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临洮县架起“三位一体”立交桥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临洮县架起“三位一体”立交桥

近年来,临洮县探索推进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合作金融“三位一体”的农村产业发展改革,建立了覆盖全县的生产合作服务体系、供销合作服务体系、合作金融服务体系。

“三位一体”立交桥的贯通,为破解产业发展、乡村治理难题,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开辟了新路径。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临洮县架起“三位一体”立交桥

着力构建农村服务体系

针对农业产业发展中组织化程度低、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难、金融服务滞后等突出问题,临洮县建立了覆盖全县的生产合作服务体系、供销合作服务体系、金融合作服务体系,搭建了政府、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密切联系的桥梁纽带。

生产合作服务体系是指在全县323个行政村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一户至少一人”的原则,吸纳群众加入富民产业合作社成为社员,使每个农户真正成为村集体组织的主人。

供销合作服务体系是指在县、乡镇全覆盖式组建供销物流服务公司,在323个村全部组建供销合作社,成立“临洮供销联盟”,打造“供销联盟+县供销公司+乡镇供销公司+村级供销合作社”的供销服务体系。

同时,依托阿里巴巴钉钉系统搭建全县组织化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向全县农民直接配送各类生产资料。

合作金融服务体系是指成立县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18个乡镇全部成立金融工作站,323个行政村全部组建农村金融工作室,依托全县11.23万农户大数据建立农户金融信用体系。

“三位一体”综合改革不仅解决了农业产业发展难题,还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农村党支部对群众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临洮县架起“三位一体”立交桥

建立农业生产服务平台

为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临洮县打造了数字临洮2.0——线上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开展线上、线下便捷高效服务,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是指依托阿里巴巴钉钉系统搭建全县线上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涵盖农业生产服务、信用金融服务、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线上组织体系和农资配送、上门服务等线下服务体系。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对科技下乡服务的影响,临洮县依托线上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农业大讲堂,开设了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农机管理等线上课程,组织全县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在线直播、视屏录播、互动交流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全品类农资使用和种养技术手机终端线上指导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针对农民融资贷款难题,临洮县在服务平台上又建立了蚂蚁金服、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业务端口链接,按照“一次核定、余款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原则,开展以“整体授信、农户联保”模式为主的“联保贷”业务,有效解决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问题。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临洮县架起“三位一体”立交桥

服务到门口百姓得实惠

疫情尚未结束,但农业复产不能再等。

临洮县新添镇孙家村村民孙建文已经通过村里的富民产业合作社,统一采购了二胺、尿素等农资,农业生产耽误不了。他说:“送货上门,不管什么时候平台上一登记,直接就给你卸到门口了。”

孙家村党总支书记孙维红告诉记者,602户村民全部加入了合作社,服务到了老百姓家门口,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在离孙家村不远的崖湾村,村党总支书记杨有义正在蔬菜大棚里了解蔬菜长势情况。

“三位一体”改革推行以来,他身上的职务更多,同时担子也更重。在他看来,“三位一体”改革解决了群众产前、产中、产后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也让他做好基层工作找到了有力的抓手。

杨有义说:“几大职能合一增强了党组织在基层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有力地解决了让群众发展有产业、销售有门路、致富缺资金的问题。”

临洮县委组织部部长剡刚介绍,通过“三位一体”改革,把带富支部建在了产业链上,把能人党员聚到了产业链上,让农民群众受益在了产业链上,有效破解了农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农资购销成本大、农民贷款门栏高等瓶颈问题,极大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激发了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热情。

拒不完全统计,“三位一体”改革以来,临洮县有10余万名群众加入了富民产业合作社成为社员;农业生产服务平台累计向24000余户农民直接配送各类生产资料7900多吨,近期配送春耕生产物资高达1290余吨;1.3万余居民取得了近4亿信用贷款;参与农业生产在线学习群众近135万人次。

目前,临洮县323个行政村已累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685万元,近两年年均增量达到373万元,平均每村收入达到5.22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