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怕麻烦,什么叫"麻烦",看完才知道


人人都怕麻烦,什么叫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麻绳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眼,被五颜六色的尼龙绳所取代,寻常生活中用麻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对麻的依赖也越来越低,"麻"似乎己成了一种历史见证,离我们越来越远。

有些地区己不再种麻,传统的打麻绳、搓麻捻等古老艺术也己消失,只能在书本上有所见到,据《天工开物》记载,古人利用构树等物造纸时,要经过采料、晒料、蒸煮等大小七十二道工序,处理程序繁多,所以人们常说"麻烦",便是这一词的由来。

薅麻,汇麻是一项体力活,仅适合身强力壮的人

在豫中平原的乡间,过去常有种麻的习惯,所种的麻也以苘麻为主。茼麻是一种锦葵科一年生亚灌木草本,边缘具有细圆锯齿。

人人都怕麻烦,什么叫

民间有言:清明前后,种麻点豆。麻喜水爱潮湿,多种植在地势低洼的沟渠里,洼地汇水聚肥,土质较肥,不仅有利麻的生长,而且可以避开风的侵袭,在四面一隅的田园勾起一面顽强的生命墙。

农历九月,金风乍起,麻叶变黄,这时麻杆长成了个,人们便开始忙活了起来,在田间不断收割,俗称"杀麻"。杀麻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是两种,用镰刀割或者直接连根拔起。不过薅麻最为费时费力,可是却最为有效,但不是一般人就能够胜任的,只有那些身强力壮的人才可以完成。

乡间有言:种麻容易汇麻难。选择一处合适的地方进行汇麻,看似容易,实则较为困难。

好在旧时雨水丰富,村里村外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坑塘,常年洼着一沆水,但并非所有坑塘都适合汇麻的,水太浅,埋不住麻捆,泡不透;水太深,阳光照不到水底,汇的太慢,而且水深,不利于楔木桩,麻捆固定位置也会很困难,也会给捞取造来很大的不便。

人人都怕麻烦,什么叫

除了对水深有要求外,汇麻的坑塘还必须具备其它条件,例如坑塘上要有一处空地,这样便于出麻和驾子车的出行;坑塘边最好还要有树木,这样可以便于扯绳子晾晒麻皮。

在乡间薅麻与汇麻都是一项极其繁琐且又脏又累的农活,往往从"杀麻"开始全村人便开始一起劳作,合力协作,壮汉们在汇麻时穿个冰凉的裤衩站在冰凉的坑塘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劳动强度之大,工作环境之恶劣,对农人的体力与耐力都是一项挑战,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

汇麻时节整个村里都弥漫着一股丑味

在以前的乡间,人们世世代代相传的就是这种原始的工艺进行汇麻,没有任何的铺助手段,完全靠自然发酵。当然,这种代代相传的汇麻手艺,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人人都怕麻烦,什么叫

在我的印象中,祖父将麻捆沉入水底后,三五天功夫,整个坑塘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先是咕嘟嘟向外冒泡,继而水面上浮起一层绿色的泡沫,水质也变得浑浊。随着时间的推移,麻杆在水底得到充分发酵后,会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腐烂臭味,还夹杂着一股臭腥泥的独特气味,被风一吹,弥漫在大街小巷之中持久未散,而且一旦扑入鼻孔,钻进衣服,会久久不散,实在让人无法忍受的。

汇麻的时候,除了刺鼻的臭味让村民们备受煎熬之外,也给了生活在坑塘边的原住民带来了诸多的苦恼,这些生灵们仿佛遭受劫难一般,平时那些喜欢呆在坑塘边的鸡,鸭,鹅啊,这时都会像躲劫似的,远远的躲了起来,至于平时那些喜欢在坑塘边洗衣服的村妇们,这时也十分的默契,会舍近求远把阵地转到了村前清澈的河边。

这种备受煎熬的日子长短,还受天气的影响,如果天气晴朗,可能也就二十来天就结束了,如果当月天气不好,汇麻持续的时间也会变得长久起来了。

人人都怕麻烦,什么叫

在最后的几天,往往是汇麻是否成败的关键时刻,这时全家大人们都像是有心事一样的,祖父更是要天天下水察看一番的,这似乎己成了一种习惯,可是祖父心里面是明白的,麻汇的生了,不容易剥下来;汇过头,又容易影响麻的成色。才会每天都去察看一番,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在麻汇的差不多的时候,全村又开始热闹了起来,这时家家户户的大人们都会来到坑塘边,不顾刺鼻的味道,

跳入浑浊的水坑,将水底的麻打理干净,而后一趟趟把麻捆儿从水中拉到岸边。

用手剥麻并不累,但洗麻是个力气活

在麻汇好后,接下来就是要剥麻了。

印象中麻皮在水里浸泡了很久后,皮质会变得软绵绵的,用手一剥就下来了,可是手会很脏,而且手上那一股浓烈的刺鼻味就能熏到不少人。

人人都怕麻烦,什么叫

先不说那刺鼻的臭气,光是麻在水里的污泥中自然发酵那么久,全身上下会挟裹着乌黑的淤泥和污渍,很容易弄脏衣服。

农妇们都会事先穿上平时收藏起来的难得一穿的破烂衣裳,壮汉们则会光着膀子直接上阵,深秋的天气虽算不上冷,但也是有些寒意的,壮汉们赤赤膊上阵虽省了事后洗衣物的麻烦后,可是光膊始终是有些粗旷的。

洗麻不光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不仅要求力气大而且要懂得使巧劲,否则会吃力不得好,这是一个男劳力的专利,独属的骄傲。

面对一堆乱麻,男人们需要先解开捆扎的绳子,然后使劲抖,把里面的脏物碎屑全拣出来,然后像洗衣服一样,抓住一头,用力的在水中来回涮洗,直到麻皮表面的脏污全部去除,这时再照旧重新扎好。

一把把原本污浊肮脏的麻皮,在壮汉们的努力下,这时仿佛换了新装似的,露出了原本的颜色,变得雪白洁净起来了,让人爱不释手,十分欢喜不己。

人人都怕麻烦,什么叫

白花花的阳光下,树与树之间扯起的一道麻绳,勾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是农民们勾划的美丽图案,也是儿时的专属回忆。

麻看似弱不禁风其貌不扬,可全身上下都是宝,和农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昔时村庄外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的麻地,和人们起早贪黑沤麻、洗麻的那一段艰难岁月,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推移,而逐渐淡出我的世界,反而越发的清晰,生动起来,一次次出其不意的进入我的梦中,幻化为一生一世抹之不去的记忆和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