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進、西擴、北上再到全域統籌 40年來城市空間不斷擴張

東進、西擴、北上再到全域統籌 40年來城市空間不斷擴張

島城東部浮山灣畔高樓林立。徐常青 攝

青島是一座“規劃”出來的城市,從小漁村到現代化都市,歷史風雲和世事變遷,曾深刻影響了這座城市的風貌,也改寫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脈絡。為了突破帶狀城市的舊格局,這座城市一次次大膽突破,不斷拓展城市的發展空間。東進、西擴、北上,再到全域統籌,40年來,演繹了一曲“小青島”到“大青島”的華麗變奏。

曾經偏居於西部老城區

中山路曾經是青島的名片,也可以說是青島商業的“母脈”。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德國侵佔青島,把這座當時的小漁村作為其殖民地進行長期投資。從那時起,一直到1992年,中山路一直是青島最繁華的商圈和品質住宅區之一,青島的城市格局也侷限於此。隨著青島城市發展,空間格局的擴大成為必然趨勢。

東進西擴北上 開啟一城繁華

1992年,為了擺脫市區地域發展限制,擴大市區面積,青島市政府由原來的沂水路11號向東遷移。1997年,青島市政府大樓南側的五四廣場正式建成。五四廣場與青島市政府軸線相連,其所在的浮山灣畔,一幢幢摩天大樓見證著青島濱海城市的魅力。浮山灣片區也成為受益最早、最大的片區。

從市政府東遷開始,青島的城市發展就跳出了西部的侷限,開始向東、向北、向西延伸。浮山新區的開建,是青島城市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1997年1月14日是一個具有紀念性的日子,這一天,該片區第一鑽破土鑽探,揭開了浮山新區開發建設的序幕。一個規劃面積約12平方公里的新區,從那時起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20年悄然過去,如今這裡已經成為40萬居民安居樂業的超大居民區。

2009年,知名房企萬科集團發出公告,拿下包含青島雙山南山地塊及青島308國道以北地塊6處地塊。幾個月後,當時的四方區政府第一次面向社會各界明確提出了“青島新都心”的概念。從那時起,新都心也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經過近10年發展,這裡也成為了商業繁華、配套完善的超大型居住區。此外,金家嶺片區、青島交通商務區、東李世園板塊等一個個原本落寞的片區,在青島城市格局的快速變遷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片區樓市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2011年,膠州灣大橋、膠州灣隧道開通,加速了青島城市格局西擴的步伐,青島西海岸也搭上了發展的快車。

大青島格局 城市發展全域開花

青島城市格局的變遷一直沒有停止,大青島的發展格局繼續拓展。青島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傳承全域統籌的城市空間規劃佈局,嚴格落實“七線”管控,深化“三帶一軸、三灣三城、組團式”的城市空間佈局,構建覆蓋全域、面向未來的城市群主體形態。其中,首次提出的“三灣三城”概念勾勒出青島構築“中心灣區、西部灣區、東部灣區”海灣型城市新格局。

伴隨著全域統籌戰略的實施,青島的城市格局再次擴大,西海岸、高新區、即墨、膠州等原本在青島城市版圖中居於配角的區域,開始逐漸步入舞臺的顯眼位置,城市發展再次提速。青島,也從原來的一個主城中心逐漸發展成多個副中心,全域開花。與之相伴,青島的樓市格局從傳統的主城區跳出,呈現全域佈局的特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 李德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