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祠位于淮安城西南隅蒲葭巷内,曲径通幽,水石映带,环境优美


二帝祠位于淮安城西南隅蒲葭巷内,曲径通幽,水石映带,环境优美

二帝祠位于淮安城西南隅蒲葭巷内,曲径通幽,水石映带,环境优美。

  二帝祠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时“邑令黄文焕建书院,与士子讲学,其中内有二帝祠”,祀文武二帝(即文昌帝君和关圣帝君)。清“康熙漕督施世纶重修”。二帝祠大殿有康熙年间修建时所制的匾额。清“乾隆己酉、庚戌(1789、1790)间邑人李氏朴安倡募兴修,添建吕祖殿,在当日已为游眺最胜之所”。“咸丰丙辰年(1856)邑人丁晏创建广厦六楹,额曰‘秋水蒹葭馆’”。

  二帝祠原为道院,至一九三九年二月淮安沦陷后,在日伪的践踏下,二帝祠遭受严重破坏。目前只余屋数间,大殿尚在,现为淮城镇环城村九组所在地。  

 二帝祠的历任道长,据不完全统计,自咸丰以来为:晴岚道长、潘道长、梁道士、周还须、唐崇修、周崇智、周明成等。  

 二帝祠址东西宽约十六丈、南北长约二十二丈,占地面积约六亩,共有房屋五十七间,为淮安游览胜地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赞颂和留连。如:清顺治间诸生戴时遴的《万柳池晚眺》写出了二帝祠周围的优美环境,诗曰:  

 白蘋秋水近柴荆,薄暮间穿柳岸行。

  雉堞烟中过帆影,仙楼云外落棋声。  

 人归远浦传菱唱,鱼跳清波引钓情。  

 如此风光堪寄傲,何缘愁恨似虞卿。  

 又如清道光诗人宿迁陈瑞芝《淮阴二帝祠题壁》刻画了二帝祠的迷人景色。  

 半为城市半汀洲,芦荻萧萧引兴幽。  

 一径蘅芜通上院,数重楼阁占中流。  

 窗开云影来鸿雁。檐压波痕起白鸥。  

 到此尘心清似洗,诗情画意足千秋。  

 清道光诸生秦友白(字小游)《题蒲葭巷二帝祠壁》:  

 宛转湖山曲径通,苍葭四面晓烟笼。  

 晨钟一响人心豁,野鹤数声天地空。

  鼓枻渔郎秋水好,烧香士女绿阴中。  

 飞来阁上流清响,迸入炉烟散午风。  

 清末民初清河著名文人吴涑(号温叟)曾多次游览二帝祠,他在题为《游圆灵道院》的一首诗中写道:  

 一别山阳几岁华,重来深巷问蒲葭。  

 细荷拓地仍三亩,垂柳当门又一家。   

今日题襟新伴侣。当年辟社旧茶瓜。   度生桥上题诗处,剩有沈沈夕阳斜。  

 经西长街进蒲葭巷向西,过度生桥,便达二帝祠。祠门匾额为“水镜圆灵”,大门里靠东朝南一间为山神祠,内供山神像一尊,两边有童子像二尊。连结山神祠朝西有字纸库,进二门,东有荷厅三间,为游人栖息、观赏湖光水色之所。向西经过道,便见二帝祠朝南大殿三间,卷檐,殿中供文武二帝,均为泥身装金,有一人多高。东面有配像四尊,白马一匹,马童一尊。东边还有观音木身装金像一尊和许(逊)、陶(宏景)二真君(俱名医)塑像,两旁有钟鼓架各一个,分别置大铁钟一只,大鼓一只。西边有关帝配像四尊,赤兔马一匹,马童一尊。还有太乙救苦天尊像一尊,火星像一尊,灵官木身装金像一尊。大殿中悬有匾额五块:康熙年间“文武圣神”匾在上;乾隆年间“允文允武”匾居中;同治年间“经纬天地”匾居下;道光年间制“经纬三才”匾在卷檐内;同治年间所制“经天纬地”匾在卷檐外。院心里置铁鼎一尊。大殿南对面有楼三间,名为“三元楼”,楼南檐上下均为格扇。楼上一分为二,朝北是戏台式,上供魁星像一尊,面北而置;楼上朝南祀天、地、水三宫,面南而置。“三元楼”之南有朝北房屋三间敝檐格扇,为道人住房。在二帝祠大殿西厢是财神殿,供有财神像一尊,配像一尊。

  昭忠祠在大殿后面,坐北朝南二间格扇走廊,同治年间建,祀清代“淮安一府六县,阵亡殉难官民”(《重修山阳县志》)。中间供道光年间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关忠节公(天培)牌位。两旁是其他将士牌位。昭宗祠东山有朝南三间房子,格扇门,四周有走廊,清团练大臣晏端书匾额“雪鸿轩”于门上。在雪鸿轩南对面,有朝南三间楼,楼上下皆为格扇,前有小院,此楼为观音楼,楼上供千手观音像。   大殿西山有楼一大间,上有一匾为“飞来阁”,是陈国瑞题写,楼上有栏杆,楼下格扇,楼上供吕祖木身像,其颈、肩、腕、胯、膝、踝、趾等皆可转动,身穿有内衣棉袄裤,外着道袍,头带纯阳巾,足穿朝靴。清道光诸生周宜(字竹谿)《飞来阁与道士闲话》诗曰:  

 游心方欲倦,与尔暂徘徊。  

 阁果伊淮建,飞从何处来?  

 灶留黄鹤守,门对白云开。  

 得此清闲乐,何难悟劫灰。  

 阁西北有小门,门上嵌白矾石上刻阳文“阆苑”二字匾额一方,门内有朝东一大间房子名“息息居”,匾额为程良贵所书,屋内供柳真君塑像。同吕祖塑像一样,周身关节都能转动,有配像两尊。北有小院,院内有朝南房屋一大间,程良贵书魏体匾额“半宫”二字,屋内供斗母木身装金像。东有玉天王,身高八尺,手举乾坤圈;西有法天王,手拄降魔杵,身高也有八尺。二天王都是泥塑彩像。在“斗宫”院内两边有痘神殿,内供五位痘神,均为泥身装金像。院内还有一百多年的银杏树一株。  

 “息息居”向南有朝南带走廊房屋三间,程良贵题魏体匾额“梦醒轩”悬于门上,“为游人憩息之地”(段朝端《跰躃余话》)。接梦醒轩西山有一间朝南房子,内有石碑一块,约一丈多高,上端刻有阴文《太上感应篇》,下端刻“太上老君骑牛图”。院中堆有假山一座。东有小门,门上有一块长条白矾石,刻有阴文篆书“别有天地非人间”,为唐代诗人李白名句。

  “秋水蒹葭之馆”在西南近水处,丙辰春(1856)邑人丁晏创建。“广厦六楹,后窗前楹,轩牖洞开,额曰:‘秋水蒹葭之馆’”。丁晏复题楹帖云:“月朗云开,容我百觥邀客饮;波平风静,有人一棹听渔歌。”(丁晏《城西道院新建蒹葭馆记》)。匾额为隶体字,为名书法家吴让之手笔。“面东旧额‘活泼泼地’四字孙沄云书,行草,甚妙”(杨庆元《春宵□剩》)。吾淮文人雅士常来此吟诗作画。丁晏有诗曰:  

 蒹葭行馆集飞仙,一带丹房近水边。  

 才别鹤亭辞故处,①特来莺谷贺新迁。

  幽居正届添楼阁,②寰宇旋看靖燧烟。  

 指日时平骢马驻,春驹先报小春天。  

 原注:

(1)三仙楼有掩鹤亭。(2)时方营建屋宇。  

 二帝祠环境优美,清幽僻静。“面池深广,遍植芙蕖,绿水澄清,朱华掩映,招凉却暑,风景宜人。”(丁晏《城西遭院新建蒹葭馆记》)吸引了许多读书人来此苦读,如邑人田毓璠(鲁屿)、丁宝铨(默存)等青年时代就经常驻足于此,刻苦自学,后来均中了进士。从清末民初至抗战前夕,此处先后曾开设茶社、卖茶点,计有“清林阁”、“蒹葭会馆”、“万柳茶社”等,并设书场,讲评书,是夏季消暑纳凉之佳境。人们到此一面乘凉,一面品茗听书,为一时之乐。  

 一九三八年,佛教居士兰仲轩曾借居此馆创设“敬业社”,并对原房屋大加整修,许多善男信女不时来此念经拜佛,为一时之胜。工程甫竣,淮城即告沦陷。

  作者附注:   本文承周明成(75岁)老先生提供部分资料并多次核对,谨此表示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