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谬论批判1——大道至简


武术谬论批判1——大道至简

本文作者薛金银拳照

“大道至简”是一句非常容易被误导的话。经常有人说,“大道至简”就是越高明的道理越简单,比如用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就能说明白的道理。然而现实中,号称不立文字的禅宗,有大量的公案,偈语,论,解等文字。《道德经》全文5000多字,论语一万多字,圣经100多万字,更不用说浩如烟海的24史。

其实大道一点都不简单,人类几千年的进化,关于道德、法律和伦理规则至今还在纷争不休。喜欢简单不喜欢复杂是人类的本能,但是本能不代表是对的,人类在地球物种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一方面利用本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约束本能。

本文首次于2020年1月26日同步发表于“武艺纵横”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

在武术方面,“大道至简”被错误理解的两个典型例子是:1.拳术越学越简单。“形意拳只要学三体式站桩就可以了,或者只要学会劈拳母拳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重要”,“八卦掌只要学会单换掌就可以了”,“太极拳只要学会站桩就行了,多了没有用”,诸如此类。2.一句话就能说清楚。“遇到明师,一句话就指点明白了”。

首先说第1个问题:“大道至简”最大的恶果,就是拳越练越少,动作越传越少。作为一名传统武术老师,如果只会套路不会器械,学生想学器械现学就来不及了。武术要发展,必然是朝着体系化、精细化发展。“艺多不压身”,学习传统武术,会的越多,道路越宽。一个好的拳种,应该具有丰富的体系。体系首先是可以讲故事,故事性让该拳种更方便流传;体系同时提供了完善的训练内容和模式,为不同的人提供了不同的学习路径,无论年少年老、有基础没基础,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形意拳的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体系中,十二形的出现,是为了弥补五行拳动作较少的缺陷,十二形拳的动作比五行拳复杂,也为形意拳适应不同场合(如一对多、复杂地形等)下的对抗提供了基本技法,十二形拳的出现代表了形意拳体系的丰富和完整。后人可以在十二形拳上继续增加新的形,只要这个形对现有的五行和十二形动作有补充和提升作用,那么新的形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八卦掌中,六十四手的出现,也是为了弥补八卦掌走圈动作的进攻性不足而设计了直趟子练法,六十四手被称为八卦掌的不传之秘,就是因为其技击性实战性强。只练单换掌和双换掌,是练不出打人的功夫的。那些“练好站桩,就学会了太极拳”、“懂了起式,自然懂了全套”的说法,只是为不愿意多练出汗的懒人准备的托词而已。基础动作很重要,不代表基础动作就是一切。

再说“一句话就能说清楚”这个简单。不可否认,有些人单刀直入,一语中的,但是,这需要实力、观察力和理解力做基础。这一句话是很多年的积累,并不是是随随便便说出来的。只有丰富的经历和阅历,才能说出那至关重要的一句话。这样的简单,还是来自于复杂的经验。这是化繁为简的简单,没有繁杂,就没有简单。另外,这一句话是有针对性的,不是普适的,需要根据习练者的水平、身体素质、动作特点来指点。不同的人做三体式都不一样,何况踢打摔拿的动作,但高明的师傅,一定能给练习者最需要关注的哪一点。以现代搏击为例,除了学习基本的手法、步法、腿法,打法、摔法、锁法等之外,还需要学习节奏控制、攻防意识等心理因素训练,在对抗之前,还需要熟悉场地,了解对手的身体素质、步长、臂长、出拳速度,动作的优点和缺点,制定相应的对抗策略,上场后还需要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比传统武术的单人套路和双人对练复杂,但是传统武术的单人套路也需要演练动作的速度、力量、造型和精气神,武术练的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面面都要照顾,缺一不可。

凡是有生命力的东西都不简单。汽车、飞机、火箭都是由无数个零件组成的,人体也是由很多器官组成。越复杂的东西,越需要各种各样精密的控制,复杂和精密结合,就是生命和智能的典型特征。武术动作练习,是无数次对自己原始动作进行矫正、克服和提高,形成肌肉记忆,从而实现“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外形动作的变化,需要大脑进行协调,因此传统武术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体育运动。动作的体系化、复杂性和精细化是武术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拳术生命力的表现。

武术谬论批判1——大道至简

张胜利拳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