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礼——新时代铁血“全能战士”!长春市退役军人战疫纪实

每一个春节,都是一个新的轮回。1月23日上午,地处长春北郊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楼内,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依然还在做着最后的坚守。

2019年,是长春市退役军人事务机构组建的元年。在这座800多万人口的省会城市里,单是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就有近30万。平素再小的事儿,乘以这30万,都可能演变成头等的大事儿。

上午11时,一份紧急通知悄然发出:局属各单位要内紧外松,提前购置医用口罩、消毒液和测温枪,对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军休干部实行定位管理,每天坚持零报告制度,严禁赴武汉等地旅游……

下午2时,各单位口罩、测温枪全部充实到位,内部消杀全面启动。

1月26日,吉林省已累计确诊4例新冠状肺炎病例,其中长春市1例。

承平日久的长春,进入了疫情防控的“战时状态”。一场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全民战争在长春大地迅速打响。

医生告急!医疗物资告急!基层防控力量告急!

1月28日,一则抗疫檄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致全市退役军人倡议书》,经由市退役军人局微信公众号发出,瞬时在广大退役军人中辗转热传,引发共鸣。

面对疫情,全市退役军人尽己所能,主动“支前”,积极投身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

敬礼——新时代铁血“全能战士”!长春市退役军人战疫纪实

原208医院35名退休护人员,本该浮生日闲,在家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当他们获知院里医护力量紧缺时,义不容辞,悉数返岗,以花甲之年继续奋战抗疫一线。

首批入围的300名志愿者身份“混搭”。他们中有医生护士,有机关干部,有企业工人,还有网约车司机。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经验。要么拥有多年的临床医护经验,要么具有丰富的现场应急实践。

来之能战,战则必胜。

300名退役军人,300个红色引擎,信仰所系,注定硬核。

300名突击队员,300个逆风勇士,生命相托,义无反顾。

诞生在疫情防控的危急时刻,他们的名字也凸显应急特色——长春市退役军人疫情防控应急大队。作为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战备力量,接受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调度。

敬礼——新时代铁血“全能战士”!长春市退役军人战疫纪实

2月11日以来,大队先后派出247名队员参加一线防控工作,累计接送密切接触人员160人次,发现截堵疑似人员4人,发现导诊异常病例3例。

在朝阳区医院,23名医护分队队员勇挑重担,分散下沉到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放射科、救护车队、医疗设备维护等主力科室,全程参与院内控制感染、消毒防疫及组建发热病房等工作。

在朝阳区疾控中心和二道区卫健局,15名保障分队队员,12台私家车,不要政府一分钱,24小时全天候待命,协助转运确诊患者和密切接触人员,帮助运送应急物资和医疗废物。

敬礼——新时代铁血“全能战士”!长春市退役军人战疫纪实

这一刻,他们是“全能战士”,既当驾驶员,又当装卸工,还当卫控员。每天十几个小时闷在防护服里,穿着纸尿裤,流着透身汗,那种“酸爽”,不亲身经历永远无法深刻体会!由于工作不定时,为不影响家人休息,部分队员还自费住进市区的小旅店。

在南关区卫健局和疾控中心,5名保障分队队员全权负责调查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人员行动路线,累计排查活动场所16处20次,调取监控10次,现场调查密接人员120人,电话排查“疑接”人员986人,确认集中隔离25人、居家隔离12户35人,全程未漏排1人。

敬礼——新时代铁血“全能战士”!长春市退役军人战疫纪实

装甲兵出身的陈卫华,人生再一次“开挂”。并非科班的他,因为在部队练就的医护器械维保专长,马上成为朝阳区医院的“万能工”,呼吸治疗仪、重症监护仪、血液分析仪、空气消毒机、核酸检测仪……一台台新设备在他手里催发了生命的信息。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感动这个冬天的,还有抗战老兵李凤茂一家。老人虽已故去多年,但精神犹在。老人的孙女李韦瑩毅然递交请愿书,剪断长发,告别父母,加入吉林省医疗队奔赴武汉战场。

吉大一院神经创伤外科监护室护理组组长姜永川,已经退役多年,当他听说吉林省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整装待发,就多次找到组织,主动请战,最终光荣加入吉林省第五批援助武汉医疗队。

军休干部刘柏林,听到2名武汉籍刑释人员因封城无法回家,便主动与司法部门对接,将他们接到自己创办的企业,住进宽敞明亮的职工宿舍,衣帽鞋袜全换,一日三餐全管,并安排专人进行心理辅导。等到疫情结束,如果两人愿意,还可以留在企业工作。

在物流中断、货运不通的紧急关头,为确保吉林省援助湖北物资尽快送达,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长春市鼎庆经贸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万升主动请缨,选精兵,派好车,星夜兼程,往返4500公里,历时90余小时,将2吨医用消毒酒精安全交付武汉“火神山”医院。

敬礼——新时代铁血“全能战士”!长春市退役军人战疫纪实

完成任务的李万升应急车队,来不及顾赏江南春景,甚至来不及分享胜利的喜悦,掉转头,回归故乡空寂清冷的街道,用奔驰的车轮描摹出一道道生机盎然的流动风景线。

302.9万只口罩、117650件防护服、8236瓶酒精、1万副手套……总计565立方米、3331箱(件)的应急物资。李万升和他的应急物资运输志愿车队纵横驰骋42次。

几天后,60吨84消毒液、68000只医药口罩,又因慈善的名义,完成了受捐地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与车轮上的李万升的时空连线。

更多无法直接参与一线战疫的退役军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捐善款、献物资,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汇聚起朴实无华的大爱之举。

106名经常上访的下岗转业志愿兵,在自身经济条件十分窘迫的情况下,自发为武汉市红安县捐款1.3万余元。

93岁的抗日英雄王吉利,自愿为武汉捐款1万元。武汉封城以来,萦绕在老人心头的,始终是71年前那个夏天,老人所在部队路过汉口,汉口人民顶着40多度的高温,既送水又送毛巾。

这是怎样的血肉相连!

这是怎样的鱼水情深!

武汉封城后,有2名武汉籍游客来长,要求长住市军供站对外承租的宾馆。面对突发情况,王艳站长带领退役军人和党员干部迎难而上,核实行程、测量体温、采取隔离措施、劝退其余客人、报告防疫部门……

一群不“专业”的人却在第一时间干了平生最“专业”的事。

2月14日,2周时间过去,武汉客人平安解禁。

归期岂烂漫,别意终感激。

有形的隔离轰然退去,无形的心门豁然敞开。

长春,一座最有人情味的城市,在这个压抑的寒冬里,在这个温婉的节日中,铭记了最为深情的注脚。

有一种感动叫守望相助,有一种力量叫众志成城。

在这场全民抗疫的空前对决中,广大退役军人躬身入局,生动再现了顾全大局、为国分忧、勇往直前、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退役军人革命本色的高度凝练。

看到复工人员紧缺、很多防控一线故障车辆不能及时修理,刘柏林又组建了党员救援队,挑选10名技术骨干,免费提供24小时应急维保服务,半个月时间,42台大小车辆从这里遂修上路。

看到很多弃管小区无人消杀,李万升急在心头,组建鼎庆志愿服务队,义务为211个弃管(散居、自管)小区的1059栋居民楼进行全覆盖消杀,作业面积相当于34个“鸟巢”。

看到乡村一线执勤人员饮食供给保障不足,养猪大户赵国育开上私家车,连续奔走26个卡点,送去价值2万余元的水果、方便面和矿泉水,并另行捐款2万元。

面对小区内出现的确诊病例,社区工作人员臧文轩主动请命,上门说服三名家属转移隔离观察,并配合120医护人员将他们护送到医院。随后3天时间,他走完临近26栋居民楼,454户人家,直到所有居民都完成了排查。

敬礼——新时代铁血“全能战士”!长春市退役军人战疫纪实

目送着丈夫驰援武汉第一线,自主择业的门艳艳放下妻子的柔情,重整行装再出发,曾经英姿飒爽的军中绿花,今朝又迎风怒放。

刚刚做完甲状腺手术的孔庆波,坚持放弃修养,与9名“马兰”老兵组建了驻村防控小分队,每天不间断地巡逻、排查、核证、登记……,告别了大漠烽烟,他们依然是顽强盛开的马兰花。

身体力行的,还有暴走防控最基层的韩云峰。在举国为武汉加油的日子,他也把自己的“油门”一踩到底。22个小区,253栋楼,991个单元门,23天周而复始。

敬礼——新时代铁血“全能战士”!长春市退役军人战疫纪实

同样无惧的,还有把守长春北大门的李石磊。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季节,他把高速口的执勤岗变成了冬日里最温情的迎客雕塑。1部测温枪,1支中性笔,2000台来长车辆,3500个进城人员,记述了他和他们的春节故事。

在这个英雄的城市,传承着1个共同的基因,那就是勇拦惊马的刘英俊精神。

30万名荣退军人,就是30万点星星之火。在庚子春节的暗夜里,他们熊熊燎原,爆发出耀眼的荣光,抚照着他们的英雄母亲。

点燃这把烈火的,就是新组建的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

敬礼——新时代铁血“全能战士”!长春市退役军人战疫纪实

不到一周时间,全市共发起成立10支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征集志愿队员1072人,先后出动800多人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积极作用。退役军人合计捐款、捐助医疗物资折合人民币100余万元。

更多的退役军人响应号召,主动就近融入所在社区、村屯,配合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入户宣传、社区消杀和摸排调查工作,有力充实了基层防控力量,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渠道。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此时此刻,他们不再是工人、农民、老板,不再是父母、子女、爱人。

面对危亡,他们的名字只有一个,那就是新时代铁血退役军人!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