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騰訊憑什麼去贏?


下半場,騰訊憑什麼去贏?

來源 / ToB行業頭條(ID:wwwqifu)

作者 / 王藝多 · 編輯 / Jenny


去年第四季度,整個互聯網圈似乎進入了中場調整階段。

先是9月30日騰訊組織調整,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成立;再是11月26日阿里架構升級,新成立新零售技術事業群;隨後12月18日,百度跟進部門整合,智能雲事業部(ABC)升級為智能雲事業群組(ACG)……

在去年騰訊架構調整時,馬化騰曾對外表示,互聯網的下半場屬於產業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是騰訊未來20年的重要發展戰略。

儘管“產業互聯網”一詞並非馬化騰最先提出,但這並不妨礙他讓這個詞變得一夜流行。如今,幾乎所有公司都在談論產業互聯網。就連一些做文娛、教育等明顯ToC的企業,都說自己在做文娛產業升級、教育產業升級的工作。

從這個角度來說,騰訊在下半場一開始,就造足了聲勢。

然而,外界也有很多疑問:騰訊在上半場積累的優勢,主要還是集中在社交、遊戲等C端業務上,而產業互聯網卻是ToB業務,騰訊憑藉什麼做ToB、其提出的C2B戰略又是否可行?

01

從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切入


今年5月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表示,“在C端,我們有微信和QQ兩大社交平臺,觸達數十億用戶,也有長期積累下來的用戶洞察和運營經驗。騰訊把C端的能力與經驗輸出給合作伙伴,並提供公眾號、小程序、支付、企業微信等連接器,讓企業更好地服務用戶,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最終實現C2B2C的閉環。”

下半場,騰訊憑什麼去贏?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

什麼是C2B2C?總體來說,騰訊要通過凝聚海量個人用戶(C)之力,促使傳統產業鏈各個環節上的企業(B)進行數字化升級轉型,最終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同時反哺個人用戶,達成C2B2C的產業互聯網閉環。

騰訊智慧零售為例。“連接、數據、體驗三個層面塑造智慧化零售模式創新”在騰訊發佈的《產業互聯網報告》中對智慧零售模式進行了闡釋,即以通過數字化工具更準確地瞭解消費者的同時,也以人的深度數字化來重塑運營決策、場景設計和消費體驗。

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把消費者的特徵和行為進一步數字化,為零售行業的“場”、“貨”的運營決策帶來依據和來源,從而推動整個消費場景和鏈條的重塑。

以往,線下的交易數據,要想沉澱到線上很麻煩,最基本也要配備記賬軟件。但當我們把交易環節直接搬到線上之後,這些交易數據也就隨之到了線上,這使得零售產業所涉及到的銷售、倉儲、物流、生產等環節,都有機會針對終端數據的需求進行數字化升級,使供需的匹配效率更高、也使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成本更低。

比如在銷售環節,過去商戶和消費者都是純線下關係。消費者購買商品離店之後,這一次交易就結束了,店主沒有其他方式對顧客進行運營。

而現在,商戶與消費者是線上線下的關係同時存在。當消費者到店購物,通過微信完成支付時,這僅僅是交易的開始。接下來,商戶可以通過企業微信、微信公眾號、商家小程序等方式,向消費者分發優惠券、或者是直接讓消費者在線購物。這種深度運營方式,是傳統零售場景下所不具備的。

以天虹為例,自今年1月起,天虹在全國75家門店上線百貨數字化產品,截至5月底,其導購通過企業微信添加近百萬顧客微信,並對近四成顧客進行標籤化管理;發放優惠券超60萬張,核銷率由傳統發券方式的10%幾何式增長至64%,引流銷售上億元。

下半場,騰訊憑什麼去贏?

事實上,C2B戰略不是拿來就用的,實施需要有一定基礎:一是用戶基礎足夠大,二是使用頻次足夠高。

首先,只有足夠多人使用形成需求,才能激發產業鏈的主動調整。

在C端,騰訊有微信和QQ兩大社交平臺,觸達數十億用戶,這是騰訊在上半場累計下來的基礎。在5月15日騰訊發佈的2019第一季度財報中的數據顯示,騰訊微信與WeChat合併月活用戶數已超11億。如果我們簡單地將這一數字與人口進行對比的話,可以說幾乎人人都在使用微信。

除了用戶量的基礎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使用頻率。

根據去年8月20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對外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去年6月,我國手機支付用戶規模為5.66億,其中,微信支付的使用比例高達95.6%(支付寶為78.1%)。這幾乎相當於所有手機支付用戶都在使用微信支付。

暫且以我們每天線上消費5次的頻率計算,按照這個覆蓋數量,每天就有數十億的個人C端用戶不斷向B端反饋他們的消費需求。

從這裡可以看出,各個互聯網巨頭中,為什麼騰訊有底氣用C2B戰略做產業互聯網。

馬化騰曾經說過:“互聯網上半場是消費互聯網,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這句話也許意味著,上半場結束了,下半場剛開始,但難以忽略的是,上下半場,其實是同一場。

02

成敗的一些關鍵因素

雖然有11億微信用戶,騰訊手裡的籌碼足夠大,但還不足以讓騰訊穩贏下半場。

因為下半場強敵環伺,雲計算領域,領跑的阿里雲已然躋身全球前三;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字節跳動的內容分發、金蝶用友的ERP、CRM……這還沒算國際對手。

騰訊還有其他籌碼嗎?比如騰訊雲。在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中,作為基礎設施的雲計算不可或缺。

根據筆者瞭解,如今,騰訊全網服務器總量已經超過100萬臺,是中國首家服務器總量超過百萬的公司,也是全球五家服務器數量過百萬的公司之一。

另外,騰訊的帶寬峰值也突破100T,是中國第一家達到100T的公司,正式進入了“雙百”時代。這意味著騰訊服務的業務規模、承載的網絡流量都邁入了全球第一梯隊。

下半場,騰訊憑什麼去贏?

還有嗎?被馬化騰在多個場合點名的企業微信也算在內。

回顧馬化騰提出的騰訊七大工具箱:“從表到裡分別是公眾號、小程序、移動支付、社交廣告、企業微信、大數據、安全能力”。其中,社交廣告之前都屬於能直接面向用戶的前端服務能力,而大數據雲計算以及安全能力則屬於後端支撐能力,中間的企業微信承擔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生態大會上,企業微信負責人黃鐵鳴發表了題為《連接產業與用戶》的分享,他表示,企業微信將以開放的生態連接產業,打造產業連接用戶的新模式,實現“人即服務”理念。

而如今,騰訊對企業微信的定位,就是做“企業專屬連接器”


下半場,騰訊憑什麼去贏?

下半場,騰訊憑什麼去贏?


企業微信團隊認為,企業內部所涉及到的人、財、物、事,外部產業鏈上的供、產、存、銷,企業經營所需要的每個環節,都需要進行連接,企業才能實現降本增效。

除此以外,企業微信的另外一個關鍵詞是“人即服務”。2018年3月,騰訊將微信與企業微信打通,企業微信可以直接加微信好友,給微信用戶直接發消息。

人即服務連接了消費者和服務者兩端。根據筆者的觀察,目前屈臣氏服務員正在使用企業微信添加顧客微信,他們對顧客展現的是一個帶有“企業認證”的專業形象。並且新添加的客戶關係會自動同步到企業自己的CRM裡。當有人離職時,屈臣氏可以將離職人員的顧客分配給其他員工,確保服務不中斷,顧客不流失。

也就是說,

企業微信可以通過與個人微信的連接,連通產業與用戶,通過整合騰訊各大工具,為兩端提升價值,最終服務於“上下半場”的過度。

不僅ToC側,企業微信對產業互聯網ToB和ToG側也有戰略意義。

黃鐵鳴透露,騰訊4萬多員工,每天在企業微信30多萬個群裡快速交流,處理公司各種事務,不管是前線的呼喚炮火還是後方的縝密決策,都通過企業微信討論完成。騰訊還把公司的各種辦公系統連接進了企業微信,實現了生產信息與討論決策的緊密結合。

另外,基於企業微信推出的政務微信,也能夠在保障政府部門內部信息數據的安全前提下,幫助政府解決內部數字化辦公管理問題,提升政務辦公效率。

下半場,騰訊憑什麼去贏?

如此前,騰訊與廣東省政府合作推出的“粵省事”,其中協同辦公平臺就是基於政務微信承載的。

目前,包括廣東省公安廳、蘇州市公安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廣東省政府、上海市公安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東省人大等政府機構都已使用政務微信作為專屬公職通訊與辦公工具,覆蓋政府公共行政、稅務、警務、黨建等多個領域。

這些,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其實,當我們把視角轉向海外,尤其是美國市場時就會發現,整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正是伴隨著企業信息化、數字化而演進的。

像Salesforce,Slack等我們熟知的SaaS產品,也都是從最初的單一工具型產品,逐步向平臺演化。在連接更多企業與用戶的同時,逐步嘗試構建自己的業務生態。

很明顯,騰訊C2B戰略也在做這樣的事情。

當整個騰訊產業互聯網生態連接起來之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將會隨著數字化轉型、高效協同連接而實現服務質量、業務營收等方面的持續增長,消費互聯網也會受到產業互聯網的反哺而進一步向好。

互聯網下半場,C2B的騰訊,或許足夠有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