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黃星蝗:溫和與殘暴的“雙面蟲生”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今天

小布要帶大家瞭解的是

節肢動物·黃星蝗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黃星蝗:溫和與殘暴的“雙面蟲生”


黃星蝗


Aularches miliaris

節肢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蝗總科,瘤錐蝗科。又名尖頭黃星蝗,多生活在溫度較高氣候溫暖的地區,國內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等省區。照片攝於普洱。


黃星蝗為不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其中若蟲和成蟲長相大體相同,區別在於成蟲羽化後多了翅膀,體色也有所改變。它們的口器為咀嚼式口器,主要由上唇、上顎、下顎、下唇和舌等五個主要部分組成。啃食植物時,會張開上、下唇,露出上、下顎。


黃星蝗是蝗蟲界的顏值擔當,體色豐富靚麗。不過,黃星蝗漂亮的“裝扮”不是用來“選秀”的,而是實實在在的警告色,通過“豔麗”的體色警告潛在的獵食者“我有毒”,進而達到自保的目的。不過,這只是它虛張聲勢,實則黃星蝗體內並沒有毒。


黃星蝗是農業害蟲,主要危害玉米、水稻、甘蔗及禾本科牧草、芒果、檳榔、椰子、板栗、木麻黃、楓香、油桐、油茶、八角、櫟樹、油杉、泡桐、松、杉、桉、柚木、臭椿等多種農作物、果樹和林木。


研究發現,單隻蝗蟲性情溫和,但是當一個地區蝗蟲密度達到一定程度時,蝗蟲互相撞擊和摩擦,會促使個體釋放出一種“群聚的信息素”(一種由蝗蟲分泌的化學物質),當“群聚的信息素”吸引聚集的蝗蟲原來越多時,蝗災就爆發了。


蝗災歷來都是國際上最受重視的自然災害之一,因為其龐大的數量和對農作物的破壞力,就像二戰時期的“B17轟炸機轟炸機機群”,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最近最受關注的沙漠蝗災正是從非洲開始,席捲中東、南亞,沙漠蝗蟲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里,存活時間3個月左右。有研究表示,佔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蟲群一天可吃掉3.5萬人的口糧。


我國北方主要的農業區每年都會遭受東亞飛蝗的襲擊。為了防止沙漠蝗蟲的威脅,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僅雲南就佈設了110—120個沙漠蝗監測點,啟動沙漠蝗監測,嚴防沙漠蝗侵入、定殖和進一步向國內其他區域擴散。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黃星蝗:溫和與殘暴的“雙面蟲生”


範毅,生態攝影師。連續4年獲得國際花園攝影師年賽大獎,獲2018首屆中國生態攝影大賽野生動植物類一等獎。致力於拍攝中國西部尤其是雲南境內的人文景觀以及生物多樣性之美。


跟著小布

一起來回顧一下

前幾期

生物多樣性百科的知識點吧!


不動嘴你還當我是病貓——脊椎動物•孟加拉眼鏡蛇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黃星蝗:溫和與殘暴的“雙面蟲生”


“命運坎坷”的“地衣蘑菇”——綠色地衣小荷葉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黃星蝗:溫和與殘暴的“雙面蟲生”


“金麒麟”就長我這樣——脊椎動物•紅瘰疣螈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黃星蝗:溫和與殘暴的“雙面蟲生”


你看看我像誰?——節肢動物·紅顯蝽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黃星蝗:溫和與殘暴的“雙面蟲生”



監製:沐利芸

頻道總監:朵翔

總編審:李曉風

出品人/總監製:和亞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