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謬論批判1——大道至簡


武術謬論批判1——大道至簡

本文作者薛金銀拳照

“大道至簡”是一句非常容易被誤導的話。經常有人說,“大道至簡”就是越高明的道理越簡單,比如用一句話就可以解釋,就能說明白的道理。然而現實中,號稱不立文字的禪宗,有大量的公案,偈語,論,解等文字。《道德經》全文5000多字,論語一萬多字,聖經100多萬字,更不用說浩如煙海的24史。

其實大道一點都不簡單,人類幾千年的進化,關於道德、法律和倫理規則至今還在紛爭不休。喜歡簡單不喜歡複雜是人類的本能,但是本能不代表是對的,人類在地球物種競爭中佔據絕對優勢,一方面利用本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約束本能。

本文首次於2020年1月26日同步發表於“武藝縱橫”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

在武術方面,“大道至簡”被錯誤理解的兩個典型例子是:1.拳術越學越簡單。“形意拳只要學三體式站樁就可以了,或者只要學會劈拳母拳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重要”,“八卦掌只要學會單換掌就可以了”,“太極拳只要學會站樁就行了,多了沒有用”,諸如此類。2.一句話就能說清楚。“遇到明師,一句話就指點明白了”。

首先說第1個問題:“大道至簡”最大的惡果,就是拳越練越少,動作越傳越少。作為一名傳統武術老師,如果只會套路不會器械,學生想學器械現學就來不及了。武術要發展,必然是朝著體系化、精細化發展。“藝多不壓身”,學習傳統武術,會的越多,道路越寬。一個好的拳種,應該具有豐富的體系。體系首先是可以講故事,故事性讓該拳種更方便流傳;體系同時提供了完善的訓練內容和模式,為不同的人提供了不同的學習路徑,無論年少年老、有基礎沒基礎,都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形意拳的五行拳和十二形拳體系中,十二形的出現,是為了彌補五行拳動作較少的缺陷,十二形拳的動作比五行拳複雜,也為形意拳適應不同場合(如一對多、複雜地形等)下的對抗提供了基本技法,十二形拳的出現代表了形意拳體系的豐富和完整。後人可以在十二形拳上繼續增加新的形,只要這個形對現有的五行和十二形動作有補充和提升作用,那麼新的形就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八卦掌中,六十四手的出現,也是為了彌補八卦掌走圈動作的進攻性不足而設計了直趟子練法,六十四手被稱為八卦掌的不傳之秘,就是因為其技擊性實戰性強。只練單換掌和雙換掌,是練不出打人的功夫的。那些“練好站樁,就學會了太極拳”、“懂了起式,自然懂了全套”的說法,只是為不願意多練出汗的懶人準備的託詞而已。基礎動作很重要,不代表基礎動作就是一切。

再說“一句話就能說清楚”這個簡單。不可否認,有些人單刀直入,一語中的,但是,這需要實力、觀察力和理解力做基礎。這一句話是很多年的積累,並不是是隨隨便便說出來的。只有豐富的經歷和閱歷,才能說出那至關重要的一句話。這樣的簡單,還是來自於複雜的經驗。這是化繁為簡的簡單,沒有繁雜,就沒有簡單。另外,這一句話是有針對性的,不是普適的,需要根據習練者的水平、身體素質、動作特點來指點。不同的人做三體式都不一樣,何況踢打摔拿的動作,但高明的師傅,一定能給練習者最需要關注的哪一點。以現代搏擊為例,除了學習基本的手法、步法、腿法,打法、摔法、鎖法等之外,還需要學習節奏控制、攻防意識等心理因素訓練,在對抗之前,還需要熟悉場地,瞭解對手的身體素質、步長、臂長、出拳速度,動作的優點和缺點,制定相應的對抗策略,上場後還需要根據實際效果進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對抗比傳統武術的單人套路和雙人對練複雜,但是傳統武術的單人套路也需要演練動作的速度、力量、造型和精氣神,武術練的好,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面面都要照顧,缺一不可。

凡是有生命力的東西都不簡單。汽車、飛機、火箭都是由無數個零件組成的,人體也是由很多器官組成。越複雜的東西,越需要各種各樣精密的控制,複雜和精密結合,就是生命和智能的典型特徵。武術動作練習,是無數次對自己原始動作進行矯正、克服和提高,形成肌肉記憶,從而實現“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外形動作的變化,需要大腦進行協調,因此傳統武術是一種身心合一的體育運動。動作的體系化、複雜性和精細化是武術發展成熟的標誌,也是拳術生命力的表現。

武術謬論批判1——大道至簡

張勝利拳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