很喜歡關於楊家將的小說及電視劇,對楊家將滿門忠烈、義薄雲天的氣概欽佩又同情。楊家將小說中的楊業,即是楊令公,擅使大關刀,故有金刀楊業的美譽。他有七個兒子,大郎楊延平、二郎楊延定、三郎楊延安、四郎楊延輝、五郎楊延德、六郎楊延昭、七郎楊延嗣。

在金沙灘一役,楊業與遼軍對峙,雙方大戰。楊業與耶律奚交鋒時中了埋伏,耶律奚守著斜谷口,箭矢之下不能出斜谷口。六郎延昭認為遼兵劇增不能擋,便派七郎延嗣衝出重圍,找主帥潘仁美搬救兵求援。楊業且戰且退,最後退到兩狼山,手下只剩百餘人。楊令公此時盼兵不到,望子不歸。遼兵再次進攻,最後全軍覆沒。楊令公不想被俘受辱,撞死在李陵墓前。

另外還有《穆桂英傳奇》、《楊宗保傳奇》等一系列的楊家將故事,看完讓人既同情楊家的遭遇,恨不得能手刃奸臣和敵人,又怒朝廷腐敗無能,不識忠良。

其實,這些楊家將的故事都是根據北宋名將楊業的形象杜撰出來的,像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物並非真實存在。

可歌可泣的北宋名將楊業,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楊家將故事


據《宋史.楊業傳》記載,楊業(?~公元986年 ),字重貴,麟州新秦(今陝西神木縣)人 ,後漢麟州刺史楊弘信之子。他性格豪爽,不拘小節,喜歡行俠仗義,善於騎馬射箭,喜愛打獵。成年後楊業投歸北漢,輔佐劉崇,擔任保衛指揮使,因為驍勇善戰出名。經多次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多次立下戰功,每次都能取勝,北漢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做"楊無敵"。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征討北漢,因聽說過楊業的名氣,曾經重金懸賞尋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軍的包圍下已成了一座孤城,楊業勸北漢皇帝劉繼元主動投降以保全性命。劉繼元投降以後,宋太宗派遣使者召見楊業,任命他為右領軍衛大將軍。軍隊回朝以後,又加授楊業為鄭州刺史。宋太宗因為楊業對邊防事務十分熟悉又有經驗,又改任他任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駐泊兵馬部署,並將許多寶物密封在袋子中賞賜給他。

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三月,遼景宗發兵十萬攻雁門。楊業領數千騎兵從西陘而出,繞到雁門關以北,往南突襲,大敗遼軍。楊業因此被提升為雲州(今山西大同)觀察使,依然兼任鄭州、代州的職務。楊業從此在遼軍中聲威大震,遼軍但凡見到楊業軍旗,就即刻逃遁。

才能突出的人總會引來一些好妒忌者,楊業也不例外。因為楊業戰功赫赫,引起了許多防守邊境的一些將領妒忌,還有人偷偷上書給皇帝,誹謗攻擊他。宋太宗對楊業十分的放心,他看了這些奏疏,從不多問,而是封好奏章交給楊業自己處理,以示對其信任。

可歌可泣的北宋名將楊業,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楊家將故事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決定北伐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以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雲、應路行營都部署,任西路軍主將,楊業為副主將,西上閣門使、蔚州刺史王侁,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為護軍。

各路大軍接連攻下了雲州、應州、寰州、朔州四個州,軍隊駐紮在桑乾河邊,恰逢曹彬的部隊出師不利,各路軍馬都被撤回,潘美等人回到代州。 不久,朝廷下詔把這四個州的百姓遷徙到內地,命令潘美等人帶領部下的軍隊保護百姓。當時遼國蕭太后和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隱率領軍隊十多萬人,再次攻陷了寰州。

楊業對潘美等人說:

“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朝廷止令取數州之民,但領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雲、朔州守將,俟大軍離代州日,令雲州之眾先出。我師次應州,契丹必來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強弩千人列於谷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眾,保萬全矣。”——《宋史.楊業傳》

楊業這段話透露了三個信息:一是遼軍兵強,不可正面對上;二是朝廷只是讓大軍護送民眾,這個才是首要任務;三是讓百姓出城的同時,設伏於谷口,以保全三州百姓。可以說,楊業將各方面都已考慮清楚,並提出了非常實用的建議。

可歌可泣的北宋名將楊業,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楊家將故事


但是王侁、鄧文裕等將領卻不同意,他們認為已方兵強馬壯,無需畏懼怯懦,應該直奔雁門北川,大張旗鼓地與遼軍對戰。他們還汙衊楊業不肯進攻是有別的心思。

楊業忠烈,雖然他是從北漢過來的降臣,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背叛宋太宗,這麼侮辱他的話,他怎能不出徵抗敵。他說:

“業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宋史.楊業傳》

臨出發時,他對潘美說:“這次行動一定對我們不利。我,是太原的降將,按理應當處死。皇上沒有殺我,恩寵我讓我做了將帥,交給我兵權。不是我放過敵人不去攻擊,只是想等時機,準備立點軍功來報效國家。大家責怪我躲避敵人,我應當率先死命殺敵。”

他又對眾將作了一番佈置,“諸君於此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他希望眾將能首尾相應,互相救援,否則大家都很危險。

可歌可泣的北宋名將楊業,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楊家將故事


潘美等人於是和王侁率領部下的兵馬在谷口佈陣,從寅時等到巳時,王侁派人登上託邏臺眺望,以為契丹軍隊被打敗撤走,都打算爭功,立即率兵離開谷口。潘美不能控制住他們,於是也沿著交河向西南行軍二十里。不久聽說楊業戰敗,立即帶兵後退。

潘美等人這頭爭功卻哪知楊業在另一頭奮力交戰,自午至暮,果然退到谷口。當他見到陳家谷口沒有伏兵時,“拊膺(音同英)大慟”,隨後再次率領部下士兵奮力作戰,身上受了十多處傷,士兵幾乎全部戰死,楊業依然親手殺了數百名遼軍。 後來因為戰馬受了重傷不能前進,楊業被契丹軍隊擒住,他的二兒子楊延玉也戰死了。

被俘的楊業嘆道:

“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宋史.楊業傳》

楊業英勇事蹟被傳為佳話,隨即遼代就有人在密雲古北口修建楊無敵廟,以祀奠楊業。

宋太宗趙光義聽到楊業戰死,非常悲痛惋惜,他下詔說:"執干戈而衛社稷,聞鼓鼙而思將帥。……故云州觀察使楊業誠堅金石,氣激風雲。挺隴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資戰功。方提貔虎之師,以效邊陲之用。而群帥敗約,援兵不前。……求之古人,何以加此!是用特舉徽典,以旌遺忠。魂而有靈,知我深意。"

可歌可泣的北宋名將楊業,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楊家將故事


於是追贈楊業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賜他的家人布帛一千匹、糧食一千石。而大將軍潘美降職三級,監軍王侁免冠、流放到金州,劉文裕免官、流放到登州。"朝廷封楊業的長子供奉官楊延朗擔任崇儀副使,二子殿直楊延浦、三子楊延訓同為供奉官,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同時擔任殿直。

雖然楊家將的小說故事與真實的歷史有所不同,但是歷史上的楊業和熒幕上的楊令公彷彿化身一人,他們一樣的忠誠勇敢,氣節豪邁,忠義剛烈,視死如歸,具有強烈的民族氣節,這種精神蕩氣迴腸,永世不滅。

最後,有必要說一下潘美此人。潘美(公元925年-公元991年),字仲詢,大名府人,是北宋開國名將之一。潘美最初跟隨後周世宗柴榮身邊,趙匡胤陳橋事變之後,追隨宋太祖南征北戰,建立無數戰功,任忠武軍節度使,進封韓國公。因楊業此役被削秩三等,降為檢校太保。潘美在楊家將等小說中即是潘仁美或潘洪。實際上,歷史真實的潘美沒有那麼壞,但是楊業的戰死和他確實有很大關係,也怪不得人們將其形象醜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