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新譯 第二十三課 治 人

第二十三課 治 人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復。早復,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老子《道德經》新譯   第二十三課  治 人


一、治人先治心

治人事天,莫若嗇:治理人事在於天下人之心,老百姓心裡最珍惜的東西,就是他們的勞動果實,如農民最珍惜的是糧食,工人最珍惜的是機器。你愛護他們的勞動果實,最好是吝嗇一些,不隨便浪費、破壞,這就治到人民的心坎上了。

夫唯嗇,是謂早復:吝嗇的最好辦法,是每天從早晨開始。每天你一起床就要節約,絕不能鋪張浪費。

早復,謂之重積德:從早到晚,不只是早上才節約,從早上一直到晚上都要節約。總之,人從出生之後,一直到死,即終生都必須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這就叫做重視積累功德。

二、積德之厚,可治國

重積德,則無不克:如果重視積德,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怕,千方百計地迎難而上,戰勝困難。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那麼你積的德就越來越多,你就不知道功德的終極。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不知道功德的終極,積的德已無法統計了,不計其數,就可以統治一個國家。

三、國家有王,可長久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國家有了國王,就不會無政府主義,誰說了都算,誰說了都不算。國家有了統一的指揮,就可長治久安。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這就叫根也深蒂也固,這個根紮在人民的心坎裡,上下一條心,大家創造出來的成果,就會長期延續下去。如唐朝時期統治幾百年不衰敗,就是這個道理。這就是長生久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