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对汉武帝如何权威点评?

徐雪丹


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往往会变笨。历代皇帝除了少数天生弱智的以外,其实智商都不低,有的好像还远远高于普通人,但一开始追求长生不老追求万寿无疆那可就变得愚蠢至极了。就像安徒生写的那个穿新衣服的皇帝一样。明知是假的也不愿意说破。

即使是伟大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概莫能外。

史迁写高祖本纪,洋洋洒洒,文治武功,描写至详。写吕后, 也是怀着几分崇敬之心,把一个性格刚强、办事果断的女政治家写得生龙活虎。但写汉武本纪就提不起精神来,汉武帝的那些文治武功都穿插融汇进了公孙弘、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文臣武将的传记中了,武帝本纪写的基本上都是武帝求神弄鬼的那些事儿。上当上了一个又一个,一直到死也不悔改,始终相信世上本来是有不死之药的,只是我遇到的都是骗子,下一个一定是真的。

有个山东人名叫少翁,自称能够与鬼神对话,实际上应该是会点小魔术,比如汉武帝宠幸的王夫人死了,武帝日思夜想鸳梦重温,少翁说我能给您把她请回来。他请武帝坐在帷帐里,烟雾蒙胧中,那死去的美人果然又回来了。武帝大悦,就封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无算。

武帝想长生,少翁满口答应,说这个容易。于是鼓动着武帝修甘泉宫,画天地鬼神求神仙下凡。鼓捣了一年多,也没有效验。眼看着西洋景就要被戳破,少翁情急之下,就想了个办法,把写了字的帛书拌在牛的饲料中让牛吃下,然后假装不知道,指着牛肚子说,这里面有天书,不信挖开看看。果然从牛肚子里找到一纸天书,写得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武帝这时突然又聪明起来了,说,不对呀,我看着怎么像是文成将军你的笔迹呀。经过一番拷问,果然是少翁一手导演骗自己的,于是立斩之。但这事儿传出去可不大好听,多么有损皇帝的伟大英明呀,于是对外就说老神仙吃马肝吃多了暴病而亡了。

武帝有时候也明白,人怎么真会万岁呢?还不都是骗人的。他说,我听说黄帝是长生不死的,可是在河南为什么会有黄帝的陵墓呢?专家们就说了,黄帝他老人家是长生不死的,那坟墓呀就是个衣冠冢。武帝大喜,啊,原来如此呀。行,你们继续给我寻找仙方和长生专家,那长生不死之药,要是真找到了呢?于是仍然乐此不疲地孜孜以求之。

史迁叹道: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岳、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之迹为解,无有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羁縻不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古语说,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古今中外,什么事都是这样。为什么一部《水浒传》要从高俅一个市井无赖写起呀,还不是徽宗皇帝喜欢他有那么一个踢球的特长吗?就因为这家伙球踢得好,结果先是踢跑了王进,又踢跑了林冲,最后把宋家江山给踢得七零八落、烟消云散。


梅轩速写课


没有权威点评,《史记》原来有《今上本纪》就是记载汉武帝生平的,那是司马迁的个人的官方评价,那是权威点评,可惜这个现在看不到了。

《今上本纪》被汉武帝给撤掉了,估计是司马迁这个权威点评,写的太权威了,惹怒了汉武帝。如今的《孝武本纪》是后代人根据《封禅书》整理补充的。

据说,司马迁在《今上本纪》主要记载了汉武帝好大喜功,迷信方书,凶狠残暴,完全不是一代圣君。其实,也可以想象,司马迁受了奇耻大辱,要是再把汉武帝写成一代圣君,那真是见鬼了。在司马迁的笔下,怀念的是文景之治。不过,有专家认为《孝景本纪》也不是司马迁原来的样子,现在看到的版本也是后人补充的。因为汉武帝觉得司马迁写他爹也不够“客观”

在如今流行的《史记》《孝武本纪》的末尾,同其他章节一样,都有一段司马迁的点评,是不是司马迁原来的样子,不好说。姑且一观:

上面是史记原文,主要是写了祭祀的情况,最后则是写了汉武帝穷兵黩武。

其实,司马迁去世的时间点不大好说,有的专家认为在汉武帝去世之前,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出现武帝这个谥号则统统不是司马迁所写。有人认为在汉武帝之后,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司马迁还是有时间重写孝武本纪的,也不会主要记载祭祀的东西了。不管怎样,如今看到的《孝武本纪》肯定不是司马迁的原文。

对比一下,《汉书·武帝纪》的点评吧

《汉书》延续了《史记》的风格,在文末有一段点评。《汉书》的点评,对汉武帝的评价还是很积极正面的。


东东历史


说权威点评,应该谈不上权威,只能说是司马迁的个人点评。

《史记》对武帝一代历史记载比较详尽。但是因为汉武帝对司马迁施了宫刑,司马迁出于个人情感,很难客观公正评价汉武帝。

任何人都不是圣人,即便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也难掩饰自己的情感,《史记》一书虽然未能直言点评,但是在描述具体事件时多做负面描写,以负面描写代替点评,有的甚至暗藏讽刺。当然,并不能说他完全说的不对,但对好的不谈,夸大的恶的一面,倒是真实。

《封禅书》说汉武帝大寻仙搞鬼神之事,这一点好像是那个时候的皇帝基本都要干的事情,而《酷吏列传》所记酷吏,特别对汉武帝时代的十个酷吏,即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等,做了比较详尽的描写,这些不能不说司马迁感同身受,痛恨之余以供后人为鉴。

还有《平淮书》尤其推崇汉朝初年的经济主张,本质上属于礼乐治天下的儒学思想。对于汉武帝的尚武开边、祭神、封禅、巡游等“事变”之多极为不满,认为是汉代重用“兴利之臣”,搞得国耗民贫、天下骚然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司马迁对汉武帝意见较大,内心情感上对于有汉武帝“不能接受”。,


咪咕阅读于小于


\r虽然司马迁与汉武帝之间有隙,但太史公写的大部分并没有歪曲事实,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在史记中可以看到,汉武帝对外喜欢“以武御敌,先发制人”,往往敌人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汉武帝就已经派大军到了阵前,而且像李广、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将领,敌人闻风丧胆,颇有震慑力。\r \r而在此之前,汉朝多以求和为主,多受匈奴牵制,而自汉武帝后,虽然连年征战,人民负担加重,甚至各地时有起义,但是汉武帝的政策保证了国家不受外来侵略,打的匈奴节节败退,在这一点上司马迁是对汉武帝持肯定态度的。\r \r司马迁虽然也大量记载了汉武帝穷奢极欲,严苛残酷,穷兵黩武,但汉武帝多次远征匈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而且在战争中提拔了一大批年轻将领,使得国家日渐强大,后继有人。\r \r汉武帝“独尊儒术”,对后世中国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人民心意向一,\r尽管司马迁个人心里对汉武帝是怨恨的,但是司马迁还是本着客观的态度来写,并没有歪曲事实,尽管司马迁多次强调汉武帝的刑法严坷以及追求不老之术,但毕竟那是一种治国理念和人性弱点,严也好,宽也罢,必定汉武帝干了很多正事和大事,作为大汉朝的皇帝,汉武帝的丰功伟绩是历史无法磨灭的!这样的皇帝值得拥有!






回梦游童


烧香拜佛,好大喜功,好祥瑞之像,反正没啥好词儿。

虽然武帝一生文治武功,灭匈奴,平百越,打通丝绸之路。

毕竟司马迁因言获罪,被武帝处以死刑,为活命以宫刑抵之。

在那样的处境下,人很难理智战胜情感,能够心平气和的,实事求是的把功过是非都写出来。


不懂先生的唱本


汉武帝是历史上少见的军事家政治家,甚至胜过开历代国皇帝,扩大缰土儒教治国功不可没,人没有完美的尽管犯过错误但也可称上一代明君,史记的司马迁对汉武帝有抱复性质的偏见,有褒有贬把汉武帝描绘成残忍昏庸的茫目自大形象,还非常迷信炼丹吃药以求长生不老。


丹麦38


司马迁写汉武帝代有片面性/


志峰65


他是武帝时期的同代人,又是在武帝身边生活,对武帝的优点缺点看的还是比别人清楚,虽然不一定都正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