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新譯 第十四課 尚 賢

第十四課 尚 賢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物,使民少為盜。不見可如,使民心不散。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可欲,使夫知者勿為也。無不為,則無不治。

老子《道德經》新譯   第十四課  尚 賢


一、大道三不

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專門注重賢德的人,人民就不會你爭我奪。如果大家都去注重賢德的人,也注重訪賢、裝賢、造賢、假冒賢德的人,大家就會爭鬥不休。

2、不貴難得之物,使民少為盜:不看重難於得到的物品,則民間盜賊就會減少。如鐵器時代,鐵是很難得的稀有貴重之物,大家都想得到它,看重它,如果得不到就去搶、去偷。如今鐵生產多了,大家都不看重它,滿地皆是,誰還去偷呢?要求你去揀廢鋼鐵,別人還得拿錢請你,你還不願意。

3、不見可如,使民心不散:不看見心裡所想又得不到的東西,人們的思想就不會分散。有的人電影看多了,高消費、高享受自己條件又不夠,但總想去試試,怎麼辦呢?所以整天都在想方設法,去借錢,借不到就偷,偷不到就搶,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聖人之治

是以聖人之治:所以聖人治理的方法是:

虛其心,實其腹:心要虛靜,即心要守靜,不要時東時西,到處亂竄;腹要充實,即丹田氣要足,有的說我經常都想到氣沉丹田,這是不對的,要自然地丹田氣足,該足則足,不應超出,不要有為地去足,如皮球過飽和氣足,只有爆破才滿足。

弱其志,強其骨:追求要很少,大腦不要胡思亂想,專門想那些得不到的東西,就增加了負擔,不追求負擔就沒有。堅強其筋骨,這樣身體自然就堅強有力。

三、沒有做不到的事

常使民無知可欲,使夫知者勿為也:常使人們去掉那些達不到的慾望,即得不到的東西,不要去想它,想而無用,反有害。使無知的人,也不要去做。

無不為,則無不治:只要按上面這些要求做到了,最後沒有做不到的事,也沒有不可治理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