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大戰如火如荼,該去哪裡不能盲目,有的地方不能碰!

搶人大戰如火如荼,該去哪裡不能盲目,有的地方不能碰!

搶人大戰,沒有激烈,只有更激烈。關於搶人大戰,到底有多激烈,有個段子似乎說明了一切:一小夥去西安走親戚,在火車站被警察攔住,警察問:“你是西安人嗎?”小夥:“不是,我來走親戚的。”警察:“帶回派出所,符合親友投靠落戶條件。”另外一小夥旅遊,去西安火車站轉車,又被警察攔住,警察問:“你什麼學歷?”小夥:“本科。”警察手一揮:“帶回派出所,辦學歷落戶,火車票錢報銷。”這還沒完,一小夥在西安街上閒逛,又碰到了警察,警察問:“你是西安人嗎?”“好了別鬧了,我是本地的。”警察:“帶回派出所,讓外地的大學同學來派出所接你,然後同學落戶。”

如果覺得之前西安就夠瘋狂了,3天落戶一萬多人,那麼近期天津的“搶人”,則更顯威力:據稱,線上申請,1天就收到落戶申請30萬份。人搶的來,能不能留得住?人才過去了,能不能發揮其作用?在如火如荼的一片“搶”聲中,有的人看到了機會,甚至準備利用這次機會,在房地產投資上大幹一票。但事實上,冷靜比衝動,在此刻更顯重要。

搶人大戰如火如荼,該去哪裡不能盲目,有的地方不能碰!

搶人背後的目的是什麼?一般認為,“搶人才”的背後,實則是“搶人口”。眾做周知,充足的勞動力,無論是對於中國宏觀經濟,還是地方政府財政,都是核心競爭優勢和有力的人力支撐。不過,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長期低生育率、老齡化加速等問題,中國的人口規模和結構也發生了鉅變。比如,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開始進入負增長階段,6年來累計減少勞動力超2300萬人。

然而從經濟發展的趨勢看,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人口成為影響創新力的根本因素,也就成為經濟發展動力的根本因素。也因此,各地在房地產這個經濟助推引擎暫時“熄火”後,紛紛轉向對人的需求。然而人來了,就一定有前景嗎?或者說,是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值得去擠一擠,湊個熱鬧呢?這就要從數據上來研判了。

比如說天津,直轄市、海河、京津冀一體化、港口……諸多因素讓人們看好這裡,但自然環境的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是一個過程,是多重因素合力的結果。就天津來說,先看它的本外幣存款餘額,人均19.8萬,在諸多城市中並不能算是靠前的,甚至比不過呼和浩特;在二線城市中,也是排名靠後的。如果你想去那裡創業,那就要尋思尋思你的資金鍊、現金流的問題了。

搶人大戰如火如荼,該去哪裡不能盲目,有的地方不能碰!

這樣的事情是不會發生在天津等二線城市的。

另外,一個城市的政策環境,也是要考慮的;動不動就玩“甕中捉鱉”的事情,是難以成為創業者發展的溫床。A股上市公司,2017年天津增量為零,這就需要仔細考察以下,是創業環境有問題?還是當地經濟疲軟?抑或因為近鄰北京吸金能力太強了呢?這個數據,北京的增量是25個。別小瞧這個不起眼的數據,A股上市公司數量,基本代表了一個城市的市場化程度。

如果你想憑藉一己之力,去另一個城市闖蕩一番事業,那麼市場化程度高的地方,才應該是首選。

至於大概關心的房產投資的問題,看看近期的新聞就知道,成都、太原兩地被約談,要求調控不能放鬆,搶人可以,房價要控制。

搶人大戰如火如荼,該去哪裡不能盲目,有的地方不能碰!

什麼意思呢?決策層早就想到了,都知道房價和人口有密切關係,在大量引入人口的時候,勢必會引來炒房客渾水摸魚;有人說,現在還沒有政策出臺,限制人才炒房啊。別忘了,國內的房產投資,賣了才是盈利之道;如果現在急匆匆搶了一批房,接下來就是一系列深度調控政策;人來了,就別走了,同理,錢投進來了,就別想著蹭一把熱點就跑。

總之,經濟發展是複雜的事情,投資則是這複雜的事情中最複雜的因素。熱點出現,應該關注,但不能喪失理智;一味的跟風可能帶來資產的擴張,但卻不能保證資產都能轉化為收益;而已經提前佈局的投資者,倒是可以藉助這股人才熱,重新配置資產,將一部分沒有前景的物業或資產,及時套現,以求在其他市場中,謀求更多機會。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