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下半場怎麼玩?5條核心判斷撥開行業迷霧

未來的區塊鏈一定是圍繞著使用場景而展開的,而不可能是通過“炒幣”憑空注入價值的。大浪淘沙過後,生存下來的一定是能夠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幫助實體經濟提升效率或降低成本的項目。區塊鏈的下半場,需要重點關注下列五大核心判斷:

1、示範性的商業應用落地是當前區塊鏈領域的最大挑戰也是最大機會。區塊鏈的生命力在於其商業應用的大規模落地和社會效益的實現,可以讓更廣泛的社會群體充分感知其普世價值。這是全行業的期待,也是當前區塊鏈行業發展的瓶頸。一方面,聯盟鏈通過防篡改、可溯源等特徵以降低信息不對稱,實現數字確權,是一種重要的效率提升手段,最先落地會在那些對數據和流程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有需求的領域,如金融、溯源等行業;另一方面,公有鏈的意義在於對傳統經濟系統的通證化改造,重新定義生態內的產、消等各方的分配關係和組織形式,適合用在那些缺乏有效分配機制或可靠激勵體系的分佈式商業經濟系統,是對現有商業形態的顛覆式變革。

區塊鏈的下半場怎麼玩?5條核心判斷撥開行業迷霧

2、資產流量的爭奪戰將決定公鏈的排序。在BAT主導的傳統互聯網時代,流量為王是至上的鐵律。如果說互聯網時代是人類的數字化遷徙,那麼區塊鏈則是物理世界的數字化遷徙。區塊鏈重塑的不僅是人類之間的價值交互,更具意義的是未來AI時代物理資產之間的協作關係。在人類的數字化遷徙中,基於人類活動的社交、電商、搜索等流量場景締造了BAT的商業帝國;同樣地,在未來全面發生的物理資產數字化遷徙中,公鏈作為價值高速公路的基礎設施,所服務物理資產的流量,將決定公鏈在賽道中的排位。

區塊鏈的下半場怎麼玩?5條核心判斷撥開行業迷霧

3、大量幣圈項目會通過收購實體企業來實現商業落地和法律合規。有著雄厚資本加持的幣圈頭部機構缺的是使用場景,實體企業也正好有資金訴求,兩者的結合可以說是各取所需。合規層面,幣圈項目也有強烈的訴求通過收購政府監管體系內的實體企業以擺脫“法外之地”的運作模式。例如,8月17日,Penta 基金會宣佈以每股0.02澳元的價格成功收購澳大利亞上市的物聯網企業 CCP Technologies,該收購獲得澳洲證券交易所監管部門的批准,開創了全球用數字貨幣(Token)收購上市公司的先河。8月27日,火幣集團以6.03億港元的代價成為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HK.1611)實際控制人。

區塊鏈的下半場怎麼玩?5條核心判斷撥開行業迷霧

4、DAPP生態將從數量導向向質量導向轉型。許多主流公鏈號稱已經有上千款DAPP在運轉,但根據加密貨幣研究員Kevin Rooke的研究,當前以太坊和EOS這兩大公鏈平臺上日活用戶數超過300人的DAPP一共只有8個。儘管數量唬人,但所有這些DAPP的日活之合,甚至還不如中國的任意一款主流APP,而且活躍DAPP的類型基本屬於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以及遊戲的範疇,向實體經濟的滲透還比較有限。這背後的瓶頸固然是公鏈的低性能和高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公鏈生態的衡量標準需要從看DAPP數量向商業項目的質量轉型。這就好比衡量一家證券交易所的標準並非掛牌上市企業數量多少,而是成功孵化出哪些厲害的企業。

區塊鏈的下半場怎麼玩?5條核心判斷撥開行業迷霧

5、以退為進是項目方給社區注入信心的關鍵。BTC能夠在熊市中表現穩定,而EOS卻備受詬病,並非技術上的優劣勢真正如此明顯,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的不同點。中本聰在完成BTC的運轉之後功成身退,完成了一次區塊鏈歷史上最偉大的“跑路”,相較而言,EOS卻愈發顯得中心化,EOS核心仲裁論壇(ECAF)不停地以大權獨攬的姿態做出各種決策,使得有人開始建議EOS不要自稱“區塊鏈項目”了。中心化的傾向在普通項目中更加普遍,大量項目方在開銷上不透明,在治理上獨斷專行,顯然有悖於區塊鏈的初衷。未來真正得以長久的區塊鏈項目必然要向BTC一樣迴歸社區,以退為進才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區塊鏈的下半場怎麼玩?5條核心判斷撥開行業迷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