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降准符合目前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 存在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和空间

中国网财经3月13日讯(记者 赵雅芝)央行今日发布公告,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降准给了银行一个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将促进银行加大资产端信贷投放力度,增强中长期信贷投放的能力。此外,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也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从量、价两方面增强了银行扩大贷款、支持实体经济的可能性。

曾刚表示,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更加明显,帮助小微企业度过难关,降低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就显得尤为迫切。 此外,小微民营企业是我国就业的主体,有就业就有消费,所以降准支持小微民营企业也符合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

对于央行未来是否存在进步降息的可能,曾刚认为,从政策空间来看央行降息的可能性是有的。他表示,我国资产端LPR一直在调降,如果负债端一直不下降,那么资产端的下行空间将始终受到负债端成本的影响。未来适度的调降存款利率,有助于增强银行资产端利率下行的可能性。

但同时,曾刚也表示,存款利率下行也面临实际选择问题,我国目前可选政策工具仍有很多,降息是影响面比较大的工具,是否需要在目前这个阶段推出仍需商榷。此外,存款利率下行也受到CPI制约,如果CPI较高,存款利率下行会进入实际利率的负利率区间。目前我国还没有进入负利率区间的必要性,这也对进一步降息造成一定的制约。

结合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来看,曾刚认为我国目前有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和空间,但降息是否很快到来,还需要监管部门的权衡选择。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