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思古|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

秦淮思古|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

作者/ 文华长安

对于秦淮河的印象,源于电影《金陵十三钗》。其实,电影中秦淮河的画面并不多,我也没了什么记忆,只是对一群婀娜聘婷,手持琵琶的曼妙女子,久久不能忘怀。

一袭锦绣袍,一首秦淮景,穿出了江南女子的风韵柔情,也唱出了世俗眼光中“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无奈,有一种忧郁的唯美,既多情,又清冷。

霓虹初上,深秋的南京城,给来自北方的我们,一种时空穿越的错觉,这里的夏天似乎意犹未尽,薄衫长裙,短袖单鞋,随处可见。

穿过喧嚣的夫子庙仿古街,一阵微风迎面拂来,潮湿中夹杂着些许幽静,不由吃了一惊,为何是这般气息?

寻风而上,于古街尽头豁然开阔,碧波荡漾、华灯映水、秦淮河跃然眼前。

秦淮思古|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

我深吸了一口气,将千年的文化、生活、人物融合在一起,感知于肺腑。这气息中,不拘泥于水乡的婉约,也不限于江南的秀丽。他夹杂着历史的宏大和厚重,浸透着秦淮女子的才气和悲情,也许,这就是秦淮河的独特之处。

买票上船,和同行的人一阵兴奋、拍照、赞叹,秦淮河的夜景,美得如梦如幻,船桨似乎有魔力,轻轻一划,便将古街的嘈杂划去。

随船渐行渐远,船上的我们,只能听到风声、水声,还有船上播放器里传出来的细语。

朱自清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样描写:“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温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

秦淮河的美名不虚传,恬静的柔波,缠绵的明月,美人玉指般的细柳,让我不由得放下手中的手机,静静地欣赏着窗外的风景。

与其说我们是在秦淮河之上,不如说我们是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秦淮思古|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

岸边的亭台楼阁,古琴琵琶,在云烟雾霭的缭绕中,更是显现出了一种朦胧的历史感,似乎在用这种让人琢磨不透的方式,诉说着六朝古都的前尘往事。

历史,也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他真正的事实,后辈人,大多是在这种朦胧中猜测和探究。

阁楼上,不知从谁的指尖流淌出轻柔的琵琶声,这让我想起了宋代晏几道的词: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秦淮河的名声斐然,和秦淮名妓息息相关,这些女子赋予了秦淮河经久不息的生命力和卓尔不群的气韵。

秦淮思古|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

我似乎听到了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倚窗惆吟:“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只可惜她与文人领袖钱谦益这对白发红颜,在清军入关后,打破了原有的美满,曲终人散。

“天姿巧彗,容貌娟姸”,八艳之中才色之冠的董小婉,明目皓齿、清丽脱俗、才华横溢,近乎完美,是明代当时多数男子心中仰慕的女子,更是曾有人写出文章《娶妻当娶董小婉》,她与风流才子冒辟疆的爱情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只可惜南明覆亡后,年仅27岁的她,命陨在乱世之中。

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让陈圆圆这个秦淮女子,家喻户晓,一个女人就这样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不过细细想来,她只是一介女子,朝代更替,又与她何干呢?

秦淮思古|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

行船穿过一座座古桥,像是在穿越一代代的历史。曾经的秦淮名妓,曾经的江南才子,那些荡气回肠的爱国举动,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都随着行船漾起的层层涟漪远去,消失在朦胧的夜色中。

船靠岸的声音,将我从琵琶声中唤回,深秋的夜晚,还是有些微凉,我拿起外套,披在了身上,禁不住回头,再望了几眼秦淮河。

我恍然意识到,秦淮河是一绝妙女子,她有着女性的柔美、坚韧和包容,所以才能这么经久不息,令人神往。

我拎起裙摆,巡岸而上,一阵风起,远远飘来那轻柔的琵琶声和那秦淮女子的《秦淮景》:

我有一段情呀

唱给诸公听

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

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

……

秦淮思古|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