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東 坡 赤 壁 秋 懷》

東 坡 赤 壁 秋 懷

鄭能新

走進古城黃州已有些時日了,生活在世人矚目的東坡曾經結廬的赤壁山下,一汪清湖明珠似的嵌在旁邊,丘陵狀的一條山脈如弓一般環繞著,靠南頭的就是名垂千古的赤壁磯,靠北邊的世代傳承為龍王山。

山是好山,古木蔥籠,珍禽聚棲。山雖不高,仙氣鬱鬱。東坡躬耕如此,不亞陶令之世外桃源也。操筆為文,此乃極地。一曲《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成為千古絕唱。人說黃州造就了蘇東坡文學事業的輝煌,殊不知赤壁山也因濡染了這位偉大的人物的文氣而揚名於世。得居於此,別無所求也。

居所旁邊不足千米,即是赤壁公園,公園裡實為東坡紀念館。十多年前,曾專程從幾百裡外趕來面謁東坡先生,那時還小,是一種從眾的心理崇拜著,對東坡先生生活多年的這片土地,只有一點茫然的記憶了。遷居黃州之後,因忙於工作,竟無暇顧及這塊神奇的聖土,不知不覺,半年時光,竟有多次徜徉於門外而未深入其中。遠方的友人來信責怪,說我身邊的東西不知珍惜。他們總希望能讀到我的關於東坡先生的文字。但他們卻不知道,我總想打扮好心情,再有備而去。

不知不覺,窗外的樹葉一夜之間都紅了。看著紅葉中掩映的赤壁公園那別具一格的徽式建築,頓覺是一首首跳動著音韻的詩行。滌忽間,我下了決心,去“丈量”一下那片久違了的聖土,我要在先生的步裡行間尋找他遺失的玉句箴言。

紅葉鋪向公園的路,猶如一條錦毯,也再次證明了秋天是最有詩意的季節。公園較之十多年前確有較大的變化,據說黃岡市人民政府這些年來,累計投入幾千萬元進行了改建、擴建,看得出他們對這位曠世偉人的尊重,同時也看到了他們聰明的一面,利用名人效應開發旅遊資源。

有位仁兄寫了一篇題名為《感謝黃州》的文章,他說:“如果沒有黃州,也許就沒有蘇東坡先生劫後的安然靜養,沒有黃州,中國文化史上最具人情味、最美妙的一頁就不可能出現。

黃州有幸,她以博大的胸懷接納了落難的蘇東坡,又以她淳厚的民風,獨特的地理環境,成就了這位名貫千秋的文化巨擘。

歷史倒了幾個輪迴,與九百年前有著驚人的相似。在這塊被人奉為“風水寶地”的地方,先後綻開了無數的文藝奇葩。不僅有歷史的聖哲先賢,更有現代名儒宿雅,詩人、民主鬥士聞一多,文藝理論家胡風、廢名,作家秦兆陽,文學翻譯家葉君健,他們都以自己的成就,彪炳史冊;當代著名作家、詩人熊召政在這裡《舉起森林般的手——制止》,佔居中國詩壇高峰,隨後又以一部鴻篇鉅著《張居正》摘起了茅盾文學獎的桂冠;而生於斯長於斯的江南才子劉醒龍正是在這裡用心彈奏了一曲《鳳凰琴》,卓越的琴聲使他聲名鵲起,誰能說這不是東坡先生文氣的濡染?

漫步東坡赤壁亭樓之間,傾聽秋風瑟瑟細語,彷彿先生遊走於月光下的草堂,手擊摺扇,低呤淺唱,那用心血鑄就的《前後赤壁賦》,從先生口中噴薄而出,濺出了一個個美妙動人的音符,飛越時空,飛越無限……

站在挹江前,江風獵獵吹來,掀動衣襟,頓時有了大江東去的豪邁。此時此刻,眼前的實景慢慢褪去,幻化出一位清癯老人,仙風道骨般的身姿,佇立赤壁磯頭,對著煙波浩渺的長江大聲抒發他的千古絕唱。

作者簡介:鄭能新,筆名海濱,湖北英山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作家協會全委委員。曾任英山縣文化館館長、黃岡市群眾藝術館館長,現為黃岡市文聯副主席,黃岡市作家協會主席。已發表、出版文學作品200餘萬字,出版有小說集《遙遠的鄉村》、散文集《心旅》、《地坪河》、報告文學集《選擇艱難》。有40多篇入選《小說選刊》、《讀者》、《新華文摘》、《青年文摘》、《青年博覽》、《短篇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等國家級選刊、選本。有多篇作品被選入大、中學生課本、課輔。有作品被介紹到海外,曾獲“西班牙華語小說獎”、“孫犁文學獎”、“曹雪芹短篇小說獎”、“陶淵明散文獎”、“吳伯蕭散文獎”、“徐霞客遊記文學獎”以及中國小說學會、中國散文學會、中華文學基金會、全國政協、國家文化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旅遊局、中華全國總工會等單位文學大獎50多次。為“湖北省政府專家津貼”獲得者,曾獲“湖北省文聯繫統十佳青年文藝人才”、“湖北省宣傳文化系統‘七個一百’百名文學人才”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