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

焱九焱


1934年8月,他在《漢字和拉丁化》一文中寫道:“不錯,漢字是古代傳下來的寶貝,但我們的祖先,比漢字還要古,所以我們更是古代傳下來的寶貝。為漢字而犧牲我們,還是為我們而犧牲漢字呢?這是隻要還沒有喪心病狂的人,都夠馬上回答的。”同年12月,他在《關於新文字》一文中進而表示:“方塊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他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他認定“勞苦大眾沒有學習和學會(方塊字)的可能”。

魯迅說這些話,是有歷史背景的,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後,普通勞苦大眾是上不起學的,漢字只能少數人進行文化溝通的工具。不少知識分子開始為中國勞苦大眾找出路,當時的國民政府,章士釗是教育部長,他在探索用拼音代替漢字,通過段時間的教授,可以在人民之間進行溝通。

魯迅是非常支持章士釗的這次文化運動的,儘管這次運動失敗了,但是他們探索的行為是應該肯定的,不要說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是六七年代,中國還有大批文盲,漢字在民國都是富人基層才可以學,只是少數人溝通的工具,沒有大規模的實用價值,所以魯迅大聲疾呼,反對漢字,由拉丁文代替。

當然,魯迅還有另一層目的,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完全擺脫文言文,魯迅在《無聲的中國》中說到,中國人比較保守,折中。比方說,一群人在一個房子裡,有人覺得熱,要求打開窗戶透透風。肯定會有人反對,不過有人提出把房子拆了透透風,肯定會說,不要拆房子,可以打開窗子偷偷風。魯迅當時提出廢除漢字,可能和別人一樣,提倡白話文運動,在《無聲的中國》中,他解釋過。

現在我們基本都能認識漢字,和當時歷史背景是不同的,就象上世紀三十年代黃埔江畔的窮人,天天吃大閘蟹艱難度日一樣。時代不同了,我們不能用現代思維,去看待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事情。


小樓昨夜有東風98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給大家一個選擇題!魯迅在《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 A.認為漢字難學(難認、難寫、難記) B.認為漢字影響了中國科技的發展 C.認為漢字無法現代化。從這三個選擇題當中,你就知道,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的意思是什麼了。魯迅認為:“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決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

不僅僅是魯迅這麼說,還有很多文學家都這麼說。思想家陳獨秀說:“中國文字既難傳載新事新理,且為腐毒思想之巢窟,廢之誠不足惜”歷史學家傅斯年在《漢字改用拼音文字初步談》當中說:“漢字起源是極野蠻,形狀是極奇異”,認識是極不方便,應用是極不經濟,真是又粗又笨,牛鬼蛇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其實,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之一,他之所以這麼說,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清朝後期的閉關鎖國使得原領先於世界的中國被遠遠的甩在後面。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入侵中國、八國聯軍侵華,落後的中國遭遇了種種不幸。這時候,經過開眼看世界的中國知識分子把鬥爭的矛頭對準了漢字。比如魯迅,他就倡導廢漢字,推行拉丁字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A、B、C、D,當時的大文豪們,大多都接觸了西方文化。他們認為,漢字由於繁瑣,不易普及,阻礙了社會的進步,所以建議廢除漢字。魯迅先生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口號的提出,顯示著當時漢字所遭受的屈辱待遇。

說實在的,新中國成立以後,也有很多方案。1955年,在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出現了六種拼音方案,有四種是漢字筆畫式,一種是拉丁字母式,還有一種是斯拉夫字母式。因四種本土方案沒有成功,斯拉夫字母又是蘇聯自創的,沒有在國際上打開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選擇了周邊國家通用的拉丁字母作為未來的新文字。因此,在建國初期,廣大知識分子提議漢語拼音化,政府同意漢語拼音化,這把漢語放在一個新中國發展建設的重要地位。被簡化以後的漢字,沒有以前那麼繁瑣,雖然有他的不足,比起全部拉丁化,簡化的漢字也不失其文化底蘊,保留了精髓,中國文化才能更好的傳承。

希特勒曾說:“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滅承載它的語言;要消滅這種語言,首先從他們的學校裡下手。”文字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漢字中國使用了幾千年,古人也沒有說他很難,反而那些大文豪提了出來。不過,漢字難寫是真的,但是把中國的落後歸結於漢字,並迫不及待的想廢除漢字,學習拉丁文字來爭取與世界接軌,我覺得不可取。關於新文化運動,其目的是解放思想。不可否認,出發點是好的,希望自己的祖國繁榮昌盛,但行為有些不妥。魯迅先生,那麼說,也是為了中國更好的普及知識,讓大眾受益,所以並沒有什麼惡意。不僅僅是他認為漢字難學,很多人都那麼認為。


謀士說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魯迅先生也只是一介凡人,他說的話當然也有不對的時候,為什麼你們總是揪著別人的錯誤不放呢?相傳孔子帶眾弟子出遊,經過河邊一片麥田時,突然風雨同行,孔子便隨口吟詩到:風吹麥田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旁邊的農夫聽到後就反駁道:老人家,你說錯了。眾弟子當然不悅,師尊乃聖人,且是你這凡人能及的?但孔子謙虛的問道:你說我哪裡錯了?農夫便問:老人家你數過麥浪真的就是千層嗎?你數過沙灘上的雨坑剛好只有萬個嗎?孔子道:我確實沒有數過,具體數量我也不知道,那依你看,該怎樣說才正確呢?農夫說:你覺得“風吹麥田層層浪,雨打沙灘處處坑。”如何?孔子笑道:你說的沒毛病,666!


哩哩吶


魯迅:這麼多年了,你們還拿我這句話說事兒,如果你們僅就拿這句話來說,我就再給你們解釋解釋,免得你們再胡思亂想。

第一句:漢字不滅。當年許多人崇尚西學,擬將我華夏包括文字在內全盤西化,我一看這套路不對呀,中華文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承載和表達著我們華夏民族文化,如果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了,還怎麼稱得上文明古國,於是我就奮筆疾書寫下了“漢字不滅”,意思是漢字不可滅,僅此而已。

第二句:中華必亡。這句話是在1935年說的,當時小鬼子已侵佔我東北三省,籌建了偽滿洲國,中華民國政府繼《塘沽協定》後又搞出一個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放棄了華北主權,在軍事上實行不抵抗政策,在政治上又背離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這樣的政府豈能不亡,於是我審時度勢大膽預言了“中華必亡”,主要是指中華民國必亡,意思是說一箇舊時代的滅亡,僅此而已。果不其然,我們在1949年建立了全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國已是名存實亡,看到現在國富民強,我在下邊也很欣慰。

這兩句話僅此一解,別無他意,如有不明,三味書屋茶已備好,請下來一敘!


清風聆雨


1,別拿現在觀點看過去。

2,我要是活在那個時代,我也會想消滅漢字,打倒孔子。

3,魯迅的目的是為了救中國,而不是僅僅為了毀滅漢字而毀滅漢字。

4,魯迅的行為在現在看來,其實是矯枉過正。

5,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你要想救中國,根本沒辦法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能做是或者否的選擇題。

6,所以,魯迅說這個話,如果非要在正確與否定兩個裡面選一個,我覺得做的是對的。


小深刻的舊書


一定要把這句話還原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來思考。其一,當時使用的漢字是繁體字,字形相近的字很多(簡化後的演變過程不再贅述),非常難以辯識,發音也變化多端;其二,當時的書寫使用的是軟筆即毛筆,從練習到熟練需要很長時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用毛筆寫繁體字,實在是非常艱辛的事。對於80%文盲的國家,要快速提高文化普及程度,幾無可能;其三,漢語的邏輯性極其複雜,在表述和翻譯西方文獻時,精確的表達很困難,即便是學習先進的思想和科學技術也存在語言的障礙;綜上,當我們國家不能迅速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不能全面吸取外國的先進思想,文化和技術,我們中華民族還有希望嗎?所以,魯迅當時說的這句話是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和背景的,他思考的是中華民族的未來,只不過,他沒有考慮漢字的簡化和硬筆的普及,得出的結論當然很悲觀。以上是我的思考,不當之處敬請指教!


深以為然10


魯迅先生,說出這句話,是有原因的。

那是因為民國社會,乃至中國古代,所學的、所用的,皆是繁體字,難學、難寫、難認、難記,對於老百姓的普及文化知識,存在著極大的阻礙,自然也就影響中國的進步與文化的改良。(注意:民國時期,還沒有如今的簡化字與漢語拼音。而當今社會的我們,學漢字則是挺方便的,畢竟有拼音嘛,不過,這當然也要感謝“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他發明了拼音,來幫助國人更方便的學習。而民國時期的先人前輩們,相對來說,就困難多了,沒有拼音與簡化字。故而,新文化運動的那些大師巨匠們,才會發出這樣激憤的感慨,才說出這麼容易讓人誤解的話來。)

魯迅先生、陳獨秀先生、梁啟超先生…這些文壇泰斗、學界大師們,都是非常愛國的民族脊樑。他們為了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憂思深遠,用心良苦,急切地盼望著中國人民的進步,尤其是思想上的改變。

我們這些新一代的中華兒女,不能以最壞的惡意去誣衊誹謗這些逝去的先賢,不能用膚淺的認知去妄加揣度大師們的拳拳愛國之心。

大師已去,浩氣永存。

懷念魯迅先生,也懷念民國的那些大師泰斗們…








湛雲居士朱曉風


魯迅說的這句話,本身具有迎合某種勢力,是對祖國的叛逆,愛國的作家不會這麼說。世界上漢字是最優秀的,中華民族5000年一直就這樣傳承,怎麼到了魯迅這裡,就想滅亡漢字?如果中國人不說自己的語言和書寫自己的文字,請問中華民族在那裡?中國歷史在那裡?罪人啊。


笑著看西方


為什麼魯迅這樣的知識分子在當時沒能在國家裡好好度完餘生,就是在解放後也沒能發揚提倡魯迅文化和精神呢?因為他的思想就是代表窮人,摒棄剝削階級。與統治階級格格不入。中國的漢子歷經幾千年發展,只為統治者服務。這就是漢子最最基本的初衷。貪汙腐敗當今如此盛行就是得益於中國這種封建文化的影響。


隱慧淘心楊傑偉


沒有魯迅這樣的大文豪來批判漢字的難,哪來的漢字拼音化?

現在上過學的都享受現在學習漢字拼音的便利的好處了。以前沒拼音學漢字,一個字的發音,就天南海北的,遇到不認識的字,立刻懵逼,而現在查一下字典,看一下拼音就知道了。而過去的人只要認字就是門手藝,就是很牛B了。

魯迅曾經說過:一個關閉著門窗的屋子裡有很多人,一部分人感覺很悶,想提議打開窗子,但肯定有人會反對開窗子,那想開窗子的人該怎麼辦?那只有提出把房頂掀開透透氣,那麼大家各讓一步,就把窗子打開了,想開窗子的人就達到了目的。所以說,魯迅說的漢字不滅就是他的掀屋頂達到開窗子的理論。

這是不學無術的又不愛學習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